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30年,不變的正義旋律與莫測的商業惡果

2009 年央視 315 晚會之前,總導演尹文曾對媒體表達過希望取消 315 晚會的願望。他說:“希望未來 315 這一天不再是個投訴日,不再是個打黑日,而是消費者的節日,消費者因自己的節日而快樂,315 晚會變成真正的狂歡晚會。”


2020年是315晚會誕生的第30個年頭。尹文的願望依然沒有實現,央視則宣佈因疫情防控需要,晚會將延遲播出。這讓不少企業和公關們都鬆了一口氣。


依然提著一口氣的是廣大網友們。每年這個時候,他們的憤不平更是被無限放大,覺得一些社會中顯而易見的不公平卻沒有被正義制裁。


而這怪不了315,畢竟315一年才一屆,一屆才兩個小時,但需要被曝光的故事可能已經排隊到明年才來得及說。


01

泡沫之下


時間拉回到最初,消費者對“權益”二字並無認知。


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啟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百廢待興的同時,生產、交換、出售等商品經濟的各個環節並不發達。


那時,不少物資憑票供應,票證有時比現金還值錢,商場裡的售貨員是不少人眼紅的職業。人們對商品經濟的到來感到陌生且熱情。


“買到就是賺到”的念頭成為了彼時的消費定式,少有人去考究商品背後的質量問題。而對於商品質量的監督與把控,更多的是依靠生產企業主動的商業自覺。


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大錘砸冰箱”的故事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1985年,他在檢查庫存時發現有76臺質量有缺陷的冰箱,有幹部提出意見作為福利處理給本廠的員工,但他依然決定銷燬這些產品,而且還要由生產這些冰箱的員工親自來砸。


“315”30年,不變的正義旋律與莫測的商業惡果


要知道,那時別說“砸”東西,企業就連開工資都十分困難,況且,別說正品,連次品都要憑票購買。


1984年,中國消費者協會正式成立,略為尷尬的是,全年收到的投訴僅8000餘件;第二年協會商討起草《保護消費者權益條例》,但其後因為種種原因被擱淺數年。


上世紀80年代裡,消費者與生產者兩方的天平向後者傾斜居多。國人維權意識的匱乏、產品質量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被掩蓋在了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泡沫之下。


02

意識的萌芽


第一個將“維權”旗幟高舉的,是時任中央電視臺2套《消費者之友》專題組組長王寶安。


1990年底,王寶安偶然瞭解到,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他便決定在次年組織一臺晚會。“這樣的節目應該有影響,能夠喚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當時的王寶安這樣想。


1991年3月15日晚8點,中央電視臺“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準時開播。雖然晚會現場設置了十部維權電話,但王寶安後來回憶:“十部電話根本不夠用,一名退休老幹部打不進電話,抬著洗衣機就趕來了。”


央視經濟部曾對這臺晚會做了自評:


雖然曝光力度不夠大,形式也並不完善,但在中國經濟蓄勢待發的時期,在中國消費者嚐到改革開放甜頭,同時也正承受假冒偽劣產品帶來的痛苦時,為消費者正確維護自身權益起到了很好的啟蒙作用。


“打假”是315晚會初期的主旋律。


彼時,家電、日化等產品正處於國產化最瘋狂的時期。很多民企開始使用自己的材料和機器仿製國外產品。第二屆晚會現場播出了一個問題熱水器導致消費者死亡的案例,受害者親屬聲淚俱下的控訴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震撼,以至於有關部門領導在收看晚會的同時當場作出行政裁決。


國人的維權意識也正逐漸甦醒。之前被擱置若干年的《保護消費者權益條例》被重新納入立法軌道,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全票通過,並予以公佈。


“打假鬥士”王海也火了。他在北京隆福大廈購買了兩副耳機,當他意識到可能是假貨之後,又購買了10副,並提出了雙倍賠償的要求。自此以後,王海開啟了職業打假之路,一路購買,一路狀告,並一路索賠維權。

1997年的晚會上,還從法律角度對王海“知假買假”的行為做出了肯定。


“315”30年,不變的正義旋律與莫測的商業惡果


03

保護與尊重


除了關注“假”與“差”,315晚會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逐步“升級”, 指向了壁壘更厚、城牆更高的壟斷行業。


有數據統計顯示,近十多年來,“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315曝光最多的領域。


問題的根源在於科技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密佈商品流通的各個環節,“攻擊性”也更具時代特色,甚至讓消費者在問題被曝光後才猛然發覺。


“315”30年,不變的正義旋律與莫測的商業惡果


2008年,晚會了揭露分眾垃圾短信黑幕,稱分眾無線為垃圾短信重要源頭,並且是洩露手機機主個人資料的罪魁禍首。分眾傳媒很快宣佈停止短信業務,分拆上市的計劃也就此擱淺。


2013年,高德地圖被曝光偷竊手機用戶隱私,將用戶在第三方網站的帳號密碼傳到自己服務器。


2015年,三大運營商中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均榜上有名,被指為詐騙電話的幕後推手;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等也未能倖免,被曝光可使用假身份證辦卡。


2019年,中國銀聯被曝光其“閃付”功能存在“隔空盜刷風險”,且此功能是在辦卡後默認開通。


互聯網時代下,人們只有“加入”和“退出”兩個選項,沒有人會去點擊頁面不顯眼處的“用戶協議”圖標,更別說讀讀這個晦澀難懂的文本。雖然略感不安,但人們更難放棄的,是一鍵導航和手機轉賬帶來的便利。


消費者在享受新技術帶來的紅利時,往往很難注意到藏在暗處的危機。敢於向巨頭“開槍”的背後,代表著315晚會的精神,已經從單純的“保護消費者權益”變為“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尊重”。


04

結語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這句話的確是對315意義的最好詮釋。


1993年,央視央視的人找到著名詞作家閻肅,請他為晚會寫一首主題曲。


裡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不可否認的是,315確實成為了消費者的慧眼,但世間的紛紛擾擾卻越來越多,早已令人目不暇接。


只有被晚會曝光了,輿論增加了,才選擇採取措施去發聲、補救、公關,商業邏輯的顛倒可能才是讓網友憤憤不平的最大原因。


真正好的消費環境,是不需要315的。企業會自覺地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思考問題,會自己掄起大錘砸掉所有對消費者有風險的產品。張瑞敏曾經不被人理解,現在也令很多企業做不到的事情,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


當媒體、技術、法律都無法提前預知並阻止紛擾的發生,也許我們只能再次寄希望於人類道德——這個最原始的約束機制,讓商業世界不再結出惡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