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戰爭片基本會存在兩種對立的政治和軍事勢力,充滿著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的對抗,這也是觀眾觀看戰爭片基本會有的類型片觀影期待。但在東方語境下,尤其是韓國拍攝的有關朝鮮戰爭的戰爭片卻有所不同,發展出獨特的韓國戰爭美學,並與朝韓關係的發展和韓國本土文化形成了呼應。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在政治上,因為冷戰思維和美蘇對抗,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朝鮮和韓國分屬兩個陣營,卻給整個半島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電影作為大眾文化消費產品,自然回應了觀眾對南北關係的心理情緒,韓國在新世紀前10幾年拍攝大量的戰爭片,其中朝鮮作為其政治的對立面,在電影塑造上卻沒有出現面譜化的現象,反而在韓國特有的恨文化、本土兄弟情義倫理等因素的影響下,朝鮮在韓國戰爭片中塑造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


而其中形象塑造最為複雜的便是2000年由樸贊鬱導演的《共同警備區》,接下來趙山河便從情節(時間),空間和人物三個角度分析這部影片中朝鮮形象的營造,並結合新世紀以來以南北關係為題材的韓國戰爭片的發展歷史,指出該影片的起點之高。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1.多重視角的敘事張力

戰爭片作為類型片,要求有一對基本的矛盾衝突,故事要經過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尾這四個階段。韓國戰爭片自然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對立,但是兩者的對立並不總是政治正確地走向朝鮮的毀滅,而是對這種對立採取多樣化的處理方式,配合著視角的選擇和韓國式特有的煽情手法。


《共同警備區》採用的是類似《羅生門》式的多視點呈現,開頭一個長鏡頭,其實是女調查員的主觀鏡頭。先從女調查員的視角出發調查發生在朝韓邊境的士兵兇殺案,然後藉由南韓士兵的講述,從該士兵的視角出發講述事件的真相。整部影片視角相互轉移,不斷引發懸念,是融合驚悚,懸疑和推理等元素的戰爭片。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在一開始的女調查員的視角中,朝鮮的形象是與韓國相對立的衝突者。在這場兇殺案當中,朝鮮方面死了兩名軍人,所以這場兇殺案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國際衝突。觀眾在觀看的過程就會被站在女調查員的視角,去探究這場案件背後的問題。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後來視角變成了南韓士兵,因為主觀視角會帶有強烈的情感因素,尤其還是介入其中的南韓士兵視角。因為視角的關係,我們會認同南韓士兵的感受。接下來在南韓士兵講述的故事中,朝鮮的形象不再是冷冰冰的調查對象和衝突對立者,而是拯救者,兄弟和受害者。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南韓士兵因為朝鮮士兵曾救過自己,於是抱著感恩心態開始交流起來,並發展成兄弟。在朝鮮這邊的營地中,2個南韓士兵和2個朝鮮士兵發展出的兄弟情義,令人動容,但是雙方都沒有超越自身意識形態的束縛,南韓士兵試圖勸降朝鮮士兵,但被拒絕。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與朝鮮士兵合影,南韓士兵極力避開身後的金日成、金正日的畫像。但從影片中雙方相處的情況看,此時士兵各自的意識形態被忽略,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朝鮮的形象是與韓國和睦相處的兄弟形象。後來的朝鮮上級軍官不期而至,打亂這種局面,混亂中南韓士兵打死了自己的朋友。朝鮮軍官卻選擇殺死自己的上級,將整個事件責任承擔自己的身上,希望可以幫助自己的南韓朋友。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所以朝鮮軍官肩負了受害者和承擔者的角色,觀眾也對之產生同情,而南韓士兵也因為得知真相而羞愧自殺以朝鮮軍官在整個故事發展當中,既是所有事情的起因,也是高潮事件的解決者


在結尾,他們沒有南韓士兵的懦弱和猜疑,而是盡力保全兄弟,同時在雙方相處過程中,朝鮮士兵一直都與對方處在對等位置上。導演對雙方的刻畫並沒有偏頗,反而埋下了南韓士兵對他們懷疑的伏筆。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朝鮮作為拯救者,也是平等的兄弟、受害者,一直都作為他者(南韓士兵和女調查員)敘述的產物。第一人稱視角會加強觀眾對敘述人的認同,本片在南韓士兵視角的敘述段落的前半部分也確實做到這一點。隨著女調查員的視角的迴歸,兩者相互交叉,尤其是結尾女調查員不經意間說出真相,敘事愈加複雜,觀眾也可以站在客觀的角度審視整個事件。


沒有朝鮮一方的視角並沒有影響對他們的同情和認同。結尾的意外反轉使南韓士兵瞭解到真相後因內疚而自殺,觀眾與之共同產生認罪的意識,也同時讓觀眾感受朝鮮士兵的偉大,尤其宋康昊所扮演的朝鮮軍官,在面對意識形態和政治勢力對抗的同時,還要面對對方人性的弱點,更突顯朝鮮一方兄弟形象的可貴和受害者的悲涼。


後來的韓國戰爭片也依照《共同警備區》的敘事模式,著重將朝韓雙方塑造成兄弟和受害者,例如《太極旗飄揚》(2004)、《歡迎來到東莫村》(2005),雖然都基本都是悲劇的結局。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歡迎來到東莫村》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太極旗飄揚》



2.封閉空間有助於情感的交流

情節鋪陳主要從時間的角度出發進行安排,觀眾需要觀看完全部影片之後才會理解朝鮮形象如何在情節敘述中如何被營造。韓國戰爭片還會在特定的空間中按照自身的價值取向對朝鮮形象處理,同時觀眾在觀看當中,也會得到對朝鮮形象的直觀感受。


其中《共同警備區》採用的是封閉空間策略。


使用這一策略韓國戰爭片基本塑造的是與韓國對等的朝鮮兄弟(情侶或家人)形象。之後影片如《歡迎來到東莫村》、《與敵同寢》(2011)和《西部戰線》(2015)中經常採用浪漫化和喜劇化處理方式,意識形態的問題不再被探討,而是訴諸於人性和兩國血脈相連的感情。


封閉空間處理首先是將關於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討論懸置起來,其中相對起來比較寫實的《共同警備區》在細節上表現出兩國士兵雖然是朋友,但是南韓士兵還是非常擔心對方是不懷好意,在合影的時候也是極力避開身後的金日成的畫像。但是在沒有外來因素的干預下(比如朝鮮軍官上司的意外到來),雙方還是可以一起坐下來喝酒玩遊戲的兄弟。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封閉空間懸置了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利益的對立,為塑造朝鮮兄弟形象提供了劇作合理性。只有在不再討論意識形態問題情況下,雙方在情感推動下才會有交流,兄弟形象才能建立起來。


類型片通常只能為現實提供現象性解決,有人認為《共同警備區》這種封閉空間懸置意識形態做法缺乏深入的反思和批判,無法通過正面的反省,恐怕永遠只能停留在想象性解決問題的層面。但趙山河認為這種說法欠妥,首先《共同警備區》作為類型片,表現朝鮮血溶於水的兄弟之情,已經完成類型片宣洩觀眾情感的任務,不能指望一部電影可以為解決半島提供切實方案。


另外《共同警備區》獨特的悲劇結尾和寫實風格,使之在《西部戰線》《歡迎來到東莫村》這些同樣採用封閉空間的電影中脫穎而出,因為它們喜劇風格確實沖淡了意識形態的對立,但是在《共同警備區》片尾,觀眾將各種視角結合在一起了解了事件的真相,才真正明白兄弟之情難以逾越雙方現實的對立,更指出國際世界對半島人民真實想法的漠視,這種反思足以深刻。




3.宋康昊:韓國平民的代言人

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主要還是看演員。演員的演技和個人氣質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當我們看到梁朝偉,我們會聯想到苦悶的中產階級,看到史泰龍,就會聯想到洛奇這位美國夢的代表,看到郎雄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傳統的中國父親形象。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所以演員的選擇對電影中的形象尤為作用,整理關於韓國戰爭片,發現其中塑造朝鮮形象最為深刻的當屬《共同警備區》的朝鮮軍官吳景弼(宋康昊飾演)、對比之下,近幾年韓國戰爭電影中朝鮮角色要麼呈現出臉譜化的尷尬,要麼陷入膚淺化的表演。


宋康昊被譽為韓國電影界的三大馬車,與崔岷植,薛景求齊名,他在《共同警備區》中對朝鮮軍官的演繹也符合他的一貫氣質。崔岷植善於飾演變態的男人,比如《老男孩》中與女兒亂倫的父親,《親切的金子》中殺害兒童的老師,他的角色充滿暴虐的癲狂。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薛景求則是悲傷的男人的代言人,他與李滄東合作的《綠洲》中飾演被家庭排斥的忠都,即使與女主角發生感情,也被誤解而關進監獄;《不可饒恕》中薛景求飾演的法醫最終沒能救回自己的女兒,他的角色更多是有著悲劇性的結局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但宋康昊更多是平凡的男人,雖然也飾演過朝鮮英祖皇帝,但是他的身上帶有強烈的平民氣質,會接受其所在環境的一套價值觀和生活規則,比如《漢江怪物》中開頭渾渾噩噩度日的父親,《殺人回憶》中開始只知道一心蠻幹的警察。在影片後半部分時,其所信奉的價值觀被破壞,生活環境被摧毀,他也會承擔相應的結果。


雖然宋康昊飾演的角色也會報復,但沒有崔岷植那種變態乖張的感覺,而是帶有“積極向上”的帶有革新意味,比如《漢江怪物》中他所飾演的父親後來為了女兒殺死了怪物,頭髮也染回黑色,表示重新生活,《殺人回憶》中也阻止了自己警察搭檔因為氣憤打算私自處決嫌疑人。宋康昊在《共同警備區》中角色塑造也呼應了他的平民氣質。


故事篇|《共同警備區》: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兄弟

宋康昊飾演的吳景弼,盡忠職守,不敢頂撞上級訓斥,在面對南韓朋友的“勸降”時,果斷拒絕。另一方面,又是真心與南韓士兵交往。在他身上,觀眾看不到《仁川登陸作戰》(2016)中朝鮮軍官的暴虐,也沒有《歡迎來到東莫村》中朝鮮士兵的懵懂天真。吳景弼堅守原則,有大將之風,卻容易親近,是三位朝韓士兵的大哥


在變故發生之後,他打死了自己上級,放走了殺死自己下屬的南韓士兵,並將所有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他主動承擔全部事情的後果,是受害者,也是拯救者。他不希望這件事會傷害到自己的南韓朋友。呼應了宋康昊敢於承擔責任的角色特性



  1. 總論

綜合情節結構,空間策略和人物形象,新世紀以來韓國以南北關係為題材的戰爭片起點非常高,《共同警備區》關於情節建構和演員演繹都做到非常高的水準,其中朝鮮的形象沒有淪落到傳統戰爭片中那種反派套路當中,形象深刻,且令人同情。


近年來韓國相關題材的戰爭片在劇作上愈發單調,極力刻畫韓國士兵的英雄形象,甚至可以忽視劇情的合理性,如《向著炮火》(2010)中朝鮮正規軍在初次上陣的韓國學生兵的面前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人物形象也毫無深度可言,基本就是戰爭機器。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緊張,朝鮮形象被妖魔化,電影中兄弟形象也由美國人承擔,韓國戰爭片的價值取向也越來越保守。


與現今比較下來,《共同警備區》中朝鮮形象的可貴,這是對韓國國民渴望和平統一願望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那段時期韓國對朝鮮實行的陽光政策的回應。但是本片並沒有止步於情感上宣洩,在完成情感表達後,也進行深刻的理性反思。


在錯綜複雜的半島局勢面前,本片中拯救者、兄弟、受害者和承擔者的朝鮮形象不僅是靠紮實的劇本建立起來,也是對複雜的政治軍事問題的回應,所以其形象不僅可信,而且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