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精神病?

最近,接连有两个朋友介绍他们自己患病的朋友找我看病。这两个朋友都是我童年、少年时代的玩伴或同学,听说我是“精神科专家”、教授,于是把在当地医院确诊但疗效不佳的两位神经科病人给我看。在经过了解病史和简单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之后,结合他们带来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我认同他们此前在神经科就诊的疾病诊断,并告诉他们:这不是我擅长医治的疾病,建议他们继续坚持在神经科就诊、治疗。面对他们不解的眼神,我简单地说明了“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区别,他们才知道,原来我是治疗精神病而不是神经病的专家。

说起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区别,在若干年前,绝大多数非医学专业的人是不知道两者的区别的。甚至至今,还有不少人会认为两者大概是一码事儿。我想在本文中梳理一下这两者的异同与关联,算是关于这两类疾病概念的科普文章吧。

从临床医学的疾病分类体系来看,与神经系统有直接关系的疾病有两大类,一类是神经科疾病,另一类是精神科疾病,这两类疾病彼此之间既有本质性的区别,又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打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的机体看作是有许多重要外围设备的复杂的电脑系统,神经系统就是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以及电脑内外的连接导线在内的硬件部分,而中枢神经系统相当于这台电脑的主机,精神活动就是这台复杂的电脑系统主机中包括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在内的软件部分。这个电脑系统既可能发生硬件损坏,也可能出现软件功能异常。如果这个系统无论是主机的硬盘、中央处理器、显示器或内存发生损害,还是外围的键盘、鼠标甚至导线发生故障,都属于神经科的疾病。如脑出血、脑炎、周围神经炎等,就是神经科疾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神经科疾病主要涉及表现为人的感觉(感觉缺失)或运动功能(肢体瘫痪)方面损害为主的结构性或所谓“器质性”异常,或者说是“硬件”故障。当然,承担执行某些软件功能的特定的硬件损害,也会伴随着相应的软件功能缺陷,如脑炎的大脑弥漫性损害必然会伴有大脑的精神功能的异常。反之,若是系统的硬件完好,只是其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度启动或运行方面出了问题,不能正常完成相应的功能或任务,就属于精神科疾病。如抑郁、焦虑和有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这些都是精神科疾病。同样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仅有精神活动异常而无神经系统结构方面的损害,就是精神科疾病,属于“软件”故障。

尽管理论上神经科疾病是硬件故障,精神科疾病是软件故障,但彼此之间还是存在着互相联系与影响。即神经科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颅脑疾病,往往会伴随相应的精神科疾病的表现。如大脑皮层的创伤或损害就可能出现明确的精神异常表现,典型案例就是大脑双侧额叶贯通伤后的精神异常和人格改变、患脑梅毒的患者的智能损害和其他精神异常表现。反之,软件问题也可能会带来硬件变化,如很多病程较长且病情持续无缓解的精神障碍患者,脑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大脑某些结构体积缩小。

从疾病的预后来看,两类疾病的治愈概率还是有重要区别的。还是以电脑来做类比:对于电脑系统而言,硬件故障若不能更换相匹配的配件,就会有相应的功能丧失或损害。由于人体这样复杂的生物体不可能有“原装”的配件可更换,神经科疾病中那些发生不可逆损害病变的组织、结构乃至细胞(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所执行的功能就会发生丧失或缺损。即便通过某些修复和代偿机制,这些疾病在急性期之后,受损组织、结构所执行的功能会有改善或恢复,但几乎不可能完全恢复到病前的水平或状态。相反,若是电脑发生软件故障,如软件有“bug”(电脑程序的错误或漏洞),是可以通过修改软件而完全修复“bug”的。对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软件故障甚至是操作系统崩溃,即发生精神疾病,如果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理论上是有可能完全治愈的。甚至,某些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后,也都有可能每次达到治愈的疗效。只是,由于精神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尚未找到治愈每种精神科疾病的方法,但我们确实可以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