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王逢佳:紮根“隔離點”的全能“大管家”

他是大家生活上的“物資管理員”,心理上的輔導師,還是工程上的“聯絡人”,……疫情爆發後,王逢佳就像一個“大管家”,承擔起看守所全封閉隔離備勤點位的各項管理工作,保證所有民警隔離生活的有序進行。

“聯絡人”迎來新任務

王逢佳是濱海新區看守所綜合室的一位民警,主要負責濱海新區看守所以及拘留所的建設工作。疫情爆發後,王逢佳積極響應單位號召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因善於溝通交流,王逢佳被指派負責看守所各分所協調物資保障,做好醫療專業化招標準備等工作。在對接好“塘漢大”三個看守所的日常協調外,還有濱海新區公安局的諸多工作等待王逢佳去處理,每天200公里的往返奔波,王逢佳基本一天都沒落下。

2月4日晚,王逢佳接到市公安局下達安裝提訊會見視頻設備的任務。時間極其緊張且天氣條件惡劣,雪後的大霧讓高速上道路溼滑,能見度不足百米。王逢佳在路上奔波了一天,在渠道方和安裝團隊之間反覆協商,經過和多部門的充分溝通,王逢佳在一天內就完成了安裝任務。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王逢佳:紮根“隔離點”的全能“大管家”

2月9日,按上級部門部署要求,濱海新區看守所立即啟動“20日監所執勤+20日隔離備勤+20日居家備勤”的勤務模式。王逢佳一人承擔起三批全封閉隔離備勤點位三百餘名警力的日常生活、學習等各項管理任務。2月10日,正式開始隔離當天,由於準備時間不足,在抵達後確認隔離點條件難以滿足隔離需求。可百餘名隔離人員已經聚集在此,王逢佳立刻對大家的情緒進行安撫,並迅速將人員進行現場分離,馬上聯繫相關部門迅速尋找有適合隔離條件的賓館,最終僅用一小時便成功將百餘名人員成功轉移到新隔離點。

“物資員”管好日常生活

隔離期間,王逢佳主動聯繫為隔離警員們送去物資,提高隔離點的居住條件。對於家庭有困難的隔離警員,王逢佳主動聯繫市公安局相關部門為困難家屬送去慰問。“王哥,打擾您了,我最近牙疼得實在厲害,用的藥沒有了。”收到了隔離警員發來的短信,王逢佳馬上去為其買藥。由於處方藥十分難買,王逢佳跑了五家藥店才把藥買來,解了這位隔離警員的燃眉之急。

同事的牙痛給王逢佳提了個醒兒,他和賓館廚房聯繫,力求做到科學合理搭配膳食,堅持食品留樣,確保每位隔離警員的食品安全與身體健康。

首批警員隔離結束後,第二批警員的隔離在另一個賓館進行。賓館為中央空調存在病毒通過管道進行傳播的風險,因此整個賓館的空調都沒有開啟。“這才2月,室外空氣還在零度上下浮動,沒有空調肯定不行!”王逢佳馬上遞交修改管道並開通暖氣的申請資料。領導同意後,王逢佳多次協調中央空調管道的整改工作,在確保沒有風險後為隔離警員送上了遲到的溫暖,而在一樓辦公的王逢佳屋裡卻依舊沒有開通暖風。

“心理醫生”身體亮紅燈

由於只有一個人在屋子裡待著,在長達20天的隔離期內,有幾名警員的心理狀態出現波動。通過每日微信的聊天,王逢佳隱約感覺到問題。在開導大家的同時,他趕緊聯繫心理諮詢電話,按照專業人士的建議為所有隔離警員發放心理問卷調查,為心理狀態不佳的隔離警員聯繫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電話疏導。

隔離期間政治學習不能斷,和每名隔離警員進行交流後,王逢佳又根據愛好為每人制定專屬文化娛樂活動,避免心理問題再次發生。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王逢佳:紮根“隔離點”的全能“大管家”

負責100多名警員的安全檢查,還有多部門的資料需要報送,王逢佳的手機來電幾乎沒有斷過,每天少則五六十、多則二百多通電話,說到嗓子啞了就打字交流。加班加點到半夜更是家常便飯,連續高強度工作一個月後,王逢佳的身體亮起了“紅燈”。

“他總是把別人的事情擺在最前頭,自己的身體卻不管不顧。”隔離點位醫護人員回憶,有一次他的高壓已經達到了220,要求他必須休息。領導在得知此事後也讓王逢佳去醫院住院治療。“沒關係,我這裡有降壓藥,吃些就好了……”一種降壓藥不行就吃三種,王逢佳靠吃藥在隔離點繼續堅持工作。

“大管家”的心頭虧欠

這個在隔離點裡,事無鉅細都安排妥當的“大管家”,在家庭的角色裡卻有些“失職”。由於工作原因,王逢佳經常出差,就在一次出差中他接到了妻子的電話:“媽走了……”電話那端妻子泣不成聲,王逢佳強忍內心的巨大悲痛繼續剩下工作,直到完成任務才趕回家中為母親處理後事。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是王逢佳今生最大的遺憾。

王逢佳的妻子在醫院工作,二人是典型的醫警家庭,同在一線,疫情期間夫妻倆說的最多的除了工作,就是那一句“今天回家嗎?”家裡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老人身體狀況欠佳,但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你們工作時一定注意安全,大寶二寶在我這裡你們放心吧!”王逢佳岳母的話解了小夫妻女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隔離備勤的民警來了又走,在40多天的時間裡,王逢佳卻從未缺席。有這個“大管家”在,所有人就會心安。

個人檔案:王逢佳,1980年出生,2003年入警。榮立一次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和三次嘉獎。

實習記者:劉慶隆

通訊員:周重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