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石墨烯治理黄河沿岸的盐碱地

为积极推进石墨烯提高林木逆境抗性在盐碱地植被恢复中的研究与应用,山西大同大学石墨烯林业应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于3月19日至22日,在山西省河津市开展黄河流域盐碱滩造林试验工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大国家战略。河津市西濒黄河,黄河两岸的土地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植物多样性较差,植树造林成活率低,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利用石墨烯技术可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养分持留能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盐碱能力。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号召,将石墨烯技术用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重点实验室对河津市清涧街附近的黄河岸边盐碱滩开展植被恢复的研发工作。


山西大同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石墨烯治理黄河沿岸的盐碱地

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查看河津盐碱地现场情况

山西大同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石墨烯治理黄河沿岸的盐碱地

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完成河津盐碱滩造林试验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今年2月中旬,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指导河津市工作人员采集现场土壤样品近40份,并快递寄送至大同大学,对土壤样品的pH值、含盐量、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召开数次视频会议研讨试验方案,最终筛选出首批盐碱地植被恢复试验树木14种,准备树苗近1000株。春耕植树不能耽误。在山西全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3月19日重点实验室团队做了充分地个人防护准备后,一行7人驱车8个多小时赶赴河津市。现场查看土质和植被状况,根据不同的苗木树种特性和土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植树造林施工方案。

山西大同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石墨烯治理黄河沿岸的盐碱地

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河津盐碱滩现场植树

科学研究不仅要实验室中穷经皓首,更要在广阔大地上干一番事业,“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石墨烯林业应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推动石墨烯技术用于黄河盐碱滩生态治理的研究工作之中,此项工作的研究成果不仅将开辟石墨烯应用盐碱地生态恢复的新领域,更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保护黄河母亲河以及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贡献力量。(责编 张丽 闫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