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時候,人民發明了哪些奇技淫巧的東西?

不才講史


先解釋一下“奇技淫巧”,該成語通常用來特指一些新奇的發明和技藝。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新奇技藝和產品,除“四大發明”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發明。

最早的撞鐘擒縱器

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僧人一行(本名張遂)開發出我國最早的擒縱器,該發明能每隔一刻擊鼓,每隔一時辰撞鐘。梁令瓚之後將擒縱器用在時鐘上。

這個擒縱器後來供張衡發明的水力推動渾象儀運轉,在二百多年後的作渾儀和儀象臺上也能找到。擒縱器撞鐘的一種,一行是利用重力與水力來使擒縱器運轉。

後來北宋時的韓公廉對擒縱器進行了改進,進而發明了既能帶動青銅渾儀和天象球,又能打鼓敲鐘示牌的巨型時鐘,這就是我國聞名於世界的“水運儀象臺”。

這個儀器的核心驅動機構就是擒縱器,韓公廉又發明了“天衡關鎖”系統,與擒縱器一起配合來使用,這一套系統後來被人們稱為“韓氏擒縱器”,精度很高。

水運儀象臺運轉了近四十年,最後被金兵掠走後報廢。三百年後,歐洲人才發明出了有擒縱器的大機械鐘,但每日誤差達上千秒,而水運儀日誤差不超二十秒。

擒縱器與水運儀象臺的工作原理,在此就不詳述了,想了解的朋友可參考配圖或其它史料。不過,古代的擒縱器與西方中世紀機械鐘裡的擒縱機構是有區別的。

王莽時期青銅卡尺

這件青銅卡尺是王莽時期的一種測量工具,是在揚州邗江區甘泉鎮的一座東漢的墓中發掘的。固定尺上有魚形柄,柄開導槽,槽內有旋轉調節的導銷,可移動。

原理類似於現代的遊標卡尺,在活動尺和活動爪間有環形拉手,方便抓握。兩個爪相併時,固定尺與活動尺等長。使用時握住魚形柄,用環形拉手拉動來測量。

這個青銅卡尺既可測物體的直徑,又可測其深度。從組成的主要構件來看,青銅卡尺與遊標卡尺幾乎無異,主要的區別是青銅卡尺沒有現代遊標卡尺的精度高。

這個青銅卡尺原本是有史料記載的,可惜在解放前就已遺失。兩千年前的測量工具能達到如此水平,確實讓人驚歎。這也為研究古代的度量衡提供了珍貴實物。

戰國時代農具鐵犁

我國的鐵犁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在河北易縣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它標誌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入新時期。

鐵犁是農業生產中傳統的耕翻農具,漢代時的鐵犁已有犁壁,有翻土和碎土的功能。鐵犁裝有鐵犁鏵和犁鏡,以牲畜或人力牽引,耕翻深度約四寸,日耕三畝。

戰國時使用的鐵犁鏵多為V形犁鏵冠,這種鏵冠形制特點是重量輕,可以鬆土劃溝,不過還不能翻土起壠。我國的鐵犁歷史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領先數百年之多。

鐵犁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效率,減輕了人們的體力消耗。我國最先擺脫了劣犁的束縛,當中國鐵犁與耬車傳到歐洲後,曾被仿製,引起了歐洲的農業革命。

我國古代人民的發明創造實在太多,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野史也是史


看了些回答發現說了些木工製品但沒說到木工工具這塊。

我老爸是個傳統木匠,魯班祖師爺留下的一揹簍工具一樣不少。長中短鋸子、各大小鑿子、刨子錘子就不說了,我來說兩個工具。

1,墨斗(如圖一)。好傢伙,小時候最喜歡拿這個到處彈彈彈,我的腦袋也被老爸彈彈彈。回到正題,看圖示巧妙的設計。線經過墨盒到搖柄的卷線倉,只要墨線出鬥必定會上墨,入倉收墨。使用時一端固定線錐,移動墨斗對好測量物,輕彈兩下墨線就在木料上留下筆直的一條線。有了這步,後面鋸板、鑿孔就不會偏。

2,牽引鑽(如圖二)。這個可是力學的應用啊!鑽針、固定箍、重心塊讓它具備鑽孔能力。更牛的是上面穿過軸心孔的繩和橫杆,旋轉幾圈後往下壓,鑽針鑽孔的同時繩子釋放後又反繞,再往下用力又鑽孔。並且兩次鑽孔的旋轉方向是反的,木屑隨著就出來了,都不用手工清理。




鍵鼠俠


古人真的是很有智慧的,我在博物館看到一個摺疊凳子,竟然是用一整塊木頭做出來的,整個凳子,沒有一個鉚釘,連其他的什麼結構都沒有,我想,在做出凳子之前,得運行了多少腦回路的構思啊,還有在瓶子裡刻畫,比如說鼻菸壺,真是太精細了。


二十二甘雨


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奇技淫巧”這個詞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點誤解,會認為有些少兒不宜。“奇機淫巧”這個詞一般指的是那些主流思想認為沒用,華而不實的雕蟲小技,是一個確確實實的貶義詞。


新朝的青銅卡尺

如今我們在生活中偶爾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坐長途火車,但是卻因為沒有提前購票而買了站票,這種時候往往就非常需要一件東西——摺疊椅。摺疊椅產生於中國古代,其本身形狀和其他材質方面和現在相差無幾,但有一點卻是例外,如今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在古代確實有錢人家的家居物品,並不是人人都有。

前些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進行挖掘活動時,找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新朝的一把青銅卡尺,經研究發現:這把卡尺除了精度上的絲毫差距之外,其他的形狀等方面幾乎跟現在的遊標卡尺沒有任何區別。雖然如今的我們花一些錢就可以隨便買到,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誕生的青銅卡尺確實罕見,不得不令人驚歎。



歷史上最早的煤氣灶

最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的是出土於商朝遺址中的一些食器,考古學家在商王武丁皇后婦好之墓中曾發現了一些擺放有序的食器。這些食器形狀不同,有碗狀、方格子狀,以及其他一些形狀,並且用泥土連接在一塊,形成了一個原始粗糙的“煤氣灶臺”。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就能有這樣的物件,屬實讓人佩服。


除此之外,咱們老祖宗還有很多有趣的發明,不過在當時看來並無大用,便被稱作了奇技淫巧的東西。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說到老祖宗發明的奇技淫巧的東西,那真的是太多了。我們都知道,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發明的東西,確實讓我們今天為之汗顏。不可否認,他們很多巧奪天工的發明,截至今天已經流失了很多。

下面我們選最為主要的來盤點一下吧。

摺疊椅

這麼高大尚的摺疊椅是不是很現代化,看上去很舒服。事實上這個椅子,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很普遍了。

你可以說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在上面睡覺,還可以在上面方便,當然了你若是想在上面做其它的動作,也不是不可以。

總之,有了這一把椅子,你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想在什麼地方,就可以在什麼地方。

冰鑑(冰箱+空調)

這個冰鑑是20世紀70年代,曾侯乙墓裡出土的。他的功能有兩個,一個就是儲藏東西,相當於冰箱。另一個就是空調的功能,因為他的蓋子上有小孔,從小孔裡可以散發出冷氣來,這樣還就可以調節室內的溫度。

你看看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很聰明呀。可以說現在我們享受的一切現代化成果,都是從老祖宗哪裡得來的啟發。

當然了這個材質為青銅的笨重東西,都是貴族才能用的起的,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費不起的,也沒有地方能買得到。

是不是很高大上的一種存在。

春凳

聽名字我們就知道這個凳子是在春天裡用的,大家都知道春天一到天氣轉暖,老百姓又沒有降溫的東西。

所以,大部分就會帶上一個這種凳子,既可以在上面坐著,又可以在上面躺著。是不是用起來很方便。

這種春凳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主要是我們有了取代品。

再說了現在若是帶上這樣的凳子出門,容易交不到朋友的,是不是?

但是,想想古人,他們在用這個的時候,是不是很帥?

木牛流馬

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主要是用來運送糧食的。

據說這個木牛流馬自己就能夠走,每天還能走20裡地。只不過它的製作工藝和原理,我們現在已經搞不懂了。

馬桶

這個蹲式馬桶,是不是現代感十足。我們現在的馬桶設計,估計也是受它的啟發。可能你不知道,這個馬桶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們就開始使用了。

圖片上的這個馬桶,就是從漢代梁孝王劉武的墓室裡拍攝到的。你看古代人的生活,是不是早就很現代化了。

對了你還知道哪些,古人發明的奇技淫巧的東西?


史學達人


一說奇技淫巧,大家總能想到馮小剛,因為馮導曾說自己的作品就是”奇技淫巧以悅婦孺“。福垊給您透露一下,這話最早其實是周武王懟商紂王的。在《尚書.泰誓下》,周武王怒斥道:

今商王受(紂王)……自絕於天,結怨於民……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姬發這話就是批評蘇妲己她老公胡作胡為,就喜歡搞些新花樣逗女人開心。近代以來,咱們對西方科技都藐視地笑他們是奇技淫巧,古人的意思就是“洋會玩”。福垊總結一下,奇技淫巧是個貶義詞,其意思就是逗小孩、泡女生的裝×神器、裝×神技,這是讓玩物喪志的玩意或技能。比如今天的泡妞的小魔術,就是古人所說的奇技淫巧。咱們對奇技淫巧總會說城會玩,但您要了解古代的大招,您會後退三步,大呼:古神玩!會玩算什麼,古人是神玩,驚得您,只會說:神了!就服你!不過,這個奇技淫巧,最後還玩出了悲劇。就讓福垊帶您見識見識一下吧。

閣下何不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自古以來,多少人都有上天的翱翔的夢想。如鷹擊長空,似大鵬高飛。被於譽為我國航空第一人,就這樣華麗登場了。他就是萬戶,就是萬戶侯的萬戶,這麼霸氣的名字,不是真名字,而是朱元璋封他萬戶。他本來只是一個求長生煉丹的,可在一次煉丹爆炸中受到的啟發。他和他的弟子發明了武器,吳王朱元璋攻下婺州(金華)後,帶的火器和弟子來投,屢見奇功,被封為萬戶侯。



他的真名叫陶廣義,明太祖御賜其名為成道,大概是希望他能夠修仙成道,成為飛人。1390年,老大爺的他腦洞大開地創造了一件飛行神器,他這是要上天的節奏。只見這個飛行神器表面來看是一把椅子,但椅子綁有47支火箭。為了安全,他讓僕人將他捆在椅子上,他兩手各握一隻大風箏。僕人覺得又好玩還刺激,就是擔心發生意外。可老萬戶一定要飛,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老陶在椅子下方周圍綁著火箭,將身體固定在椅子上,他肩挎巨型大翅膀。他是通過火箭的推力加上翅膀的浮力,來實現大鵬展翅高飛的夢想。不能不說,他的腦洞大開還是有科學依據的,然而哪有試驗一次就成功了呢?



僕人點燃第一排火箭,成道就像修仙成道一樣飛起來了。大家歡呼雀躍,第二排火箭也自動引燃,只聽一聲巨響,這件飛行神器炸了。風箏斷了線,跟椅子一體的陶成道,從高空跌落,然後也就沒了然後。他也是拿生命為科學獻身,儘管他失敗了,但他的創新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為紀念他探索飛行的忘我精神,特將月亮之上的環形山,命名為萬戶,英語是wan hoo。


福垊


奇技淫巧在古代就是非“正常”的成就。

奇異而精緻的製品:《尚書·泰誓下》記載: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於天,結怨於民……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商紂王為取得妲己一笑,竟發明了“炮烙之刑”,於膏銅柱下加炭生火,讓有罪之人光著腳在上面爬,因疼痛難忍,墮入炭火之中,被活活燒死。

奇特而精巧的技藝:《元史·阿沙不花傳》: “以蹴踘而受上賞,則奇技淫巧之人日進,而賢者日退矣,將如國家何?”

“以蹴踘而受上賞”,說的是踢蹴鞠的技術高超,受到皇帝的獎賞,這裡的奇技淫巧指的就是人的技藝了。

在古代那些技藝出奇、精巧之物數不勝數,我在這裡分別列舉一個代表。

出奇的技藝:畫物能動絕技

《古今秘苑》一書中記載:用老鵝膽一隻,不可見水,灌一錢明礬粉於膽內,懸掛於避光通風之處,然後用此膽磨成汁調顏色作畫。用這種方法畫的畫,日則不見,夜則明顯;晴則不見,陰則明顯。畫中的人物能慢慢行走,栩栩如生。

精巧的物品:五臟俱全的銅人

宋代野史《宋稗類鈔》記載:章叔恭在襄州任副職期間,曾得到一尊醫生試針用的銅人。此銅人是精銅所制,五臟俱全。體外顯示人體穴位的小孔,一應俱全,小孔旁還標出穴位名稱。這是為病人針灸治療前,試針所用。

在銅人的穴位內裝有水銀,外面用石蠟密封。刺中穴位則針入而汞出,稍有偏差則針擱阻而不入。這樣用以試針或練習,可以幫助醫生找準穴位,判斷深淺,這真是神器一件。


按史索驥


什麼是奇技巧淫?也叫做是奇技淫巧,古書《尚書·泰誓下》記載:“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大致意思是說發明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專門用來愉悅女人。今天就來講一下慈禧太后發明的兩個核桃。


想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為了保住小命,來了一場庚子西狩,說白了就是往西邊逃命。不過慈禧畢竟是太后,就算是逃命,也得講究排場,也得帶上大大小小的東西。

這其中,光是專門給慈禧用的東西,就有十幾個車馬廂。慈禧太后在前面跑,後面這些車馬相跟著。而這十幾個車馬廂當中,有幾個還專門用黃布蓋著。

不僅如此,這幾個黃布蓋著的車馬廂,可謂是守衛森嚴,旁邊站著幾個士兵左右不離。這裡面不是別的東西,是慈禧太后平時在閨房裡的東西。

要知道當時慈禧太后年齡不小了,正所謂人老珠黃,想要留住昔日狀態,只能靠著化妝來支撐。不過,越害怕什麼,越來什麼。這走著走著,就突然出現意外。

原來剛從北京跑出去的時候,因為擔心八國聯軍的人追上來,所以經常是走小路不走大路。結果遇到一條河,河上面有一座橋,這座橋年老失修,但是勉強能夠通過去。


不過西逃的人太多,慈禧太后先行通過沒什麼問題,但是等到這一隊車馬過去的時候,只聽嘩啦一聲,這座年久失修的橋塌了一小部分,車馬直接歪到了一邊。

再加上週圍的侍衛都是大內高手,可謂是眼疾手快,伸手一拖,倒是沒有讓這些車馬全部掉下去。不過,手忙腳亂之下,有一個抽屜沒有蓋嚴,從車馬上滑了下去。

“哎呀呀,這可如何是好,會不會丟了什麼東西呢?”專門看著這輛車的侍衛瓦喜一臉的害怕,因為如果丟了什麼東西,他的小命不保。

聽到後面的動靜,整個車隊的負責人貝勒薩博哈走了過來。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他也嚇得不輕,一腳就把瓦喜踹在水裡:“要是真出了問題,我們這一個車隊的人都要跟著你受罪。”

隨後,薩博哈騎馬跑到前面,追到了一位大內太監的身邊,低聲問道:“勞駕問一下,太后後面那塊黃布蓋著的車廂,裡面有沒有什麼貴重東西,剛才掉下去一個抽屜。”


“哎呀呀,你們這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近幾天,太后心情都不好,我看你們是直接往槍口上撞。”老太監毫不客氣的罵著薩博哈。“在這給我好好等著,我去問一下。”

沒過多久,老太監回來了,滿臉愁容的問道:“我問你,抽屜裡面的兩個核桃還在不在?”

薩博哈回答道:“核桃?整個抽屜都掉進去了,哪裡見到什麼核桃?”

“完嘍,完嘍,趕緊回去給我找,如果今天晚上找不到,等著殺腦袋吧。”沒有等到薩博哈回話,老太監轉身就走。

看到事態的嚴重性,薩博哈轉身騎馬回去,張羅周圍所有的人,立刻下河去摸。當時已經10月份了,山溝裡面的河水刺骨的寒冷,但是沒辦法,總比腦袋搬家好。


這從中午一直摸到晚上,終於在下游挺遠的地方,摸到了兩顆核桃。不過拿在手裡面,感覺有點不對勁。兩個核桃光滑無比,似乎用了很久,但是並不知道用處是什麼。

在水裡洗了洗,薩博哈小心翼翼的捧著送給了老太監:“您看看這核桃對不對,是不是太后丟的。”

只見老太監沒好氣的說道:“你在這等著,我去給你問問。”沒有一會的功夫,老太監從裡面出來了。“剛才給你問了太后的貼身宮女,算你們運氣好,這次小命保住了。”

又輾轉了一段時間,慈禧太后終於來到了西安。來到西安之後,慈禧太后的心情大好,決定論功欣賞。而這其中,還有一份薩博哈的功勞。

由於薩博哈找核桃有功,慈禧太后就把自己的貼身宮女賞賜給了薩博哈。新婚之夜,薩博哈也顧不著床笫之歡,非要問個明白:“那個核桃到底是幹嘛的,為何這麼重要?”


宮女本來不想說,畢竟是閨房私事,而且還是太后的閨房私事。然而轉念一想,現在嫁都嫁過來了,有什麼不好說的?

只見宮女說道:“這核桃來的不容易,雖說是普通核桃不假,但是這核桃的外皮,是我和幾個姐妹輪流用肚皮磨出來的。因為太后老佛爺老了,兩個腮幫子都已經凹下去了,平時不好化妝。化妝的時候,只能塞上這兩個核桃。”

“聽說你還把這個核桃丟了,可把我們幾個姐妹嚇壞了。當初為了磨出這兩個核桃,我們姐妹花了幾個月時間,肚皮都磨破了好幾次。”

聽完了這些,薩博哈內心感慨道:“大清不亡,天理難容。”


史之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老祖宗給我們留下很多的寶貴財富,包括物質和精深方面的,讓我們在以後的研究過程中有著神奇的發現,同時也為先輩的智慧感到驚訝。不過這些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古代人在房間中還是有很多的“奇技淫巧”,這些令我們大開眼界,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在清朝時期曾經出現過一種桌子,古代人稱之為七巧桌,簡單理解和我們現在的七巧板有些類似,因為在古代很多的設施都完善,他們經常用到桌子,為了方便, 他們就將桌子拼湊在一起,如果不用收起來的話就是一個單獨的桌子,不過這樣的東西在古代只有那些富裕的家戶才能用得起,窮人想都不想。

還有一種發明,現在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有,那就是馬桶,其實這種東西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那個時候的馬桐是用石頭做的,有些富裕的家庭為了追求舒適度,他們會在上面鋪上一層絲綢,這樣坐上去既舒服在冬天的時候又不會太冷。當年,袁世凱為了討好慈禧,曾經給她定做了一個馬桶,不過這個馬桶出了正常的作用之外,還會有淡淡的香味,這就使得在方便的時候不會出現異味。袁世凱也是憑藉這個在仕途上有了很大的發展。

另外一種發明就是凳子,在古代時候他們有一種“春凳”,因為那個時候人們在吃飯的時候都市蹲著或者跪著,極為不便,於是就有人研究出來這種凳子,這樣人們再吃飯的時候就可以坐下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坐在上面乘涼,和現代的沙發功用很類似,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思想的 進步,他們就將這作為嫁妝,在女兒出嫁的時候,一塊陪嫁過去,這種發明在古代有著很高的地位。

所有的這些都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當然還有很多的發明遠不止以上所列舉的這三個,總之看了之後不禁讓我們對古代人產生一種深深的佩服之情,不知道各位還知道有其它的什麼發明,歡迎留言討論。


冰消水寒


在古代,奇技淫巧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過於新奇、能讓人著迷,但又沒有什麼用處的技藝或製品,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新奇的技藝或者作品。在中國古代,確實存在著許多的奇技淫巧,金兔就簡單介紹幾個吧。

1.典型代表:房中術。

西漢初期,道家學派發展為黃老學說,而道家學派假託黃帝立言,對老子的學說加以改造和發展,同時綜合先秦各家學說的重要內容,最終形成一種新的理論體系。

新的道家學派頗為重視醫藥、養生和人體生命學的研究,而房中術也於此時誕生了。

房中術的內容頗為繁雜,它包括一些房事的常識和技巧,同時將醫藥、氣功、養生等方面的內容融於房事之中,有些道士還將房事和延年益壽、長生不老聯繫在一起,所以長期以來房中術就帶有一層神秘的面紗。

房中術之所以會被蒙上神秘的面紗,實際上只是道士想借此謀利,道士一般都會利用房中術的某些內容來忽悠別人,例如:

  • 常識:比如說行房有什麼禁忌;
  • 技巧:比如說如何提升體驗感;
  • 醫藥:比如說有哪些神奇丹藥。

只是,後來佛教傳入中國,而房中術顯然與佛教的禁慾主義相沖突。於是乎,道教的房中術就被人視為奇技淫巧、淫邪之術。

2.木甲藝伶

這是一件神奇的物品,也比較符合奇技淫巧的定義,木甲藝憐最早記載於《列子》。

話說,一日,周穆王跑到崑山去狩獵,在巴蜀一帶遇到了一個神秘的匠人,這個神秘的匠人送了周穆王一個有趣的物件。

這個物件呈人形狀,周穆王要它唱歌,它就唱歌;要它跳舞,它就跳舞。

周穆王見其如此配合,一時間很是高興,就打算獎賞這個神秘木匠,沒想到,這個人形狀的物件竟開始調戲周穆王的愛妾,周穆王頓時勃然大怒,覺得自己被騙了,覺得這個物件儼然就是一個好色之徒假扮的。

木匠對周穆王說,這只是一個木頭物件,怎麼會是好色之徒呢?說完,木匠就親自動手直接把物件給拆了,周穆王一看,只見裡面全部都是木頭機關,頓時就傻眼了。

但自周穆王後,該技術就失傳了。

3.禽蟲戲

禽蟲戲也算是一種奇技淫巧。據傳,唐朝流傳著這樣一種職業,他們專門訓練一些禽蟲來給人表演,走街串巷,以此來謀生。

唐朝的野史筆記記載,當時有一個叫韓志和的手藝人,他曾給唐穆宗表演過禽蟲戲。韓志和的表演禽蟲是一種名為蠅虎的蜘蛛,平時韓志和以硃砂餵養,使得小蜘蛛看起來通體呈鮮豔的紅色,甚是好看。當天,韓志和在宮廷樂隊的鼓樂下,指揮著自己的小蜘蛛從空中托盤跳下,拉絲螺旋,隨後緩慢地盤旋飛舞,組成一幕幕奇特的景象。

看得唐穆宗連連稱讚,大為驚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