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在的父母都追求精緻、講究乾淨,孩子出生後洗澡也很勤,不過這樣的做法對新生寶寶來說未必好,反而可能洗掉他的“保護屏障”,造成傷害。

我家先生之前就犯過這樣的錯誤,寶寶出生後掛著一層胎脂,看起來髒兮兮的。於是他便嫌棄地衝護士說道:身上的這層白膜是不是要洗掉?還好護士及時做了科普。

胎脂本質上是種保護層,由於外界溫度相比子宮內低,因此起到維持寶寶體溫的效果。而且胎脂一般會自動消失,無需特別做清理。

除胎脂之外,嬰兒護理還有頗多學問。有些部位即便髒了,洗澡時也要避開,否則洗錯了反而害娃,新手爸媽一定要牢記。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嬰兒身上哪些部位髒了也不能洗?

新生兒洗澡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在這之前,先了解相關知識才是負責任的行為。

《嬰幼兒護理大全》中寫道:新手爸媽第1次給孩子洗澡時,不要碰肚臍、耳朵和囟門。

即便覺得這幾個部位非常髒,也不要特地清洗,否則反而會害娃生病。

1)肚臍

出生前,寶寶的肚臍通過臍帶與母體相連,這是維持他生長髮育的傳輸通道。

出生後,孩子的臍帶就會被剪斷,從而留下開放性創口。這個創口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癒合,而後脫落,這段時間以及脫落後的一段時間內,肚臍都要保持乾燥。

儘管臍帶結痂時看起來會髒兮兮的,但千萬不要進行特殊處理,只要平時多注意消毒就可以了。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其實有時家長只是想清洗孩子肚臍旁邊的皮膚,卻不小心把它弄溼了。這種情況下及時消毒就尤為重要了,能避免發生感染。

並且,家長若發現寶寶的臍帶存在分泌異常物質、伴隨臭味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確定原因。

2)耳朵

寶寶剛出生時,可能渾身上下看起來都很髒,耳朵裡也可能存在不少耳屎。

即便如此也不能隨便進行耳部清潔,尤其禁止用掏耳勺。新生兒的耳朵和耳膜非常脆弱,一旦被硬物刺激,就可能出現炎症。

事實上,孩子的耳朵本身是具備清潔功能的,耳屎積攢到一定程度後會自行脫落,家長特地清潔,反而是好心辦壞事。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3)囟門

生過孩子的媽媽會發現,新生兒腦袋上往往有很多汙垢。

但千萬不要因為強迫症就趁著洗澡把它們清潔乾淨,因為新生兒的囟門尚未閉合,處於開放狀態,用力進行揉搓可能會導致感染。

一般都要等到寶寶的囟門閉合後,再用茶油清洗。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儘管瞭解了這三個大前提,但在給孩子洗澡的過程中,仍然有不少新手爸媽犯錯誤,還是很有必要講一講的。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給嬰兒洗澡的注意事項

1)不能頻率太高

有的家長認為多洗澡才能保持清潔,降低感染幾率,於是每天給孩子洗一遍澡,不過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美國兒科學會新生兒嬰兒護理全書》中寫:給寶寶洗澡的頻率不宜過高,通常情況下每週不超過三次,並且若身上沒有特別髒,洗澡過程也可以簡化。

這是由於寶寶的皮膚角質層特別薄,頻繁洗澡會給皮膚造成傷害,反而可能誘發溼疹。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2)時間不能太長

寶寶都喜歡玩水,但千萬不要讓他在澡盆裡待得太久。新生兒的洗澡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再大一些也不能超過半小時。

一來,時間太長可能會導致寶寶著涼;二來,寶寶的身體各大系統都尚未發育完全,若洗澡時感到太悶,可能會缺氧。

3)洗澡時機有講究

給孩子洗澡的時間最好控制在兩次餵奶之間,這是因為孩子剛喝完奶或吃完東西,血液供氧減少,容易犯困。

此時如果洗澡,很容易刺激到腸胃道,從而出現吐奶、哭鬧不止等情況。

4)使用嬰幼兒專用的沐浴用品

寶寶的皮膚呈弱鹼性,且角質層較薄,而成人的洗髮水和沐浴露一般偏酸性,因此會給寶寶的皮膚帶來刺激。

千萬不要因偷懶或不想專門購買嬰幼兒洗護用品,而給寶寶造成傷害哦~

另外,給寶寶選購洗護用品時,也要多多瞭解,傾向那些溫和無刺激的。

嬰兒身上幾個部位,多髒也不能清洗,洗錯了反而會“害娃”

當然,給孩子洗澡之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充足準備,把洗澡後要穿的衣服以及浴巾鋪開,洗完澡後及時擦乾身體,抱到溫暖的地方去。

總而言之,育兒無小事,洗澡同樣值得注意。千萬不要過於強迫症,寶寶的有些部位是不能清洗的,瞭解這類知識才能給寶寶充足保障。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