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绎冷暖人生


每天傍晚,如果你路过深圳中心书城的广场街头,总会看见一位华发老人—— 他手执一把二胡、身旁放着一个音箱,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曲子从他的弓弦碰撞中而出。这位老人叫骆宏俊,在深圳街头拉琴已有20年,他也是深圳首批“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骆宏俊的琴声娓娓动听、宛转悠扬,总能让路过的行人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聆听。

胡琴半生随,甘涩几人知

骆宏俊来自湖北黄冈,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师。他8岁开始学习拉二胡,尽管那是“盲人才拉二胡”看法盛行的年代,骆宏俊依旧对二胡怀揣着热情与执念。那时的他不会想到,对二胡的热忱会成就他往后的人生。

2000年,骆宏俊辗转到深圳从事装潢生意,不料市场遇冷生意失败。骆宏俊不甘就此回家,走投无路之际,他决定拿起自己的拉二胡手艺,在街头的大排档为人弹奏。那时,混迹各大排档的街头艺人,都随身携带曲目册,询问食客点曲打赏。遇上热情的食客,便能挣到微薄的补贴;遇到不耐烦的客人,就要遭受刻薄言语的驱赶。

街头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绎冷暖人生

而骆宏俊演奏二胡的方式,有别于他人。他从不主动上前询问,只是静静坐在一角,独自拉琴。“我只管把琴拉好,不理会外界的嘈杂,不迎合食客的喜好。”他坚信,依靠手艺谋生不需要卑躬屈膝。

尽管一身傲骨,坚持自我不求于人,但现实的羞赧,才是街头艺人生活的主色调。有次,他的音箱和琴弓都被人扔到臭水沟里。面对路人的刁难与欺凌,骆宏俊二话不说,向店铺借来梯子,下臭水河踩着厚黑淤泥,把音响和琴弓捞起。“捞起来冲洗后竟然还能用。”如今,说起这事,骆宏俊反倒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弹奏完食客不给钱或者少给钱是常有的事,对此,骆宏俊选择隐忍:“丰富的经历是琴声能吸引人心的关键”。他把悲愤与不屈宣泄在琴声中,在《赛马》中奏出桀骜不驯,在《铁血丹心》中演绎抗争不屈……正是坚持这样不卑不亢的表演,骆宏俊的演绎事业开始有了一点起色,从起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逐渐被赏识邀约。融情于琴,以琴声演绎现实的方式,也是骆宏俊生活经历的一种总结。

街头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绎冷暖人生

琴音绕华发,落叶须归根

2015年4月,深圳针对街头艺人进行考试,在划定区域内需执证上岗。同年6月,骆宏俊通过了考试,成为首批“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这也意味着:以骆宏俊为代表的所有深圳民间街头艺人,都有了可以表演的舞台。他们带着专业水准的表演,“俘虏”了深圳市民。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看他们的表演中暂时遗忘了现实带来的诸多低落情绪。

这些年在外漂泊,不论遭受多少冷言冷语,骆宏俊始终与二胡相依为命,甘之如饴。纵使20年间的街头生活悲多于喜,骆宏俊依旧选择以喜忘悲的方式,对苦日子侃侃而谈。遭受家人过往的埋怨,令他有些百口莫辩。他说,“我是顾家的,我在外面,正因为顾家,我这些年一直在外赚钱,努力养家糊口。”

街头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绎冷暖人生

谈及儿女时,骆宏俊红了眼眶。这些年来,除了重大节日与儿女短暂相聚,更多时候为了谋求生计,长时间缺席孩子的成长。但骆宏俊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了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必须作出取舍。如今,在街上拉二胡遭受冷眼的日子已成往事,凭借这些年来的努力打拼,骆宏俊让远在家乡的妻儿过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

在深漂泊近20载,家依旧是骆宏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一定会回去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即便生命已跨越大半个世纪,骆宏俊始终秉承着“落叶归根”的家庭观念。

四十漂泊在外;五十为街头艺术正名而努力;六十希望带着二胡走得更远。骆宏俊不断打破年龄和现实的桎梏,坚持所想、追求所爱。如今,年逾花甲的他坦言,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退休的说法。“我还想举办一场二胡独奏音乐会。”骆宏俊说。纵使一头华发,但他仍带着新的期盼,在二胡演奏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