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点灯人—记方城县独树镇良庄学校邵国义老师

  他用44年的坚守,诠释了“学高为师,品正为范”的师道精神;他用满头的银丝,镌刻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品质;他用炽热的爱心,阐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时代召唤,他就是已经62岁的方城县独树镇良庄学校的邵国义老师。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本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为了深爱的教育工作,现在退休不离岗,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承担该学校六年级数学课兼任班主任工作。

大山深处的点灯人—记方城县独树镇良庄学校邵国义老师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的生活打乱。由于疫情防控所需,本学期各学校均按要求开展网络教学。这是一种的全新授课方式,对于邵老师而言,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在62岁这个年龄,捯饬新式手机已经感到费力,那如何在手机上给学生上课、给学生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这全部是一个个崭新的命题。

  一、虚心求教学习新技能

  因为年龄较大,邵老师对手机微信了解很少。为了正常进行网络授课,他虚心向自己的儿子、儿媳妇求教,如何登录微信,如何创建管理群、如何发语音、如何录制视频、如何查阅各种教学资源等等。从打字、发送、接收信息等基础知识学起,逐步掌握了多种网络上课的技能。

  为了直观教学,他偿试利用相机录像功能录制教学过程。有一次,他发现精心录制的教学过程却发不出去,就立马在教师微信群里求助,请求指导。根据指导,多次训练,最终达到了熟练运用的程度。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批改作业的痕迹,他向自己的孙女求教。学习有关编辑方法,经反复练习,终于学会了使用红线批改作业的方法。

  二、恪尽职守备好课上好课

  邵老师从不上无准备之课。他多年前已患糖尿病和心脏病,但为了上好每一课,不顾自己体弱多病,起早贪黑,认真备课。农历正月初八网络教学一开始,他就率先认真撰写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班主任工作计划》,在《计划》中,他就初步提出了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和直播系统双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定时抽查和电话家访双结合的家校合作方法。由于记忆力减退,他就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详细地记录在教案上;在家上课缺少教具,他就动手制做,废旧的药盒、萝卜、泥土快都成了邵老师的教具,力争使教学过程简明化、直观化。他的精心设计,有效调动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较好地顺应了网络教学的新形式。

  上课时,他努力缩小网络上课与教室上课的差距。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发送班级群里,让同学们预习阅读,回答相关提问。同时根据需要,配合“名校同步课堂”听课,再采取录音、直播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然后从所学内容中“抽丝拨茧”归纳要点,让学生熟读、理解、巩固,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教学的效果。

大山深处的点灯人—记方城县独树镇良庄学校邵国义老师


  三、一丝不苟批改学生作业

  根据网络上课的特点,为了预防学生们“开小差”的现象发生,邵老师采用“分散作业法”,即:遵照布置作业“少而勤”的原则,能在讲课过程中处理的作业尽量处理完,只留少量的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同学们下去做。每次的作业他都全批全改,并进行统计,及时通报,对做的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号召大家观摩学习。对迟迟不交作业的学生在群里摧促提醒,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询问原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

  批改作业时,他不但指明了学生作业中的错处,还指明了错因。如果同种错因的学生较多,他就马上录像、发送评讲过程。通过对作业详细地批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从青春到花甲,从严寒到酷暑,从台上到幕后,他秉承大爱精神,坚持教育规律,潜心网络教学,他用自己的爱心、真心、恒心,最好的彰显了教育人的初心。像邵老师一样千千万万,勤勤恳恳工作的“点灯人”,点亮了大山里无数孩子梦想的方向,他们同样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向邵老师和邵老师一样的老师致敬!

  (供稿:陈旭 何书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