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

现在,我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

作者 唐孝忠


现在,我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

配图与正文无关。摄影:唐孝忠


最近,我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

有一天,我在家中听到外面传来一个孩子凄厉的哭声,持续了许久,我将头伸出窗外张望,试图确认哭声在哪里,可是,未能如愿。好在,终于,哭声终止了,我忧郁的心才恢复正常。

导致我产生这种恐惧感的,是湖北省孝感市的一位孩子。据网上披露的信息称,2020年3月14日,一位出生才一年半的孩子,据说被饿死了,当时被发现,尸体已开始发臭。我得知这个消息,真的止不住眼泪。

据网上的信息披露,孩子的父亲与其母邓女士离异了,邓女士有精神障碍,这个可怜的孩子靠母亲去捡别人的剩菜剩饭维持生命。可惜,我仅仅搜索到华商报一家新闻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其余均为自媒体发布的信息,且能知晓的信息微乎其微。

为什么仅有华商报一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个悲剧?这个孩子如果是饿死的,那么,在离开人世前几天,应该会有凄惨的哭声,邻居是否听到,是否救助,是否报警?而腾讯网披露的信息称,孝感市高新区理丝社区居委会称,多次给邓女士配送生活物资,那么,既然配送了生活物资,那孩子怎么会饿死?如果不是饿死的,又是怎么死的?

在网格化治理的当下,理丝社区居委会人员应该知道邓女士母子的具体情况,那么,早就应对其实施相应的救助等举措,以保障这个孩子的生存权。别说在封闭隔离状态下,即使在正常状态下,存在精神障碍的邓女士如何承担抚养、照顾才1岁半幼儿的责任?因此,在疫情前,邓女士孩子的监护权便应调整,以确保这个孩子能健康成长。如果这样,在疫情发生后,或许,这个孩子并未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挣扎,或许,他还在人间笑着活着。

当然,我的期望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对这个孩子负有法律责任或道义责任的相关人员,还残存着良心。

何为良心?

托尔斯泰在《天堂就在你心中》一书中表示,若按天良做事,此人便生在天堂,而如昧着良心做事,则痛苦在深陷地狱。托尔斯泰的心声,只是一种呼唤,能否感化众生,很难说。

康德所言的“天上有星辰灿烂,内心有良心照耀”,也是对良心的一种倡导和认同,认为良心能指引众生做好人。可有多少人能保持良心?

在孟子眼里,良心和良知,为道德之知,天赋之知。既然如此,人应该生来就具备的良心,怎么有的人就没有了?

英国法学家麦克莱认为:“善良之心,就是最好的法律”。这个观点无懈可击。的确,一个人如果始终保持良心,就会对同胞怀有敬畏之心,悲悯之情,就会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该作为时,就勇敢出手,不该为时,就捆住自己。

卢梭指出,良心是“善与恶的万无一失的评判者”。此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保持良心,我们就具备正确判断善恶、对错的能力,并能正确评判善恶、对错、真假、美丑,还能始终站在善良、真诚、正义的阵营,勇敢地抵制和谴责邪恶、虚假、丑陋。

诗人雪莱说:“良知是内心的审判者,其统治着人类行为的王国”。雪莱的意思很简单,我们的行为,都应在良心的指引下实施。无论是自觉的行为,还是他人的命令,如果你能判断对错,那么,你就可能中止,反对,或拒绝执行。否则,你就是行尸走肉,可能成为邪恶的机器人,只会机械地无条件执行命令。

2020年春节至今,我的生活状态被改变。尽管我目前没有感染冠状病毒,但是,我一直有许多牵挂,一直存有太多疑惑,一直有太多隐忧。我不知道,我的这种感受,算不算还残存着良心?

我对良心的理解是,人,一旦保持良心,便对同胞保持友善,对弱者保持悲悯,而假如干了不守规则、侵害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秩序)的事情,便会愧疚、忏悔,自然而生一种羞耻感、罪恶感。

反之,人,一旦抛弃良心,便步入这样的境界:轻则,对同胞及公共利益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见义不勇为,丧失最基本的社会道义;重则,恬不知耻、弄虚作假、不守诚信、无恶不作,拒不履行法定责任。

可能有人又会跳出来指责我:你只看到孝感的一个死去的孩子,却没看到整体的大好形势,你怎么这么多负能量?这种人,好像是被定义为“脑残”类的群体。却不知道,任何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死荣辱,都揭示出某个社会疾病的存在。而且,某些悲剧,并非独一无二,从而可见,这些悲剧,并非偶然,而是某种顽疾导致的必然后果。今天,这个后果发生,明天,就还会发生,所以,还会有同胞有危险。

可能,又有人跳出来:你简直是杞人忧天,简直是胡言乱语。

对此,我无语。最后,我想说,一个良性的社会,社会个体会保持良心,社会良心会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力量都难以击倒或摧毁,于是,社会正义将得以匡扶,天下苍生便会减少或避免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