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01 世上最负盛名的两大学习法

谈到学习这个词,大家会想到什么?

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态度?还是学完就忘,忘了再学的恶性循环?

对于如何学习,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观点。但是对于如何掌握“学习”的学习门道,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在解开谜底之前,我们先说点题外话。

大家知道世上最有名的学习法有哪些吗?

世上最负盛名、被证明有效的学习法,分别是“费曼学习法”和“思维导图学习法”。

第一种:“费曼学习法”

这个学习法是用物理学家费曼的名字命名的。如果上帝偏爱某些人,那么名单的前三名肯定有他。

费曼13岁就学会微积分,24岁加入美国研究核武的“曼哈顿计划”,三十岁就已经是世界物理的顶尖人物了。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更气人的是,他还是个教育家,特别擅长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授给别人。

在教育界有句名言:

“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你就还没有弄懂它”。

而费曼本人,就把这句话变成一套教学方法。这套方法的本质,就是把你变成老师,把所学的东西,言简意赅地教给别人。如果对方不能理解,或者是你讲课的时候卡壳了。对不起,证明你没有学懂,重新来学吧!

第二种:“思维导图学习法”

思维导图,是被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作为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作家,被称为“世界大脑先生”,曾因为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什么是思维导图?就是借助可视化的呈现,来帮助整理思维的工具。

说通俗点,就是用借助图形帮助孩子记忆。

不管是“费曼学习法”,还是“思维导图学习法”,这两大学习法都有一个特点:重视输出,用输出倒逼输入。

说白了,不管你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学霸,还是职场人,想通过终身学习提高自己,学会如何快速、有效地输入,才是学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才能学会知识输入的“正确姿势”呢?

也许《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这本书,能帮你找到通往学习之路的正确方向。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02 “科学学习”,带你破解“核心学习机制”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的作者,是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 L. 施瓦茨教授。他不仅是学习科学领域专家,还在斯坦福学生中开设了18门课程,通过学生的反馈总结学习的法则。

《科学学习》这本书,就起源于瓦茨教授在斯坦福开设的一门广受欢迎的经典学习课。这门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核心学习机制”课程,囊括了对学习具有明确效果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对各种学习人群都很适用。

在学校开设这门课的时候,就因为其专业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吸引了不同背景的学生,如律师、物理学家、工程师、商业管理者、教师、教育科技工作者等。

对其他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而言,《科学学习》绝对算是一份全指南

,用A-Z来分门别类介绍方法,涵盖了学习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这本书了理论做基础,中间还穿插了接地气的例子来帮助理解,让我们读起来也毫不枯燥,学完就能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重点向大家介绍如何有效进行知识输入吧。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03 想变成优秀的人,是依靠天赋还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曾经提过一个“一万小时理论”。大意就是说,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必须花上一万个小时勤学苦练才行。

有好多父母如获至宝,不管是孩子在学习课程,或是钢琴等才艺,就让孩子反复练习。连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误解,经常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说,以下内容是重点,必须反复练习!

于是乎,有多少孩子,习惯了在课上认真地做笔记,用荧光笔画了各种横线,然后在深夜里反复背诵、抄写。但是等考试结果一下来,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孩子就会很失落,家长没准还会安慰:“兴许咱家孩子就是没有天赋,不是学XX的料呢!”

“人们常常认为专家能够取得不凡的成就,依靠的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然而事实上,一代宗师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不过是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日积月累的精修勤练上......因此我们认为,天赋对一个人的影响无论大小,与后天努力的影响相比,都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其实,并不是孩子的天赋不够,而是这个根本不是刻意练习,说好听点最多是重复练习!

重复练习,确实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但实际上这种重复练习的方法,根本没办法达到精通,也无法产生有效的知识积累,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所以,孩子才会在考试时“原形毕露”。

刻意练习的精髓,是在每次练习后,都复盘自己的练习过程,看看哪些地方不如人意,需要改进。而不是机械性地按照流程,重复呆板地做下去。

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故事,就能作为佐证。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写作水平十分糟糕,基本上能把词句写通顺就不错了。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找来英国著名杂志《观察家》,从中挑选了很多优秀的文章。由于没有人能指导他写作,所以富兰克林就尝试进行自我练习:

第一步:通读优秀的文章。

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原文。

第三步:把自己和文章和原文进行比较,到底原文好在哪里,纠正自己的版本。

第四步:经过反复训练,他又开始写诗,并训练自己在写作中做到条理分明。

经过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富兰克林成为美国早期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他的《穷理查智慧书》《富兰克林传》都成为传世经典。

但是在运用刻意练习之前,新手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获得指导,才能开始自己自我的练习。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再个人”呀!

刻意练习虽好,但是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2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在初学的时候,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吝啬自己的投入,或者热情耗尽就“撂挑子走人”。

二是一定要要走自己的舒适区,才能让不断自我精进。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04 “老师讲到嗨,学生没听懂”:没有STUN-R反馈,啥也学不会

我在学校工作,在每学期末学生和老师互相评价、打分的调查中,总有一些老师得分很低。

“看出来老师备课很用心,但是我们听不懂,更没办法应用了。”

“老师只按照教案讲课,很少和我们互动,太枯燥了没意思......”

等到督导和这些老师谈话时,他们也很委屈。自己的教案写得密密麻麻,每次上课也很精心,怎么学生还是无法get到自己呢?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老师只沉浸在“自嗨”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给予的反馈。学生的反馈,并不一定是语言,还可能是平时小考中容易错的知识点,甚至是讲到某内容时,那些迷茫的小眼神。

只有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才能不断修正授课内容,让知识真正被理解。

对学习者也是如此,想要学会知识,改正错误,就需要得到反馈。而有效的反馈信息,具有如下5个特征:

具体明确(Specific):对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告诉他们对或错。

时机恰当(Timely):举例,给学生讲卷子,一定要在卷子发下去的时候讲。拖了很久再点评,学生就没有动力了。

易于理解(Understandable):要让学生知到底哪个环节除了问题。

不丢面子(Northreatening):反馈一定要“对事不对人”。

存在改进空间(Revisable):“要想让反馈产生最大效力,人们需要理由去不断改进,并享有改进空间”。

上述5个原则的首字母在一起,就是STUN-R法则,你值得拥有!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05 学会睡眠力,让你重启大脑

我们在表扬某孩子学习勤奋时,经常会说:“小某某可用功啦,经常学到半夜,觉也不睡。”

时间长了,很多人都以为要想学习好,就要放弃休息时间,死磕自己。谁知道时间长了,学习没提高,黑眼圈到出来了。

其实,只学习、不玩耍的做法,大可不必!因为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你学习,只会起反作用。

“人如果24小时不睡觉,对大脑的认知造成的损伤相当于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0.1%的水平(这已超过了法定酒驾的限度)。”

就算你某一天晚上熬夜了,第二天补觉到8小时,还是会让你的认知水平下降的。如果连续几天或者数周缺少睡眠,会影响你的思考敏锐度、警惕性、记忆力,甚至心理状态。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发现,睡眠可以强化之前学过东西的记忆,是不是很棒!

那么,多喝获得睡眠力呢?

打盹10-15分钟:记忆效果得到短暂提升;

打盹30分钟:比10分钟效果略好;

打盹60分钟:记忆提升更持久;

打盹90分钟:恭喜你,收获了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可以带来全部的好处,比如增加创造力!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写在最后: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俯瞰如何学习的全貌。这一点,不管是对于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有些知识,会让你离自己的舒适圈很远。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你突然掌握了其中的核心逻辑,并与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连接之后,会体验到那种茅塞顿开的幸福感。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学习是很好,但是不学习,会失去什么吗?

就用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给儿子的回信,回答你吧。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祝你学习愉快!

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没有天赋?那是你从根本上就用错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