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人,居家抗疫期間出現面部皮膚問題怎麼辦?

一場疫情的到來,不僅改變了我們的計劃,也改變了我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居家不出門,就是對抗疫做貢獻!不曾想到,居家不出門,也有很多朋友出現了“面子問題”——皮炎和痤瘡是最多見的,表現為面部皮膚出現乾燥,脫屑,緊繃不適,甚至有的人出現紅斑,丘疹,瘙癢。或者面部出現大量的粉刺,紅腫的丘疹,膿皰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不能去醫院找醫生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自行處理?眼看疫情好轉,復工在即,我們怎麼才能健康的、美美的走出去?

面部皮膚出現這些問題有以下幾個原因:

現在處於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居家抗疫,大家對待面部的護膚出現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就是不早起,不洗臉,不化妝,不抹護膚品,不運動,加之由於環境、氣候乾燥,令皮膚中的水分蒸發變快、增多。而冬天氣候寒冷,人體新陳代謝變慢,皮膚毛孔處於緊閉狀態,汗腺、皮脂腺排洩減少。要知道,皮膚表面是由皮脂膜形成,它可以幫助肌膚維持水分,一旦皮脂分泌減少,就無法滿足皮脂膜的需求,皮膚就會變得乾燥。所以,不保養不潤膚+寒冷+乾燥+不運動,導致了面部皮膚出現明顯的起皮、脫屑,面部緊繃,甚至皺紋。

另一個極端就是,因為不用出門,有大把的時間保養自己,使用洗面奶或香皂反覆清洗面部,頻繁敷面膜,一方面導致面部皮膚屏障受損,引起皮膚脆弱敏感,出現過敏及刺激性皮炎,表現為紅斑,丘疹,脫屑,瘙癢,乾燥,緊繃難忍,塗抹護膚品、保溼劑後不能緩解乾燥脫屑,還會出現皮膚刺痛,加重潮紅與瘙癢。另一方面,過度清潔皮膚與敷面膜,令角質層變薄,減少了皮膚保護,細胞內水分更容易蒸發出現皮膚乾燥。

其它比如減肥、偏食,導致皮膚得不到充分的營養;暖氣溫度過高、使用過熱的水清洗、使用刺激性清潔用品、熬夜疲憊等,都會導致皮膚水分大量流失,引起皮膚乾燥。

面部出現大量的粉刺,紅腫的丘疹,膿皰等痤瘡的原因主要有三:過食辛辣肥甘厚味,胃腸生溼化熱,溼熱互結上蒸顏面而發;或者是居家過久,憂慮疫情的發展和影響等,情志失調,肝鬱氣滯,氣鬱化火,上犯顏面而發;或者生活不規律,熬夜到大半夜,飲食起居都紊亂,出現陰虛火旺,發於面部。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只要做好調護,輔助用些藥物就能得到解決。

緩解皮膚乾燥起皮的方法,我建議大家首先要停止使用各種洗面產品,先不說它們會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可以肯定的是,停用潔面產品會降低對皮膚的刺激。目前出行機會極少,而且出行必須戴口罩,化妝品最好也停用。早晚溫水清洗面部後,外抹潤膚霜即可。

其次,每天使用純淨水冷敷面部,具體方法是用6-8層紗布或純棉小毛巾,在常溫水中浸透,然後溼敷在面部15-30分鐘,每天進行2-3次,可以選在早、中、晚三個時段。

如果皮膚出現發紅、灼熱較重的朋友,可以口服開瑞坦或者西替利嗪等抗過敏止癢的藥物,使用3%硼酸液溼敷,或者馬齒莧煎水冷敷,待紅斑、灼熱消退後換純淨水溼敷,之後塗抹硅霜、氧化鋅軟膏、維生素E乳等外塗藥物。紅斑、丘疹、瘙癢顯著者也可以聯合皮膚病血毒丸、膚癢顆粒等中成藥。

對於痤瘡發作嚴重的朋友,首先是需要生活規律,做到早睡早起。建議不晚於11點睡覺,不晚於7點起床。如果該起床了不起,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就睡不著,久則惡性循環,出現生物鐘紊亂。生物鐘紊亂影響會內分泌,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紊亂; 增加細胞因子的分泌,產生了促炎症反應; 情緒惡化等,促使痤瘡的發生。中醫認為改變生物鐘,改變生活的規律,導致肝陰受損,情志失調,損及它髒,臟腑功能紊亂,溼、熱、痰、瘀乃生,發為痤瘡。所以按時作息,身體陰陽平衡,就會避免痤瘡的發病或者加重。

其次就是飲食。對於青春期的尋常痤瘡,目前的研究發現,飲食不當是導致其發病的關鍵性因素。若痤瘡嚴重者,牛奶、甜食需要禁食!少吃肉和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第三就是調節情緒。居家抗疫期間,除了日常的學習和居家辦公之外,可以每天聽聽音樂,與家裡人聊一些輕鬆的話題,在家裡適當運動,比如俯臥撐、仰臥起坐,適當做瑜伽,或者在瑜伽墊上原地跑步,有條件的在跑步機上快步走,等等。都能起到情緒調節的作用。

對於比較嚴重的痤瘡,可以外抹夫西地痠軟膏,百多邦軟膏,也可以將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陳皮適量代茶飲。可在線上諮詢醫生後酌情選用當歸苦參丸、皮膚病血毒丸、連翹敗毒丸、牛黃解毒丸、丹參酮膠囊等。若是熬夜後出現痤瘡,伴見舌質紅,舌苔少或者沒有舌苔的情況,屬於陰虛火旺,知柏地黃丸是有效的。

總之,規律生活、作息有度、補充水分、多攝入新鮮瓜果,適當運動,調節情緒,我們就能健康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