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我是打不死的,哪怕在人生的最低潮,我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生存。我相信在一个孤岛里有10个人,最后活下来的肯定是我。"

60岁的惠英红面对采访平和且舒缓的这样一番话。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16次摘得影后桂冠,在很多人的眼中,惠英红在影坛取得的成就已然难以企及,但是每次在镜头面前的她总是保持平静祥和的状态,宛若空谷盛放的幽兰一样清香宜人。

从最初的香港打女到而后的实力派巨星,惠英红的这条路走的漫长且艰难,不进一寸,也不失一豪,方寸之间凸显出她傲然于世的信念感。

苦难是记忆的开端

1960年,惠英红出生在风起云涌中的老香港,家境贫寒,生活潦倒,惠英红的背景总是带着几分悲凉之意。

惠英红一家本是高贵的满洲正黄旗后裔,父亲也曾出于名门,念过学堂,衣食无忧,只是后来家族中道没落,一向不问世事的贵公子最后落了个这般下场,带着妻儿举目无亲的游荡。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本来养几个孩子尤为艰辛,然而天不遂人愿,惠英红三岁的时候,香港遭遇了超强台风,一夜之间让无数香港民众流离失所,而他们家也没能逃脱。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三岁的惠英红没有清晰的记忆,却知道了苦难成为了她人生的底色,一家人连起码的住所都没有,只能四处游走,苦于生计,最后父母带着几个孩子住进了住宅楼里的楼梯间,狭窄局促的空间,似乎只有张大嘴巴才能够勉强呼吸。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后来父母经过再三斟酌后决定把哥哥姐姐送到戏班子里谋生,那里的生活虽然繁忙凄苦,但起码吃喝不用接济,这是当时穷人们借此谋生的出路,所以小小的惠英红很早就尝到了亲人分离的痛楚。

即便如此,一家人生活的依旧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在身边人的建议下,一家人决定去当街讨饭维持生活,在此之前,父母还给惠英红进行了"业务培训",破旧的小铁盒敲打出"铛铛铛铛"的声响,在配上她稚嫩柔软的童音,这就是惠英红充斥了整个童年的人造背景音。

当时他们所处的湾仔地区是香港有名的红灯区,经常汇聚了四处参展的军人,这也是惠英红一家重要的客源,准备一些香烟和口香糖等小物件,开始若软磨硬泡的去向客人推销。

"买香烟吗?先生"彼时的惠英红经常扬起可爱的小脸四处询问。

后来机智的她还想到了一个"销售妙招",那就是抱客人的大腿,这样的操作往往有不错的收获,有些心底善良的过路人还会施舍一些廉价小零嘴给他们,这也是当时惠英红内心最雀跃的时候。

每天的任务完成后,惠英红也能拥有自己的玩乐时间,短暂的时光可以让她从大人回到孩童,尽享纯真无瑕的童年时光,荡秋千是彼时惠英红最喜欢的活动项目。

除此之外,学识颇为渊博爸爸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没有条件让孩子们出门就读,他自己就承担起老师的重任,其中懂事乖巧的惠英红更是爸爸的重点栽培对象,读书写字,人生道理,惠英红在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了截然不同的世界。那里变幻万千,新奇有趣,让人心生向往。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这样黯淡的生活一过就是漫长无边的十年,家徒四壁的经历却早就了惠英红坚强隐忍的性格,即使生活一次次的沉沦坠落,那年轻且敏感的自尊心也无处安放,但是惠英红更懂得去抓住每一个能改天逆命的机遇。

一波三折的贫民窟影后

13岁那年,惠英红无疑看到了一则照片舞蹈演员的告示,她不假思索的就立马报了名,舞蹈在她的世界上是个陌生却炽热的词汇,没有任何功底的她,一切都要从零起步,学习舞台是个苦差事,惠英红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了练习室,一群人当中,她永远都是最勤奋诚恳的那一个。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因为动作灵巧,任劳任怨,惠英红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拿着一份微薄的薪水,惠英红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寻得了一丝光亮。只是彼时的惠英红不曾料到,自己的命运之轮已经悄然重启。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1981年,惠英红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女二号穆念慈,当时导演张彻在最后敲定演员的时候,留意到了身处角落中的惠英红,在她身上,导演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那股韧劲儿,只是彼时的影视业还未真正崛起,剧作承诺的片酬还不及之前的一半。

一向懂她的爸爸觉察到了惠英红心底跃跃欲试的小火苗,因此给予了女儿鼓励和支持,惠英红的大胆决定,成就了荧幕上飒爽英姿的惠英红。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如今惠英红对那段早期经历依旧了然于心,在拍摄《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惠英红是剧组的空降演员,没有名气加没有背景,导致片组的人员对这个陌生孱弱的姑娘自然冷眼相待。

没有专业的化妆师,也没有人悉心去指引,有人把惠英红领到了一处堆满旧服装的地方就转身离开,在散发着难闻气味的破烂堆旁,惠英红忍不住红了眼眶当时就在心底暗暗发誓,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就能彻底摆脱这样的境遇。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很快惠英红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主角戏份,1979年,惠英红参演了作品《烂头何》,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女主,但是戏中的女主并没有被四面护佑的女主光环,有一段难度颇高的挨打场景,此前的演员因为不堪忍受而索性辞演,角色才落到了惠英红头上。

惠英红一声不吭的硬挨了过去,这场戏让她开始与打女的标签密不可分,毕竟纵观当时圈内,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般刚强坚韧的女演员。

动作干净利落,观赏度极高,这是观众对荧幕上的惠英红的初印象,这也让她的戏路被完全限制,清一色的武打剧本,越来越考究的动作场景,台上打打杀杀,一往无前,幕后的惠英红早就被打磨的遍体鳞伤。1982年,22岁惠英红凭借作品《长辈》摘得了金像奖影后桂冠,这个沉甸甸的奖杯是以数不尽的血泪为注脚。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自此之后,打女这个身份成为了惠英红身上甩不掉的标签,走在大街上还有过被男人挑衅的经历,在观众的心目中,惠英红仿佛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入,所向披靡,但恰值青春年华的惠英红自然会暗暗不爽,她明明是个清秀窈窕的女孩子,应该赢得那些温柔女性化的赞美辞藻。

这样的念头在心头愈演愈烈,也让惠英红彻底做出了想要转型的念头,跳出固定框架,并非是自我心性的追逐,而是从演员的身份而言,她想去丰富自己的经历、即使"打女"这个身份让她收获无数红利,但是在她心中,她想要去挖掘自己的多元张力,成为一个无从定义的多面性演员。

就在此时,影视市场也经历转型巨变,大家看厌了昔日打打杀杀的武打情节,转向了倾向深度的文艺剧情,一时之间,惠英红似乎被遗忘在了戏剧舞台上,成为了一个逝去时代的印迹。

从高处跌落的不幸遭遇,一度让惠英红焦灼难耐,为了寻求新出路,她也做出了多样尝试,去拍限制性写真博出位,最后落了人人抨击的下场。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无处排解的心理阴霾,让隐忍不屈的惠英红不幸罹患了抑郁症,生死一念间,被命运戴上紧箍的她吞下了36粒安眠药,后来,正是应了那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必然使我更强大。

在前赴后继的影视圈浪潮中,惠英红开始放缓脚步,从一些不起眼的龙套角色重新出发,她决定涅槃重生,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直到2010年,惠英红再次登上了人生之巅,一部《心魔》让她再度问鼎金像奖最佳女主的奖项。自此之后,继续一骑绝尘的奔赴在演艺之路上。不在摧枯拉朽中等待枯木逢春,而是选择主动出击逆风而行。

满地凋零的爱情

年轻时期的惠英红清丽脱俗,在倔强执拗的外衣下,隐藏着一颗晶莹剔透的七巧玲珑心。只是这样的她却鲜少尝到爱情的甘霖。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在惠英红的早期记忆中,曾经有一次埋藏情种的契机,却遗憾没有了生根发芽的后续。

在她早期在码头谋生的时候,她曾经邂逅了一位眼神明亮的混血水兵,对方经常会买她的口香糖,后来惠英红才明白,这只不是是他在可以制造爱的机遇。

只可惜后来这位水兵因为前线战争而被迫离开,在临行前的一晚,他走到了她的面前,满含深情的问道:"i love you"用中文怎么表达,惠英红脱口而出:"我 爱 你"。

对方动作轻巧的摸了摸她的头,留下了让她执念终生的话:"我爱你,too。"

只可惜,后来这个说出爱意的水兵自此消失在了惠英红的生命中。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踏入演艺圈后,惠英红前后拥有过三段短暂的恋情,但是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尾,在低谷期,去巴黎拍摄大尺度写真力求转型,因为男友无法释怀而索性分手,谈过一场在外人看来轰轰烈烈的姐弟恋情,却因为想要关照和接济男友的动因,被对方误解和排斥,为此埋葬了这段情缘。

惠英红曾经透露出对理想爱情的构想,简单纯粹,不过多的计较琐碎,她在孑然独行的道路上也变得越来越坚硬,只是希望有人能发现她心底的那一抹柔软和脆弱,只是这样的人始终与她擦肩而过。

惠英红: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

像花一样坚硬,像铁一样柔软,像血液一样滚烫,这应该是对惠英红最恰到好处的解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