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面對苦難,也應該堅強和善良

導語:餘華老師的《活著》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現實主義小說,初讀《活著》在書中我只感受到了苦難的悲痛,似乎整本書都是在訴說一個人的苦難經歷。

小說中,富貴經歷了從富有變得貧窮的大起大落,後來父親死去、母親死去,自己又經歷了戰爭,然而當他回到家後,殘酷的現實命運依舊不放過他,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一個個相繼死去。他與自己的七位親人生死離別過,最後他自己依舊活著。

之前看《活著》完全只是當成了一本故事書去讀,最近又重新讀了這本書。正如餘華在序言中說道:寫出《活著》這本書,是為了寫出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以及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是的,《活著》不僅僅只是訴說苦難,它在訴說苦難中人性的堅強以及善良。

餘華《活著》:面對苦難,也應該堅強和善良

一、面對苦難,也應該堅強

生命之輕重,在於一個人該如何去承受

讀完《活著》,我就在想,一個人為什麼要嚐盡那麼多的苦難,而且還能在苦難與生死別離的折磨下,堅強的活下去。直到重讀完《活著》之後我就懂了,當一個人從天堂般的生活一下子掉到地獄裡,那麼,在苦難之下,他一定會慢慢的堅強起來。福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福貴將家產輸光、他爹去世,妻子家珍也丈人接走後。消沉了一段時間的福貴決定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他要養活他娘和鳳霞。就找了將他家產贏走的龍二,讓龍二給他五畝地。得到地的福貴,慢慢的學會了種莊稼。為了養活一家子,福貴天黑了只要有月光就還在地裡幹活。

以前那個吃穿不愁的闊少爺在經歷家產輸光,親爹死後,變得自立自強起來了。因為他知道,他的生命裡還有其他的親人。他也知道了從前自己的不堪,也正是這次苦難,讓他學會了堅強。

當福貴被拉到戰場上,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後,依舊心裡念著家珍,他娘以及鳳霞,戰爭並沒有將他迫害掉,他反而更堅強了,他跟著解放軍,一路走回了家。

後來,福貴經歷了兒子有慶的死 、家珍的死、女兒的死、女婿的死,最後連自己的小外孫苦跟吃個豆子都被卡死。面對這麼多的親人離自己而去,福貴所經歷的苦難要遠遠超出常人,但是他依舊沒有因為這麼生死離別而自暴自棄。

苦跟死後的第二年,福貴就買了頭牛,與這頭牛一起相依為命的過日子。文中說到,這頭牛有很多的名字,其實福貴是將這頭牛當作了自己的每一個親人。

福貴一生中都是苦難,但是他卻能堅強的活下去,那是因為在他苦難的生活中,同時還充滿了幸福與歡樂。有慶與鳳霞的乖巧懂事,家珍的體貼以及不離不棄的愛情,這些或許就是他能夠一直堅強下去的原因。

餘華《活著》:面對苦難,也應該堅強和善良

二、面對苦難,也應該善良

《活著》一書中都是在講苦難,但是餘華間接的告訴了我們,苦難之下,也會透露出人性純真的善良之美。

在福貴輸光家產,他爹也死後,跟隨著他十幾年的僱工長根過上了討吃要飯的生活。但是依舊回來看望福貴,那天晚上,長根和福貴睡在一起,他跟他娘商量著將長根留下來。

文中這樣說道:“苦也要把他留下,我們每人剩也就養活他了。”

儘管明知道將長根留下,日子會越過越苦,但福貴依舊不忍心看著這個從小跟在他身邊、任由他使喚的朋友過討吃的日子。因為在福貴心裡,長根似乎早已成為了自己的半個親人。

福貴讓長根留下來,長根執意不肯,就走了。後來,長根又來過一次,他將自己撿來的一根扎頭髮的紅綢洗乾淨捂在胸口帶給了福貴的女兒鳳霞。之後,長根再也沒來過。

紅綢雖是撿來的,但卻是長根用心洗乾淨的。福貴決心讓長根留下,長根為了不給福貴增加壓力,自覺地走了,這種相互間的善良是何等的難得。

文中最讓我感到善良之處是福貴與家珍對待春生的那種諒解和善良。

福貴的兒子有慶在給縣長的女人輸血時被抽血致死,當福貴要與縣長拼命時,他發現縣長就是跟他一起扛過槍的春生。春生帶著東西上門致歉,家珍並沒有原諒,但是福貴只好選擇原諒。

後來春生在文革時被批的嚴重,福貴毫不避嫌的上前去攙扶他。在春生自殺前,福貴一直勸他要好好活著。當春生臨行時,家珍說道:“春生,你要好好活著,你還欠我們一條命,就拿自己的命來還吧!”

春生終究還是自殺了,家珍還難受了一天,並且說道:“其實有慶的死並不能怪春生。”

儘管福貴和家珍的生活裡充滿了苦難,但他們依舊心懷善良。他們選擇原諒以及幫扶同樣生在苦難中的長根,善良在苦難中是難能可貴的品質,是憐憫、體諒以及諒解,是人性裡最為光輝的東西。這不離不棄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餘華《活著》:面對苦難,也應該堅強和善良

結語

儘管《活著》整本書都在述說苦難,但苦難不是主調,面對苦難,能夠擁有堅強善良的樂觀生活態度才是《活著》想要表達的基調。

當下生活的我們,因為高考成績不好就選擇跳樓,因為家庭破裂就抑鬱等等。似乎,當下的人們在面對苦難時,承受能力很弱,至於在苦難中,表現出堅強和善良就更難。

我們應該學習福貴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苦難與挫折依舊能堅強的活下去的精神。我們要在苦難裡堅強,尋找苦難裡的幸福與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