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浞的歷史為什麼被抹掉?

挖了恐龍侃歷史


說到寒浞,大家應該覺得這個名字很陌生,更不用說屬於他的那一段歷史了。這位曾經篡代夏朝、並做了四十年的華夏共主,最後卻不被歷史承認,在中國正史中竟尋不到他的身影。這寒浞究竟做了什麼人神共憤之事,才讓自己有了這種結局呢?下面我便一一道來。


一、寒浞的行為不符合孔孟之道


什麼是孔孟之道呢?孔孟之道的精髓便是這十五個字:“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字面上的意思便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忠心、孝悌、勇敢、謙恭、廉潔。


孔孟之道作為正統思想傳承兩千年,寒浞一生所作所為無不違反以上思想,所以為儒家正統所不齒。除了《左傳》、《萊州府志》和《竹書紀年》有一些記載外,正史裡幾乎沒有,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只用“少康失國”四個字一帶而過。


二、寒浞的“惡行”


咱們來看看寒浞的一生就知道了。


被逐——寒浞生在寒國,從小就為非作歹,鄰居不喜,父母說他,他就把父母綁起來,估計他的行為太惡劣了,當地的族長就把他逐出了寒國。這要是放在現代,敢把父母綁了,估計離少年犯不遠了。


殺師——寒浞走的時候,想到攻佔夏都的后羿是個很厲害的人,就想投奔去了。在去的途中遇到一位高人,高人對他有眼緣,就收他為徒。出師之時,擔心師父再教出個比他還厲害的徒弟,竟然毒殺了師父全家。


殺父——這裡的父指的是義父。因為當時寒浞成為了后羿的義子。寒浞一路升遷,做到了有窮國的相。但寒浞早已有狼子野心,他明著“孝順”后羿,后羿喜歡美女和美酒,寒浞就搜刮來獻給他;暗地裡卻買通后羿的親信,私通后羿的妃子。最後寒浞殺死了后羿,並連他的族人都想一個不留,有窮人幾乎滅族。


弒君——在寒浞建國二十年時,夏都被寒軍攻破了,夏氏族人被大肆虐殺,夏後相(夏朝君主)被殺,至此夏朝開始了四十年的亡國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寒浞其人,確實有聰明才智,但不端不孝、殺師殺父、弒君屠民,真的是喪盡天良、陰狠毒辣。要說他一點好事也沒幹?也不是,比如修建過海防等基礎設施,但比起他一生所作所為就不算什麼了。寒浞的這些“惡行”嚴重不符合上述孔孟之道,註定不被正史承認,為儒家正統唾棄。


千史千尋


寒浞生於中康初年,父母從小便對他過分地寵愛,十幾歲便攪得四鄰不安。不久,族人就紛紛指責他的父母,父母實在看不過去他的所作所為,便說了他兩句。沒想到,惱怒之下的他,竟然將父母捆綁在家,然後又繼續出去為非作歹。

因仰慕后羿,在投奔后羿的途中,寒浞借宿到了一個老獵戶的家中。老獵戶十分喜歡寒浞的聰明伶俐,寒浞也十分驚歎老獵戶武藝的高強。於是,高興之餘的老獵戶沒有經得起韓浞的軟求硬磨,便收他為徒。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韓浞練就了一身的功夫。後來,寒浞恐怕師父再收別人為徒,便用毒藥把師父一家人全都害死了,搜刮完師父家中僅有的一點財物,放了把火就走了。

后羿奪權十三年後,寒浞終於找到了心目中嚮往已久的大英雄。於是憑藉著自己的小聰明和對后羿的巧言令色,寒浞日益贏得了后羿的青昧,把他留在自己身邊而且後來又收其為義子。為了在此站住腳跟,寒浞收斂了以往的惡習。他一方面通過各種手段來博取后羿的信任,另一方面又廣交朝中權貴,結黨營私。后羿見他身強體壯,勇猛過人,便先讓他在自己的親軍中做了個小頭目。

寒浞很會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每次隨後羿外出打仗時,他都奮勇拼殺,多次在戰後被后羿誇獎,一年的時間,寒浞便由小頭目升為大將軍,真可謂平步青雲啊!

這時,很多原本臣服於有窮國的小方國開始反叛,停止納貢,后羿當然不願意了。於是,后羿便讓寒浞領兵去征討,而結果寒浞每次都大勝而歸,這讓后羿很是高興。於是,后羿又提拔他為左司馬(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

此後,寒浞又多次升遷,日益成為朝中的重臣。天下太平了,后羿也開始腐化墮落起來,貪戀美酒女色,喜好巡遊打獵。

寒浞抓住這一時機,又從各地挑選出許多能歌善舞的美女入宮來陪后羿作樂;后羿好酒,寒浞又把各地上貢來的美酒一罈不留地都給了后羿;后羿好打獵,他又精心選出數十匹良馬供其使用。

驕奢淫逸的后羿沉迷於酒色,而政事也交給了寒浞處理。

此時,寒浞與后羿的一名妃子好上了,在某次的偷情中被后羿捉姦,但寒浞買通逢蒙殺死了后羿。之後他又殺死逢蒙,完全掌握了國家大權。

自此寒浞接管了后羿的國家與女人,還跟后羿的妃子生了兩個兒子。

後來有許多小方國叛變有窮國,寒浞派自己的長子寒澆幾次出兵才打敗了他們。寒浞認為從此天下太平了,沒人能撼動自己的地位了,於是就登上了帝位。寒浞精心謀劃一步步竊取了國家大權登上帝位被稱為“寒浞之亂”。

史書上說寒浞即位後,曾殘酷地屠殺有窮氏族人。他吩咐手下人將后羿的屍體剁成肉泥,加入劇毒的藥物烹製成肉餅,然後送給后羿的族人吃,吃下的便被毒死,不吃的便讓士兵用亂刀砍死。其狀慘不忍睹。一部分有窮族人恐遭殺害,紛紛逃往邊遠地區,留下來的也都隱姓埋名,投靠在其它諸侯門下。從此,中原地區再也找不到有窮族人了。

寒浞還派兵打敗夏朝國主姒相,逼其自刎,殺其家人。

寒浞為人子不孝,為人徒不義,為人臣不忠,為人主不仁,如此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輩,名聲豈能容於世。

還有後羿雖然佔領了夏都,但並沒有改變其國號,只不過是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已。

再說后羿這個逐太康代夏的王都不被承認,何況弒羿上位的寒浞。

在儒家思想成為主流的時代,寒浞的所作所為違背了中國傳統道德,所以寒浞的歷史鮮為人知。


槍挑花面


導言:由於聲名狼藉,寒浞統治華夏歲月的歷史被無情抹掉。

寒浞,夏朝時期的寒國國君,更是君臨華夏大地四十年的寒王朝天子。但孔聖人的儒家思想堅決將他排斥在帝王之外,稱其為梟雄。

寒浞絕對是個人物。他從小聰明伶俐,父母嬌慣溺愛,是個典型的頑劣少年,常惹得四鄰不滿,遂聯名要求族長將其驅逐,此時他才14歲。寒浞一路流浪來到天下霸主后羿的治下。寒浞雖年少,但頗有治事才華,逐步得到后羿重用,將舉國軍政治理大權盡攬於懷。后羿自己則終日打獵遊樂,不理朝政。

寒浞一方面滿足后羿的享樂需求,一方面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得民心。后羿的親信家臣盡數成為其黨羽,連后羿之妻純狐也與寒浞一拍即合,與他合謀奪位大計。某日後羿獵歸,寒浞乘其不備,將其擊殺。寒浞還將其屍肉煮了給他兒子吃,他兒子不忍吃,也被殺掉。

寒浞於是順理成章的登上王位,立純狐為正妃,後來與她生了寒澆、寒殪兩個兒子。這一年,寒浞年方20。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嫦娥便是純狐的歷史原型。隨後,寒浞將都城遷回故鄉寒地,在雲霧繚繞的雲臺山上建造了他和嫦娥(純狐)雙宿雙飛的宮殿,取名“廣寒宮”,取“寒浞之舍”之意。

寒浞奪位後,當時的夏朝新姒相,同樣勵精圖治,一心想奪回天下共主之位,連續征服了淮夷、風夷、黃夷部族,形成了夏朝與寒國兩強爭霸的局面。經過多年準備,寒浞派寒澆和寒殪攻滅了夏禹後裔斟灌氏和斟鄩氏,分封寒澆為過國國主,寒殪為戈國國主,進而對夏朝發起總攻;歷時兩年,殺夏帝姒相,盡滅夏氏。此時寒浞剛40歲,正式成為整個華夏大地的共主,以天子之威君臨天下。

參閱《歷代帝王王位更替》


lm愛國者


寒浞,妘姓,又名韓浞、寒漪,夏朝君主。只是因為他的名聲不好,以孔聖人的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歷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稱他為梟雄,把他統治中國的歲月從史書上抹掉。任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的相,後來殺死後羿,奪取有窮氏大權,隨後消滅了夏後相,使自太康失國以來分裂了54年的天下重新統一。晚年驕奢淫逸,不修政事,最後死於少康的復國之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