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搞笑的k哥


首先說《水滸傳》吧,施耐庵他想描寫的是當時奸臣當道,百姓民不聊生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而他想表達的其實是愛國主義情懷,但是那種民族大義並不是少年人能深刻體會的。

少年人多數是年少輕狂、浮誇好動的性子。他們不會關注醜惡現實背後的深刻蘊意,他們只管人物的行為是否霸氣側漏,如若帥氣吸睛,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將自己代入甚至模仿。

這勢必就對他們的成長不利。因此才說少不讀水滸。

《三國演義》中將權謀之說,軍事之言演繹得淋漓盡致。其中所有人的內在性格被施放而出,將人心剖析得清晰明瞭。不僅如此,裡面更是盡述人生,道盡生死,無數英雄人物的遲暮歸途,尤其是諸葛亮的結局,可謂是“三千辛勞事,皆化為塵土”,可歌可泣。

羅貫中這作者都鬱鬱而終,更枉論是叫一個已歷經人生大半的老人來品讀此文。此只有兩種結果,要不就是看透生死,不得快樂;要不就是人老成精,害人害己。第一種結果就已經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第二種就更加影響惡劣了。

所以不管是心性善良的還是性如虎狼的,只要是老人都不適宜品讀《三國演義》。





瀝酒淺酌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作兩部分來解讀。

第一,少不讀水滸。為什麼人年少的時候不要去讀《水滸傳》呢?因為人年少的時候年少氣盛、血氣方剛,水滸中講的打打殺殺的事太多,少年因為心智不成熟又愛模仿,容易像書中那樣去拉幫結派,幹一些違法之事。


第二,老不讀三國。為什麼人到老年了就不要去讀《三國演義》了呢?因為人老了,就要做一個慈祥和藹的老人,讓年輕人覺得你有親和力,三國裡有很多計謀,一句話就是算計太多。你說你一個老人還一天成天想著怎麼算計人家,給人一種老奸巨猾的感覺,這樣不好吧。
其實這也只是一家之言,我們有自己的自由,愛看啥看啥,三觀正就行了,對吧?


鵬鵬看視界


少不讀水滸,是因為少年鑑別能力不強,只會片面的理解《水滸傳》。老不看三國,是因為知命樂年的老人,完全沒有必要替古人擔憂。

施耐庵寫《水滸傳》時,是戴著有色眼鏡的。對於大部分的主角都是用褒揚的口氣進行描寫的,完全忽視了這些所謂的“好漢”非法、違法乃至十惡不赦的罪行!書中道德、人情、法紀完全糾纏在一起,少年人是無法進行甄別的。

宋江為了保守秘密而殺死閻婆惜、武松為了報仇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等等情節可以理解,但至法紀何存?林沖火拼王倫,王倫何其無辜?梁山水泊為了發展,屠滅祝家莊和曾頭市,難道是替天行道?一個人有情有義沒有過錯,問題在於底線是什麼。梁山“好漢”毫無底線的做法,對於三觀尚未建立的少年人,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就像九十年代的古惑仔電影誤導了很多少年人一樣。

俗話說:看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同樣也是戴著有色眼鏡的。書中對於劉關張桃源三結義大書特書,對於劉備雄心壯志、關羽赤誠忠心、張飛無敵神勇、孔明神機妙算予以了最高的讚譽,對於關羽戰死、張飛陣亡予以了無限的同情,對於蜀國未能一統天下予以了深沉的痛惜。故事大喜大悲,很容易讓人代入其中,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卻是不合適的。

我是阿雲,善於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留言必回,感謝支持。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雲天明的視角


民間有句俗話“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這句話自古至今一直流傳,應該說是語重心長的一種勸告,應該認真對待。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人在青春年少時最好不要讀《水滸傳》,老了以後更不要讀《三國演義》,不管是水滸還是三國,都是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可以說是文學經典作品,很多人從中汲取到生活的養分,但為什麼年輕人不讀水滸,上了年紀的人不讀三國?這背後的原因可謂深刻。

《水滸傳》裡講的故事是一百零八位好漢聚義梁山,說是好漢,實質無異土匪強盜,名為殺富濟貧,實為殺人越貨,裡面主要描述的是熱血男兒的這種英雄氣,青少年十幾二十歲,正處在一個思想上的叛逆期,看多水滸就會特崇拜暴力,腦子衝動起來,後果可真是讓人難以預料,為防止年少的人一味模仿產生衝動,年少人要少看水滸。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量播出的古惑仔電影,就形成了很惡劣的影響,葬送了許多年輕人的命運。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魏蜀吳三國相爭的故事,其中也有大量的英雄豪傑,但其核心無外乎是如何以權謀贏天下,如果一個人深諳世故,本身對人情世故就已非常瞭解,他還要更多的去看其中的爾虞我詐、陰謀詭計,難免會人會變得越來越陰暗,城府會越來越深,這樣的人它不是為社會增加一個禍害嗎?有的人一生起起伏伏,回想自己來路,覺得自己被三國當中的某種計謀所坑害,悔恨終生,反而容易引起更大的傷心。所以說英雄遲暮,還不如不看的更好,免得心潮澎湃,傷心不已。

亦文亦物團隊原創出品,關注看更多有趣、經典、實用的傳統文化小知識


亦文亦物



這句話可是大有來頭,也有一些歷史了。

小兒垂髫時候,就聽說過這句話。且都是德高望重或者老邁年高之人的說辭,大多是對《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文化名著深有研讀,有一定的自我見解。

卻難以說其就是遠見卓識。

後來也如題主這般,抱著好奇去請教老者尊長。他們給出的結論,基本可以概括為兩句話。一句是《水滸傳》打打殺殺,充滿了血腥,少年孟浪不諳世事,很可能就此學壞,變成仇視社會、暴戾恣睢的狂徒,聚眾鬧事,打家劫舍,無端禍害積善人家。

另一句是《三國演義》羅列了繽紛雜沓的陰謀詭計,老謀深算,總是在惦記怎麼把人置於死地,或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前提是踩在別人的肩膀上,讓他人為你高升墊腳。

事也確實如此。

一部《水滸傳》,不惟血腥屠殺,搞得人人自危風聲鶴唳,就是那些絕世高人也可能被人陷害,遭致身首異處,命喪黃泉。而且,那部書中盜賊蠭起,殺人越貨,專幹一些月黑風高的勾當,確實很容易讓少不更事的少年郎學了裡面的行為,變得為禍一方,橫行鄉梓。

凡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士都知道,通篇文字,都有異人謀士的伎倆謀劃,在為自己的主公和霸業尋求計謀上的壟斷和鞏固,進而掃平割據一統華夷。算計他人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而一介皤然老叟歷經世事,看慣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自然會對害人之計心有熟知,若是一旦放開膽略設計害人,還真的就是社會的巨大隱患。

但這種說法其實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也叫“門縫兒裡看人,把人看扁了”。我們的文學著作,更多的是給人以啟智,開啟人生的智慧通道,從此走上人生的坦途。

最為關鍵的,其實還是我們自身的行為控制力和意識判別力,並不是臆想中的水性楊花朝三暮四,心裡自然是一個尺度和標準的,也不會狂躁到肆意去毀壞社會的公序良俗,破壞安定團結。

反而會引發我們足夠的文學體會興趣,讓文化瑰寶永遠有序的傳承下去。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人年輕的時候,做事沒腦子,一時興起,不考慮後果,管他呢,愛就愛了,我就喜歡你,管你喜不喜歡我,我愛你,愛你一萬年,沒有你我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正因為如此,水滸傳中把女人都描寫成忘恩負義水性楊花偷情殺夫的下三濫,所以叫年輕男子看了都覺得談戀愛沒意思,要好好做一番事業。

那麼怎麼做事業呢?做事業講究智慧,得有腦子,不然你就會騙子騙了,所以三國演義就是講究智慧和謀略的一部小說,年輕人要學智慧啊,那就多看看曹操。等你老了,智謀經驗豐富,就覺得三國也不過如此。

可是當你你老了,再看水滸,媽呀,這個作者簡直是個超級大變態,害了很多人的青春啊!


紅雲文化社


少不讀水滸解析

解釋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解釋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老不讀三國解析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曾幾何時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老驥伏櫪、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原因三:“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四大名著的內涵: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很多人可能以為我的順序寫反了,其實不是。下面逐一分析三國中確實充斥著大量的陰謀陽謀,但是這些計謀大多都是明明白白寫出來的,讀者可能不能得其精髓,但是看明白都沒問題。紅樓夢中“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紅樓就是人情練達世事洞明之後的文章學問,而且其中暗含著當時康熙廢太子的現實影射,所以比三國要更加隱蔽。



水滸表面看就是一個簡單的“綠林起義”的故事,但是其實不然,字裡行間另有乾坤。仔細分析其中每一個人物,不難發現其中很多人物都是另有有故事,特別是一些小人物,表面上是綠林道的其實是有官府背景的(不是說想呼延灼那種明擺著被賺上梁山的,是官府的無間道)。而且在一團和氣中,暗藏幫派林立,要讀懂也是需要下大功夫琢磨分析的。而且還隱含著蔡京,高俅,楊戩,童貫四大奸臣的爭權奪勢,可以說是明顯綠林,暗表朝堂。



西遊記,很多人認為西遊記本身沒有什麼內涵,甚至有人說西遊記都看了多少遍了,人物什麼的都瞭若指掌。但是真正看過西遊記書的人又有多少呢?不是看到連續劇而是書,原版書。西遊記是在嘉靖年間寫的諷刺當時皇帝修玄不上朝的,其中有大量諷刺道教的章節。但是這也只是表面的含義,其中佛道爭權其實是影射當時朝政的黨派爭權,而且還有大量內容暗表道教內部的不團結。比起水滸更是內有乾坤,絕不是一個簡單童話故事。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些分析文章就明白了。所以我們說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所以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少年人看不懂水滸的內在含義,只是看熱鬧,還容易有暴力傾向所以不建議看;而老人呢,還看三國這種明擺著的東西就沒意思了。


江雪寒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意思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少不讀水滸

原因一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原因二

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老不讀三國

原因一

“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二

“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三

“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徒增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奇有此理


這個問題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要知道《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具體內容,只有對這兩本書認真閱讀過,並且深刻理解過的人,才能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1、《水滸傳》強調書生義氣,江湖豪氣,有點率性而為,任性行事的風格。

《水滸傳》整本書裡,很多好漢都有一怒之下殺人劫財的做派,比如武松殺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孫二孃的人肉包子、為了朋友不惜殺人等,這些行為放在今天的社會,是萬萬行不通的,各個都是不輕的罪名。這些行為如果被今天的年輕人看見效仿,將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會引發社會動亂,更會給家庭帶來悲劇。

2、《三國演義》書裡面計謀多端,處處都是陷阱,與《水滸傳》不同,書中人物的行事風格都是謀定而後動,而不是衝動行事,這種行事風格可以說是一種成年人做事的方式,而《水滸傳》的行事風格更像是一個未成年孩子的行事風格,因此兩本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3、少年易衝動,老年多智謀決定了少年和老年的行事風格是不同的。

少年易衝動,老年多智謀,決定了少年讀《水滸傳》,會加劇其衝動的行事風格,而老年經歷的世事多了,各種陰謀陽謀都經過了,再看三國也學不到更多的東西了。

綜上筆者認為,“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有其深刻道理的,絕不是說說而已。


夢歸秦淮


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施耐庵的《水滸傳》。

俗語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俗語不俗。


少看水滸多義氣、老讀三國徒悲傷!


一.少看水滸多義氣

《水滸傳》是本男人的書,裡邊打家劫舍落草為寇,磕頭拜把子、拳頭說話、結盟起義造反,佔山為王都不是什麼值得讚揚的,就算是英雄好漢,現在也都不提倡反.政府武裝。糟粕太多,雖然是“四大名著”也有其時代限制。

青少年在學習成長階段,精力旺盛意氣風發,需要獨立自立的脫離父母的視線、脫離掌控,他們自理能力還不足,看了《水滸傳》拜把子磕頭兄弟,講究江湖義氣,歃血為盟,這樣的成長,家長擔心、學校煩心、社會鬧心。

和這個相印的是《少林寺》播出以後,青少年習武成風,街鬥頻出。

這也是“知識的力量”!少不看水滸別走歪路。

二.老讀三國徒傷悲

《三國演義》一本權謀之術,謀權謀利、爾虞我詐、陰謀詭計,“三氣周瑜”也不是善良之人所為,“草船借箭”空手買賣,“苦肉計”、“反間計”、“空城計”不過是互相算計;豐富的經歷閱歷,老了再讀三國,你算計別人別人算計你,權謀之爭為了啥?

縱是當年金戈鐵馬縱橫四海,位極人臣決定歷史的發展,也不免“到老空空”,縱有八荒之志,也被年齡甩出外圍冷落自傷自滅,英雄遲暮老淚一把。

就說我只看劉關張,桃園結義也未能同年同月同日死。青年的義氣、老來的喪氣。

正如電視劇《三國演義》所言: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