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栽培:“空苞”“大小年”,与土壤缺素及管理粗放有密切关连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植物,为落叶乔木,寿命可达300年以上。像我们湖北的罗田板栗比较有名气,属于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首批命名的全国板栗之乡。

板栗栽培:“空苞”“大小年”,与土壤缺素及管理粗放有密切关连

△罗田板栗

板栗树根系强大,吸收能力强,比较耐干旱和瘠薄。但幼树根系并不深,因而不耐旱,尤其是沙土造林,夏季干旱容易造成幼树生长衰弱,严重时造成死亡。板栗生长较快,一般结果的迟早同繁殖方法有密切关系,实生苗7~8年才开始结果,嫁接苗3~4年开始结果,15~20年进入盛果期。100年以上仍能结果。

我们见过野生板栗的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板栗里面都饱满,有颗粒,我们当地俗称“噎咪子”或“秋蜂子”,当地人通俗的理解为,没有板栗的是被蜜蜂蛰过的。还有就是板栗一年挂果好,一年又挂果不好,有的人认为是气候造成这种现象。其实不然,今天这篇文章二妹子主要根据板栗户多年种植经验,介绍板栗为什么出现空苞及大小年的现象。

一、空苞

板栗空苞即刺苞中没有坚果,或只有种皮而无果仁,空苞一般到成熟期还保持绿色不开裂,个小,到落叶期才脱落。

板栗栽培:“空苞”“大小年”,与土壤缺素及管理粗放有密切关连

△板栗空苞现象

空苞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营养不良

(1)主要原因:栗园土壤瘠薄,各种元素含量低,加之连年结果又未人工施肥,就会产生空苞,而土壤中缺磷、硼,是产生空苞的主要原因。

实验证明,磷素的缺乏妨碍雌花的分化,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12×10- 6(即12ppm)时方能正常结果,土壤速效磷含量在20×10- 6以上可大幅度提高板栗的产量。

就拿罗田县来说,原来板栗生产一直存在着“空苞”,而未找出“空苞”产生的原因。1984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研究所板栗专家张力田研究员带领科研人员到罗田“攻关”,通过三年的实地研究,终于弄清了“空苞”产生的原因,是土壤缺硼而导致板栗雌花器官发育不良不能进行授粉受精造成的。

通过分析化验罗田栗园土壤证实:

土壤速效硼含量在0.08×10- 6,空苞率达50%以上;0.3×10- 6左右空苞率为10%; 0.33×10- 6~0.47×10- 6正常结果,空苞率为2%左右。

实验还证明:土壤速效硼含量和枝条硼含量不足者,往往还导致板栗枝干“裂皮”而诱发膏药病,施硼喷硼既能防治板栗的空苞,又可防止板栗枝“粗皮”、“丛生”和膏药病的发生。

注意:但一定要注意喷硼、施硼不可过量(栗树冠下土壤每平方米不能超过2克),以免造成硼害。

(2)解决措施:针对以上原因,栗农们坚持了人工施磷、施硼、施钙等新技术,产量逐年增加,“空苞”现象基本消失。

板栗栽培:“空苞”“大小年”,与土壤缺素及管理粗放有密切关连

2. 传粉受精不良

板栗为雌雄同株异花果树。雄花序一般着生于结果枝中上部的每节叶腋,并在最上部的1~4条雄花序基部着生1~2个雌花序。一个枝条上可着生10个左右的雄花序,在花序上每3~5朵雄花组成一簇,数十簇螺旋状排列于花轴上组成一个花序,雌花序为球状,每一雌花序有2~5朵雌花,以3朵居多,生于有刺总苞内。

板栗为风媒花,雄花常为雌花的400倍以上,花粉量多,花粉粒小而轻,单粒花粉在强风时可飞至150米远。但板栗的花粉常聚成团,一般散布不超过20米,故授粉树的配置距离不宜太远。栗树为异花授粉植物,同株花粉授粉的结实率很低,故单株栽植的栗树空苞现象较多。

因此,异花授粉可提高结果率24%~26%。但是,板栗的异花授粉率也因品种组合不同而不同,所以栽植时须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

根据板栗异花授粉和风媒较好的异株授粉等特点,在建园时配置授粉树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防止梅雨季节影响,可根据大别山区每年梅雨到来的早迟,选择授粉季节与之避开的品种,一般可选择特早熟或特迟熟的品种为好。

板栗栽培:“空苞”“大小年”,与土壤缺素及管理粗放有密切关连

二、出现大小年

粗放管理的板栗树,其产量表现为一年高产,一年低产;或一年高产,2~3年低产,这种现象为大小年。

(1)主要原因:大小年现象主要是树体营养不稳定而引起的。

(2)防治措施:克服板栗大小年现象的根本措施,除加强土、肥、水管理外,进行叶面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定合理的母枝修剪量等综合措施方可解决问题。

【结语】:

板栗出现空苞及大小年,会严重影响板栗的产量及质量,可以说,这是(空苞及大小年)导致减产低质的主要原因,除了要加强肥水(尤其是硼元素)管理外,栽种时一定要配置好授粉树,同时,板栗采收完后,一定要加强树体管理,避免出现大小年。

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文章,请点上面的“关注”按钮,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二妹子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二妹子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