周之江:“速写”艺术家尹光中先生,一篇自知不够资格的悼念文章

周之江:“速写”艺术家尹光中先生,一篇自知不够资格的悼念文章

最早知道尹光中这个名字,是在余未人老师家,客厅墙上,挂着一个纸壳傩面具,色彩斑斓,造型夸张又前卫,就出自尹先生之手。

大概十来年前,贵阳美术馆举办俄罗斯列宾画院的展览,跑去凑热闹,第一次见到尹先生,消瘦精干,满嘴长须,一头乱发如鸦窠,脸上沟壑纵横,完完全全就是一副艺术家模样。朋友介绍认识了,便开始听他滔滔不绝普及前苏联美术史,热情如火。

周之江:“速写”艺术家尹光中先生,一篇自知不够资格的悼念文章

尹先生成名甚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北京西单举办的《贵阳五青年画展》一度引起轰动,他就是参展的画家之一,当年还不到四十岁。八十年代中期,他还跟名作家高行健以及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合作,承担《野人》剧组艺术造型工作。记得听他聊到,因外形实在特殊,甚至还曾在电影中客串过一把。

周之江:“速写”艺术家尹光中先生,一篇自知不够资格的悼念文章

而这段故事,在《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的那本《作家笔记及其他》一书中,有着生动的记述,著名作家阿城所住的“德胜门大街253号,是一个很热闹的去处,每次到那烟气腾腾的老屋里都能遇见各类朋友。先是有一阵贵州给高行健的《野人》塑面具的尹光中吃喝在他那里,早上去地上总是脏脏地蜷着一团。两人切磋烧陶,尹光中的大嗓门一亮,阿城戴得很松的眼镜就往鼻梁下滑……”

几年前在贵阳跟阿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是贵阳主办全国图书博览会时,曾同赴一个饭局,从五六人吃到二十多人,越坐离桌子越远,几乎贴到墙上,可惜未能多请教几个问题。其人古貌古颜,非常能说,不知道当年他跟尹先生聊天,谁更能抢到更多的话语权。

给不少跟尹先生熟识的朋友提到过朱伟的这段文字,总是能引发一阵善意的笑声,大家都觉着,“脏脏地蜷着一团”,简直不要太形象。

此后数年,时不时会在饭局或一些展览活动上遇到尹先生,任何时候,他总是神采奕奕,谈锋极健,且绝不囿于艺术领域,历史、哲学、文学、风水、周易……随便拈起一个话头,他讲起来便没完没了。说是博识多闻、才气横溢,不算是过誉。

但最近几年见到,尹先生却显出老态来,人倒是一直都精瘦,变化不大。因为严重痛风的关系,背佝偻得厉害,出现时总是扶着一张可折叠的轻便轮椅,黑瘦的手指,细长蜷曲,形同鹰爪,据说是类风湿所致。好在,身体上的疾病和苦痛,似乎毫不影响他继续兴兴头头地活着,仍然捣鼓着他的画、陶器、雕塑什么的,那些东西,偶尔也会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照片,生气勃勃,雄强而野性。

周之江:“速写”艺术家尹光中先生,一篇自知不够资格的悼念文章

怎么也没想到,如此有生命力的尹先生会突然逝世。

今天临近中午,打开微信,照例先看湖北、全国及贵州的疫情数据,刷着刷着,看见“相宝山大院”的群里,诗人唐亚平大姐发了短短一句:“告诉大家一个悲痛的消息,我们的老朋友尹光中今天早上过世了……”

惊诧之余,忽然接到编辑的约稿,让我写篇悼念文章,原拟婉拒,毕竟我跟尹先生没有太深的交往,写不出太多名堂来。隔了一两个小时,慢慢地冒出些念头,敷衍成千字文,所及不过是一些肤浅的印象,转换成绘画的术语,最多算是个速写,而且是拙劣粗糙的速写,甚至不敢过多评价。于艺术,我是门外汉,尹先生的成就和地位,识者早有公论,不用我饶舌。

说起来,我跟尹先生乃至他前后的一批贵州画家多少都打过交道,其中甚至有关系极好、聊得很深的朋友,有个一直以来萦绕不去的感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贵州画界颇有好些在全国响当当的人物出现,在当代美术史上留下痕迹,即所谓“贵州现象”,尹先生亦是其中佼佼者。没得说,那是一个文化勃兴、风起云涌的时代,贵州文化人不仅没有失语,甚或深层次地参与其间,惹人注目。一年多前,我所供职的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策划“艺气相投:相宝山文联大院艺事”展览,部分地回顾了那一时期,至少是从一个侧面梳理、展现了贵州文艺界曾经的辉煌。记得展览征集到不少老照片,不夸张地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重要的文艺界人士,皆与贵州有过深切的交集,那些故事我也时时得闻,听到心潮澎湃,恨不早生二十年,得与诸公作把臂游。

周之江:“速写”艺术家尹光中先生,一篇自知不够资格的悼念文章

由此生出更多的惋惜来,尹先生这一走,似乎也带走了一段历史,一段值得回忆,更值得记录和研究的历史。

匆匆成文,自知浅薄荒疏,只能说聊寄哀思,希望能够读到更多与尹先生多年深交的朋友写下文字,解答我的另一个疑问。说实在的,尹先生这一代卓有成就的贵州艺术家,好些并未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更不要说是专业的艺术科班出身,甚至经历坎坷、阅尽沧桑,但硬是能够凭借着热爱、才华以及努力,最终在艺术史上刻下名字,这中间,是不是有某些值得后来者深思之处。

我绝对相信,记录一个面相更丰富的尹先生,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过去时代的历史,对于贵州文艺的发展进步,也一定会有所启迪。

撰文:周之江(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