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貫穿東西的“玉石之路”,是早期的溝通中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以

新疆和田為中心向東西兩翼運出和田玉,沿河西走廊或北部大草原向東漸進到達中原地區。“玉石之路”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 現有證據證實這條“玉石之路”早於“絲綢之路”三千年。之後的青銅之路絲綢之路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青銅之路活躍於夏商周三代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近年來,在著名古玉專家丁哲博士的帶領和指導下,北京丁哲師生古玉研究會大力開展“玉石之路”專項研究,成果斐然。他們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了十餘次實地考察活動,對各地考古出土玉器及傳世品進行觀摩,並深入玉礦、古遺址調查,採集標本。考察歷時三年,總路線長達一萬餘公里,覆蓋12省(自治區)、79市(縣)。丁哲師生古玉研究會對外公佈了部分研究成果,這不僅更新了人們對“玉石之路”的認識,而且對早期玉器的用料提出了新的觀點。

“絲綢之路”的前身為“玉石之路”

絲綢之路這一概念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其將“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  

丁哲指出,中國內地與邊疆,中原與西部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一種媒介物,並非絲綢,而是玉料。早在陸上絲綢之路開闢之前的

新石器時代末期、夏商、兩週時期,便存在一條從中原到西北,溝通東西的“玉石之路”。這條“玉石之路”較“絲綢之路”早出現約兩千年左右。有學者認為“玉石之路”就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前身,這無疑是正確的。因此,開展對“玉石之路”的再考察,有助於今天“一帶一路”問題研究的深入。

丁哲:早期“玉石之路”一定程度上就是“甘青玉路”

傳統觀點認為,夏商、兩週時期新疆和田玉即已大量東輸中原,所謂玉石之路是特指和田玉東輸的路線,又可稱為“和田玉路”。丁哲指出,此觀點主要基於過去對幾批考古出土玉器的材質檢測,但這些檢測工作所選供比對的玉料產地明顯簡單化,其所得結論無論科學測定還是物理感官識別均缺少有力證據支撐。新石器時代末期、夏商、兩週時期不見或罕見新疆和田玉器(觀點存疑,後面會補充到)。西漢時期,張騫鑿空西域,西域都護府設立之後,方有較多的新疆和田玉流入內地。此前“玉石之路”上輸送的主流玉材並非新疆和田玉。

通過對歷代玉器與玉料標本的比較分析,丁哲認為齊家文化玉器、陝晉龍山時代玉器,夏商、兩週、漢代玉器中甘肅、青海閃石玉質者佔有較大比重。甘肅閃石玉、青海閃石玉是漢代以前“玉石之路”的兩個“領銜主演”。漢代以前“玉石之路”的主要源頭有三,即甘肅馬鬃山玉礦、馬銜山玉礦,青海格爾木玉礦早期“玉石之路”一定程度上就是“甘青玉路”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史前“玉石之路”的路線丁哲參照考古學文化遺存的分佈,以出土玉器材質為視角重構了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時期的“玉石之路”。“馬鬃山玉”在河西走廊輸送的路線大致為甘肅北馬鬃山玉礦→張掖→武威,直至進入隴中、河湟地區。青海閃石玉從格爾木玉礦先到達河湟地區,再進入隴中地區馬銜山玉礦位於隴中地區的中心。“馬鬃山玉”、青海閃石玉與“馬銜山玉”在隴中一帶匯聚為一股路線。“玉石之路”向東進入平涼、西海固、天水地區後,繼續向東北延伸過境延安到達神木,其自神木向東蔓延入山西中部西側後,開始向南傳輸,“玉石之路”在山西境內大致的路線為:興縣→臨汾→襄汾→芮城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丁哲指出,齊家文化先民是甘肅、青海玉礦的最早開發、輸送者,也是“玉石之路”的主要發起者。陝北地區則是“玉石之路”重要的中轉站,神木石峁、新華,延安蘆山峁等遺存起到了聯繫甘青玉礦資源與中原地區的重要紐帶作用。“玉石之路”到達臨汾標誌其已經進入中原地區,而位於中原腹地的二里頭文化所用甘肅、青海閃石玉材不多。山東龍山文化的透閃石玉料大多取材於

遼寧岫巖,有一部分來自貝加爾湖地區,甘肅、青海閃石玉少甚。後石家河文化也未見甘肅、青海閃石玉器。山西南端似乎是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時期“玉石之路”主幹的一個終點

以上是丁哲先生參照考古學文化遺存的分佈,以出土玉器材質為視角重構了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時期的“玉石之路”路線,也可以說是“甘青玉路”,所包含的內容並不完備。

“玉石之路”的主要路線、節點補充:

古代先民從崑崙山和田一帶,由近及遠地向東西兩翼延伸,把和田玉運到很遠的地方。向東經甘肅、寧夏、山西,入河南;向西經烏茲別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歐亞各國,此即最早的“玉石之路”。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不太準確大致略圖,後面附詳細地圖

中國境內的“玉石之路”不僅只是以甘肅、青海閃石玉質為源頭,新疆和田玉也包含在內,因此“玉石之路”路線節點應該向西延伸到新疆地區;同時,安陽殷墟、洛陽二里頭遺址

也新疆和田玉的發現,“玉石之路”應該以大量發現新疆和田玉的安陽殷墟為起點更合適

另外,和田玉在周朝成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論祭祀、禮儀,還是朝見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規定,國家生活重禮崇樂的玉文化傳統基本定型。實際上山西北出雁門關,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玉石傳播之路,即——草原絲路的前身(穆天子西行路線)。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周穆王從中原出發,途經甘肅、內蒙古和新疆,最終抵達崑崙山西麓。當時仍是母系社會的部落首領西王母,不僅款待周穆王,還贈他八車寶石,留下一段佳話。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採玉、琢玉的部落處獲取不少玉石,滿載而歸。這也許是和田玉由新疆進入中原最早並較可信的史籍。

下圖為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商時期的“玉石之路”大致路線及影響範圍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龍山、二里頭文化和商周均發現和田玉

陝西龍山時代至夏時期發現的玉器,根據目前發表的資料統計有三百多件。關中、陝南、陝北地區均有發現,特別是陝北地區目前發現的數量最多,而且做工精湛、特徵鮮明。以牙璋、多孔玉刀、戈、鉞、鏟等片狀扁薄、寬大的器形為主,絕大多數玉器上都有鑽孔。所採用的玉料一部分相似於今日仍在開採之新疆的和田玉,大部分卻是另一種今日已不知其蘊藏地的特殊玉料(注:權敏陝西龍山時代至夏時期玉器的初步探究,《西北大學》2010年)。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石峁玉器

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有一部分是新疆崑崙山玉器。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夏朝和田玉,以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夏文化)的玉器為代表。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有一部分是新疆崑崙山玉器,其造型、裝飾風格及玉飾,都是由新疆崑崙山玉質發展而來,並且承襲山東龍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陝西石峁龍山文化玉器的一些特點。目前,雖然夏朝和田玉器尚發現不多,但已發現和田玉器既充分表現出前後兩種文化的承襲發展關係,也表現出夏朝和田玉器不如龍山文化發達,同時也說明了夏朝玉器的風格,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發展的過渡形態(注:薛援朝 夏朝和田玉《兵團建設》2010年16期)。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二里頭玉柄形飾

安陽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安陽殷墟玉器的質料,有新疆和田玉、透閃石軟玉、南陽玉、岫巖玉,可能還有河南密玉。而以新疆和田玉佔多數,其次為透閃石軟玉,南陽玉和岫巖玉甚少。和田玉輸入殷墟最遲在殷王武丁時代。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殷墟婦好墓玉跪式人

殷墟婦好墓:1973年安陽殷墟發現的商王武丁的妃子婦好墓出土有產自崑崙山的于闐玉清楚地說明了這一史實(注:中國考古研究所.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1982:11-19.)商代開始,和田玉成為帝王用玉的主流原料。婦好墓出土玉器755件為我國單墓出土玉器數量之最。其中包括禮器、儀仗、工具、用具、裝飾品、藝術品、雜器等幾類玉器。玉製工具包括手工業工具和農業工具,大部分沒有使用痕跡。裝飾類玉器數量最多,主要用於佩戴和插嵌於其他物體作觀賞品,大多有吉祥寓意。藝術品包括圓雕的龍、虎等。和田玉從遙遠的新疆運到商殷王都河南安陽,諸侯貴族以和田玉為寶,爭相收藏。西周時代,新疆輸人的和田玉已經成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注:李穎超韓連贇 和田玉:美玉之王《新疆人文地理》2010年04期)。

另附新疆和田玉分佈圖:

新疆和田玉主要分佈在塔里木盆地之南的崑崙山—阿爾金山地區

,出產和田玉的城市自西向東主要有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乾地區、莎車縣、葉城縣、皮山縣、墨玉縣、和田縣、洛浦縣、策勒縣、于闐縣、民豐縣、且末縣、若羌縣。礦帶主要延伸方向為莎車—塔什庫爾幹和田—于闐且末—若羌縣。和田玉原生礦床和礦點主要分佈在以上地區崑崙山北坡,在範圍內3500~5000米的高山上,同時在相關河流中還產和田玉籽料,出產和田玉籽料的河流主要有喀拉喀什河、玉龍喀什河

絲綢之路的前身:早期“玉石之路”的路線、節點分析

《丁哲:“玉石之路”是“絲綢之路”的前身》

《李穎超韓連贇 和田玉:美玉之王《新疆人文地理》2010年04期》

《薛援朝 夏朝和田玉《兵團建設》2010年16期》

《權敏陝西龍山時代至夏時期玉器的初步探究,《西北大學》2010年》

《梁海燕:“玉石之路”比“絲綢之路”早三千年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