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歷史上最浪漫的聖旨是哪道聖旨嗎?是怎樣的?

湖北十堰人h


【不負高祖  不輸漢武  不忘卿】

2000多年前,劉詢下了一道“故劍情深”的聖旨,它是中國兩千年帝王史上最浪漫的四個字。聞聽髮妻被害身亡,悲痛不已,不惜違反祖制,葬亡妻於故園,並諡其曰“恭哀”,是漢朝第一位有雙諡的皇后。

古代的聖旨,對應於今天官方的“紅頭文件”,無論措辭還是格式都要講究。然而,在需要格外講究的“紅頭文件”中,卻出現了一個“另類”:這道與眾不同的聖旨不但有著神秘的面紗,它的背後還承載著一段令人動容的兒女情長。揭開這道神秘的面紗,需要從漢宣帝說起。

1、人間武帝孫

作為漢武帝的曾孫,劉詢出生不久,就因“巫蠱之禍”,就成了獄中的囚徒。直到漢武帝下詔,將劉詢收養在掖庭,劉詢的宗室地位才得到了確認。

掖庭令張賀是劉詢爺爺的老部下, 他十分照顧劉詢,出錢供劉詢讀書,幫他迎娶當地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許平君為妻。彼時劉病已,身負“亂黨”之名,窮困潦倒,許平君不但沒有嫌棄他的身份,還與他相依為命。

2、故劍情深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為繼位之君劉賀,荒淫無道,霍光將在位27天的劉賀廢除,並立劉病已為帝,改名劉詢。

霍光權傾朝野,朝中大臣爭相討好霍光,紛紛請求冊立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此時的劉詢,因為劉賀的前車之鑑,採用韜光養晦的策略。然而劉詢這次並沒有妥協,而是下了一道詔書:“貧微之時,曾有一把劍,現在我非常懷念它,諸位能否幫我尋回?“。大臣馬上聽懂了漢宣帝的話,貧微時一把舊劍都如此懷念,更何況是結髮之妻呢。於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請求立許平君為後。

“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倢伃為皇后。”——《漢書·外戚傳上》

3、漢宣中興

社會是一所大學,劉詢呆了二十多年,讓劉詢懂得民間的疾苦,學會了忍讓蟄伏,形成了他樸實的性格和愛民的思想。

漢宣帝執政時期,政治上,改革吏治,使得賢良的官員遍佈天下;軍事方面,降服匈奴,平定羌亂,設西域都護府,使天山南北第一次劃歸中央政權;經濟上,整頓工商業,抑制兼併,輕徭薄賦,百姓豐衣足食,糧食價格達到漢朝最低;文化上,整理經典,頒行《史記》於天下,他的“霸王道雜之”的治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4、南園夢圓

許平君入宮後,臨產時,霍光的夫人為了女兒霍成君買通了女醫官,害死了許皇后,尋劉詢悲傷之際,不顧宗族禮法,執意將按照許平君的遺願葬其於故地——南園。

在廷尉嚴查之下,發現兇手是權臣霍光的老婆霍顯,劉詢深知此時還不是霍光對手,選擇隱忍,待到霍光去世,執掌朝廷大權後,為皇后許平君報仇。整個霍氏一族和當年霍光舊黨全部被誅殺,漢宣帝劉詢將自己蠻強的悲憤都發洩在了一紙廢霍成君皇后的詔書中。22年後,漢宣帝劉詢去世,葬於杜陵,與皇后許平君之墓相望,劉詢也為整個西漢沒有葬在皇家陵墓中的皇帝。

700年後,王昌齡感悟到了宣帝當時的內心世界,用“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宣帝當年心中悔恨和懷思的世界展現的淋漓盡致。

生於囚室,長於民間,展於朝堂。對於國家,他勵精圖治,使大漢中興;對於愛人,相知、相識、相愛、相守,演繹“故劍情深”史話。不負高祖、不輸漢武、不忘卿,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

《漢書》





S說文解史S


漢書》記載:公元前72年,漢宣帝劉詢突然頒發了一道令人莫名其妙的詔書,他在詔書中說:“我在貧微之時曾有一把舊劍,現在我非常懷念它,眾位愛卿能否為我把它找回來呢?”

看了聖旨後,很多大臣都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可是,善於察言觀色的大臣卻開始對漢宣帝年幼時的生活經歷展開了探究。

身為漢武帝曾孫的劉詢,出生僅幾個月就因宮內的巫蠱之禍受牽連,尚在襁褓之中就成了獄中的囚徒,後被祖母的孃家收養。

長期在民間的生活,讓劉詢見識了 民間的疾苦,也培養了他質樸的個性和親民的思想。直到漢武帝下詔,將劉詢收養在掖庭,劉詢的宗室地位才總算得到了確認。掖庭令張賀原是劉詢父親的老部下, 他對待劉詢如親生兒子一樣,不但出錢供劉詢讀書,還在劉詢長大後,為他迎娶了當地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許平君為妻。

許平君是個勤勞賢惠的女子,在劉詢最困難的日子裡,不但沒有嫌棄丈夫,反而與他相依為命,用自己的柔情讓這個落魄的王子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愛的力量。

公元前74年,漢昭帝死後,因其沒有子嗣,在大司馬霍光的奏議下,18歲的劉詢意外地登上了帝王的寶座。為了籠絡霍光這個左右朝政的權臣,當年他又娶 了霍光的女兒。深知自己勢單力孤的劉詢,在霍光的有生之年,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可是,只有一件事讓霍光心裡很不痛快,也讓群臣摸不著頭腦,那就 是立皇后。當時群臣為討好霍光,都紛紛上書說霍光的女兒是最佳的皇后人選,對此,劉詢不置可否,第二天,就頒發了這道“上乃召求微時故劍”的聖旨。

善於揣測上意的大臣們很快便品出了這道聖旨中的特殊意味:連貧微時用過的一把舊劍都念念不忘的人,自然也不會將跟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拋舍不顧。

醒悟過來的大臣們馬上轉變了風向,紛紛請立許平君為皇后。劉詢因此“順應”眾意,把許平君立為皇后。此後,“故劍情深”便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浪漫典故。

即使冒著帝位不保的風險,也要為心愛的女人爭一個享受至高尊榮的名分,劉詢的這道聖旨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聖旨,而隱藏在聖旨字裡行間的,卻是一個王子對貧女最莊嚴的愛情承諾。

身為漢武帝曾孫的劉詢,出生僅幾個月就因宮內的巫蠱之禍受牽連,尚在襁褓之中就成了獄中的囚徒,後被祖母的孃家收養。

長期在民間的生活,讓劉詢見識了 民間的疾苦,也培養了他質樸的個性和親民的思想。直到漢武帝下詔,將劉詢收養在掖庭,劉詢的宗室地位才總算得到了確認。掖庭令張賀原是劉詢父親的老部下, 他對待劉詢如親生兒子一樣,不但出錢供劉詢讀書,還在劉詢長大後,為他迎娶了當地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許平君為妻。

許平君是個勤勞賢惠的女子,在劉詢最困難的日子裡,不但沒有嫌棄丈夫,反而與他相依為命,用自己的柔情讓這個落魄的王子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愛的力量。




張文才天若有情


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詔書,一個王子對灰姑娘的愛情許諾。

《漢書》記載:公元前72年,漢宣帝突然頒發了一道令人莫名其妙的詔書,他在詔書中說:“我在貧微之時曾有一把舊劍,現在我非常懷念它,眾位愛卿 能否為我把它找回來呢?”

看了聖旨後,很多大臣都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可是,善於察言觀色的大臣卻開始對漢宣帝年幼時的生活經歷展開了探究。

身為漢武帝曾孫的劉病已,出生僅幾個月就因宮內的巫蠱之禍受牽連,尚在襁褓之中就成了獄中的囚徒,後被祖母的孃家收養。長期在民間的生活,讓劉病已見識了民間的疾苦,也培養了他質樸的個性和親民的思想。直到漢武帝下詔,將劉病已收養在掖庭,劉病已的宗室地位才總算得到了確認。

掖庭令張賀原是劉病已父親的老部下,他對待劉病已如親生兒子一樣,不但出錢供劉病已讀書,還在他長大後,為他迎娶了當地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許平君為妻。

許平君是個勤勞賢惠的女子,在劉病已最困難的日子裡,與他相依為命。

公元前74年,漢昭帝死後,權傾朝野霍光又廢除了一位荒淫無道的皇帝,年輕的劉病已意外地登上了帝王的寶座。深知自己勢單力孤的劉病己,在霍光的有生之年,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可是,只有一件事讓霍光心裡很不痛快,也讓群臣摸不著頭腦,那就是立皇后。當時群臣為討好霍光,都紛紛上書說霍光的女兒是最佳的皇后人選,對此,劉病已不置可否,第二天,就頒發了這道“上乃召求微時故劍”的聖旨。

善於揣測上意的大臣們很快便品出了這道聖旨中的特殊意味:連貧微時用過的一把舊劍都念念不忘的人,自然也不會將跟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拋舍不顧。

醒悟過來的大臣們馬上轉變了風向,紛紛請立許平君為皇后。漢宣帝因此“順應”眾意,把許平君立為皇后。此後,“故劍情深”便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浪漫典故。

即使冒著帝位不保的風險,也要為心愛的女人爭一個享受至高尊榮的名分,漢宣帝的這道聖旨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聖旨,而隱藏在聖旨字裡行間的,卻是一個王子對貧女最莊嚴的愛情承諾。





茅廬殤情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最是無情帝王家”,在皇宮之中很難有真情的存在,像玄武門事變、靖難之役、燭聲斧影都是很明顯的例子,這種血緣之間不可割捨的親情都很難存在,何況是愛情呢?雖然說很多的古裝劇中,都將皇帝塑造成忠貞不二的專情才子,但其實在歷史上很少有皇帝會真正對某位女子不離不棄。

尤其是皇帝本身就有著為帝國挑選繼承人的義務,同時也需要為自己的力量找到盟友,所以在政治聯姻與帝國繼承人的壓力之下,其實皇帝們在愛情方面很難有自己的自主選擇權,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漢宣帝劉病已的這一道聖旨,才顯得如此的浪漫,被人們稱為是中國古代最浪漫的聖旨。

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他的祖父是漢武帝的長子劉據,按說能夠做到“四代同堂”,不管對於誰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劉病已出生的時候,漢武帝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晚年,多疑與暴躁的性格盡顯無疑,由於聽信劉據在謀反的消息,所以漢武帝下令夷滅了劉據一族。

只有剛剛出生不久的劉病已得以倖存,但是也因為祖父的緣故而被關進了監獄,劉病已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在監獄中長大的皇帝。由於漢武帝已經將劉據定性,以至於出生不久的劉病已也遭遇了無妄之災,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一個不吉利的人,很多人一談到他就避之不及。等到漢武帝后來幡然醒悟,發現自己在殺太子這件事情上確實做錯了的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他將劉病已從監獄中放了出來,放到了掖庭之中養育,同時也恢復了劉病已漢室宗親的身份,此時人們雖然不再對劉病已視之如虎,但是依然多有輕視。

甚至掖庭的長官張賀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病已的時候,張賀那稍有權勢的兄長聽說以後都大為憤怒,並不允許自己的侄女嫁給這麼一個“廢太子之孫”,於是張賀為劉病已做媒,將屬下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嫁給了他,許廣漢的妻子聽說丈夫把女兒嫁給了劉病已以後,大哭大鬧了三天,還是由於許平君的堅持才作罷。

許平君嫁給劉病已以後,非常勤勞賢惠,特別地體貼入微,讓這個從小在監獄中長大,飽嘗世人冷眼的少年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後來劉病已在公元前74年也就是17歲的時候登基為帝。

所有的大臣都希望他能夠娶權臣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為妻並立為皇后,劉病已也知道大臣們的心意,但是他遲遲沒有立皇后,某一天忽然下了這一道最浪漫的聖旨“我在貧微之時曾有一把舊劍,現在我非常懷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幫我把它找回來呢?”

大臣們一開始還認為是劉病已太“事兒”,畢竟這把劍肯定找不回來嘛,但是稍微一琢磨,就發現這是劉病已在“以劍喻人”,畢竟對於過往的一把劍都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何況還是曾經陪伴著自己做過漫長歲月的女子呢?於是他們紛紛上奏劉病已立許平君為後。

許平君13歲的時候嫁給落魄中的劉病已,陪著他共同去面對生命中那一些艱難的時光,在14歲的時候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並且生下了後來的漢元帝劉奭,也因此而誕生了一個“故劍情深”的成語,讓世人感動上千年。


道中道道史道文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乃漢武帝曾孫,霍光是霍去病弟弟,但也是個權臣,能左右朝政的權臣。權力是貪得無厭的,霍光滿門榮耀,可尚缺一個皇后的寶座,來與皇家徹底地緊密相連。

霍成君,霍光最受寵愛的小女兒,心裡懷揣一個皇后的夢想。可惜皇帝在做平民之時,已娶了暴室嗇夫許廣漢之女許平君為妻。不過沒關係,霍家站在整個百官都需要仰望的位置,只要百官向皇帝推薦自己,何愁不能為後?

年輕的劉病已遇到了一個難題。他心中所愛,只有糟糠之妻許平君,也只想讓她做自己的皇后。可是自己剛剛站上這個位置,如何能對抗霍家的滔天權勢?如何讓百官明白自己真實的心意?不能直接反駁。

劉病已想到了一個迂迴含蓄的方式。他下了一道“尋故劍”的聖旨,聖旨中只寫了1句話:昔日我身份卑微、生活貧賤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現在我非常懷念它呀,眾位愛卿,能否幫我把它找回來呢?

百官們最擅長的就是揣摩皇帝的心思,自然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皇上是個“不棄貧賤,故劍情深”之人,就連自己貧微時擁有的一把舊劍都念念不忘,又怎麼肯辜負與自己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結髮妻子呢?

於是他們紛紛奏請立許平君為後。劉病已就用這樣的方式,守護了心愛之人的地位。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一段佳話,人人都說,當上皇帝之後,坐擁天下、慾望膨脹,很難鍾情一人。但是劉病已卻做到了真正的專情,在歷代帝王之中極其少見,至今使人感動不已。




William噠噠


南園遺愛,故劍情深,千古絕唱,不絕餘音!

《漢書·外戚傳上》曰:“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其指,自立許婕妤為皇后”,此記載說的就是主人公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己)和他的皇后許平君的浪漫愛情故事。

作為朝堂上的皇帝,漢宣帝是無情的。霍光死後,漢宣帝便誅滅了對他有恩的霍光家族。當然,同時也是為了替許皇后報仇。而作為丈夫和父親,漢宣帝又是深情的。當群臣為了討好霍光,都推舉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時,劉詢是孤獨無助的。明知道無法與霍光抗衡,但依然頂著被廢的危險,下了一道帝王史上最深情最浪漫的聖旨:朕微賤時喜愛一把古劍,現在仍念念不忘,眾愛卿可否幫朕找回它?漢宣帝對結髮妻子許平君的“情深意重”,讓群臣明白了一個孤獨帝王的決心,於是紛紛奏請立許平君為皇后。這就是著名的“故劍情深”的典故。

而漢宣帝的深情,也最終害了許皇后。霍光的妻子霍顯一心想讓女兒霍成君當皇后,便使計投毒,還在坐月子的許皇后毒發逝世。漢宣帝悲痛欲絕,追封為"恭哀皇后",葬於杜陵南園。這便是“南園遺愛”的典故。

愛屋及烏。當英明果敢的漢宣帝明知道“亂漢室天下者,太子也”時,對許皇后的深情和愧疚,羈絆著他,使他無法下最後的狠心,廢黜掉他和許皇后的唯一嫡子的地位。最終,預言應驗,漢室江山自此不穩。

也許,漢宣帝劉詢和許皇后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只是他們在帝王之家,而帝王的愛情,一旦失去理智,帶來的便是毀滅性的災難。許皇后的無辜枉死是如此,太子最終亂漢室天下,亦是如此!

“最是無情帝王家,只是未到深情時”,帝王家中很難有真情存在。血緣的親情尚難以維繫,何況是帝王的愛情呢?帝王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同時也需要維繫政治婚姻。因此,作為皇帝就很難有真正的愛情。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漢宣帝劉詢的這一道聖旨,才會成為千古絕唱,被稱為是中國古代最浪漫的聖旨。


中國騰飛路


都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最近這些年,新聞中屢屢出現“出軌”、“找小三”、“包養”、“始亂終棄”等諸如此類的字眼,有人把罪過都歸結到“錢”和“權”上了,什麼“男人有錢就變壞”,“權力是罪惡的源頭”之類的說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筆者認為這都不是主要原因。

色字頭上一把刀

如果人們都知道這個道理,那人世間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愛情悲劇和人間離別了,夫妻至今相濡以沫,恩愛如故,哪裡還有那麼多的糾紛和煩惱呢?


相濡以沫,糟糠之妻不可棄

我國有句古話說的好:“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棄。”說的是這人在貧寒的時候交往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而陪著你一起受苦受難的妻子是永遠不能拋棄的。

如題,這個故事記載在班固所著的《漢書》中,後人還為這個故事冠名為“故劍情深”。

故劍情深

“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婕妤為皇后。”——班固.《漢書.外戚傳.孝宣許皇后》

漢武帝時期曾經爆發了“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被誣陷慘遭殞命,其家中男女老幼盡被誅殺,僅僅留下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孫子劉病已(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自幼生活在監獄中

劉病已自出生起就住在了監獄大牢中,好在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大貴人邴吉,此人本是貶官,但是由於精通刑律而召回參與審查“巫蠱之案”,邴吉很同情這位皇曾孫,他便利用自己的職權對其進行保護,拿出自己的家財來供養劉病已。

到了劉病已五歲的時候,邴吉便想辦法把他弄出了監獄,放到其曾外祖母身邊,小皇帝就這樣一天天地長大了,漢武帝臨死前想起了這位皇曾孫,也對自己“巫蠱之禍”的所做懊悔不已,便給孩子恢復了宗室身份。

可是儘管如此,劉病已並沒有像其他宗室一樣生活在蜜罐裡,作為已經失勢的廢太子唯一後嗣他自幼飽受凌辱,受人白眼,好在他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掖庭令張賀,張賀曾是太子府上的家臣,他看到了昔日舊主的孫子落魄的生活很同情,本已到了成婚年齡的劉病已卻沒有任何一家女子想要嫁給他,張賀便動了心思,絞盡腦汁給劉病已張羅了一個媳婦,就是這故劍情深的女主角許平君。

愛情就是相濡以沫,白頭到老

通過張賀的努力,許平君嫁給了劉病已,這許平君的父親也是因罪被貶職的官,可能是相同的家庭遭遇使得平君和病已非常恩愛,許平君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劉病已,小兩口不離不棄,不到一年的時間許平君就有了身孕,生下了漢元帝劉奭(shi四聲),自幼沒有了父母和親人的劉病已此時終於體驗到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愛情,他沉浸在幸福之中。

沉浸愛情之中的少男少女

要說天無絕人之路這話還真是有道理,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後因為沒有子嗣,霍光便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這劉賀沒當幾天皇帝便被霍光罷黜了,於是又是這位邴吉說了尚有武帝嫡曾孫劉病已在世,人品貴重可堪大任,於是劉病已便做了皇帝,是為漢宣帝。

做了皇帝之後,他的髮妻許平君被封了婕妤,群臣上表請皇帝冊立一位皇后,正巧霍光有個女兒待嫁閨中,由於霍光權勢滔天,很多人便上奏漢宣帝立霍家女為皇后,可漢宣帝卻沒有這麼做,他遲遲不肯表態,是因為他思念髮妻,同甘苦共患難的許平君才是真正的皇后人選,同時他深知霍光萬萬不能得罪,上一個皇帝劉賀被廢就是個例子,他內心很掙扎,於是便下了一旨詔書,在詔書中他說他想起了自己貧賤時期曾經擁有過一把舊劍,可惜不小心給弄丟了,雖然現在已經貴為天子,但是仍然思念這個舊物,懇請天下人幫忙尋找。

在立皇后這個節骨眼上,天子發佈詔書要求天下人找舊物,其用心可見,一些大臣們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一箇舊物都可以如此思念,何況是其患難與共的妻子呢,於是大臣們便集體上書請求立許平君為皇后,這便是“故劍情深”的故事。

恩愛的老夫老妻

漢宣帝貴為天子,可以說富有四海,他都尚知糟糠之妻不可棄,他難道沒有受到誘惑嗎?甚至說他想得到的東西有什麼是不能得到的呢?他沒有拋棄自己的髮妻,在皇位不穩的時候,採取了迂迴的辦法,對天下人表明了自己的心聲,下了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詔書,真心值得欽佩。

儘管後來許平君還是被毒婦害死了,但是漢宣帝一生中都只愛她這一個女人,在霍光死後的第三年,漢宣帝為平君報了仇,誅殺了霍家滿門,同時也留下了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小結:
漢宣帝是一個好皇帝,除了“故劍情深”這段愛情佳話之外,漢宣帝還辦了一件利於千秋功業的大事,我們都知道《史記》吧,這是歷朝歷代官方奉為圭臬的正史,由於漢武帝的原因,太史公著此書時並沒有流傳於世,正是漢宣帝在位之時,他宣佈《史記》可以流傳,就此事不得不說,漢宣帝對我國曆史的貢獻也是相當的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