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高手:都懂得如何利用“博弈論”進行取勝

頂級高手能以一敵十、反敗為勝的秘訣就是熟練掌握“博弈論”。

同時,博弈論也是MBA必學的一堂課。

博弈論是一門很有用的學問,大家都要學一點。——毛澤東


頂級高手:都懂得如何利用“博弈論”進行取勝

博弈

從古至今,博弈論無處不在,人類是群居動物,只要有2個人以上的組織就會存在博弈,先舉個跟博弈論有關耳熟能詳的例子。

舉例:田忌賽馬

齊威王和田忌進行賽馬,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後來有一次,田忌的朋友孫臏在不換馬的前提下,調整了一下策略賽馬贏了齊威王。

原來比賽採取三局兩勝,田忌三匹馬都比齊威王的馬略遜一籌,所以每一場比賽田忌的馬都是落後那麼一點,孫臏發現這個規律之後, 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

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孫臏在充分了解比賽規則和各匹馬之間的實力差距,在選擇馬匹對陣中選擇一個最大利益策略,也就是最優策略幫助田忌取勝。

所以說,生活中處處到處充滿博弈,學會博弈論讓你在競爭中選擇最優策略,獲取利益最大化。


01 什麼是博弈論

根據百度百科對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裡,形成三維均衡的學術理論,稱為博弈論。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動、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結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動和結果被統稱為博弈規則。

博弈作為一種爭取利益的競爭,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發展。

1928年,馮·諾依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

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鉅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地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

1950~1951年,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動點定理證明了均衡點的存在,為博弈論的一般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納什的開創性論文《n人博弈的均衡點》(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給出了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今天博弈論已發展成一門較完善的學科。


博弈論中經典案例“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

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

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的話放出去,抵賴的話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夥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八年,比起抵賴的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的好。

結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頂級高手:都懂得如何利用“博弈論”進行取勝

自制簡易圖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博弈論四要素

一場博弈一般包含4個基本要素:至少兩個參與者、利息、策略、信息。

  1. 至少兩個參與者

博弈論的參與者又被稱為決策主體,也就是博弈中制定決策的人,沒有參與者也就不會有博弈,而且參與者至少為兩人。

比如《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一個人在荒島上,與世隔絕,形成了只有一個參與者的獨立系統,沒有博弈。但是,黑人僕人“禮拜五”一加入,系統中有了兩個參與者,便有了博弈。

有兩個參與者的博弈被稱為兩人博弈。比如象棋、圍棋、拳擊就屬於兩人博弈。有多個參與者的博弈被稱為多人博弈。比如打麻將、鬥地主、六方會談等就屬於多人博弈。


2. 利益

無論是雙方博弈還是多方博弈,最終目的都是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利益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單是指錢,而是決策主體在意的東西才能被稱之為利益。

舉個例子:

《紅樓夢》曾經寫到一群人陪同賈母打牌,其中有王熙鳳,結果鳳姐輸了錢,賈母贏了錢。在這場博弈中王熙鳳是輸家嗎?如果把利益單純看作是金錢的話,她確實是輸了。

但是,王熙鳳陪賈母打牌不是為了贏錢,而是為了哄賈母高興。賈母贏了錢,非常高興,因此王熙鳳便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所以這場博弈中,王熙鳳不是輸家。


3. 策略

在博弈中,決策主體根據獲得的信息和自己的判斷,制定出一個行動方案。這個行動方案便是策略。

通俗的講,策略就是指決策主體做出的,用來解決問題的手段、計謀、計策。

博弈論的關鍵在於制定一個能幫助本方獲取最大利益的策略,也就是最優策略。

無論是在賭博、下象棋中,還是在兩軍對壘的時候,決定輸贏的關鍵是誰能做出一個更好的決策。


4. 信息

博弈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益最大化,策略是獲取利益的手段,而信息就是制定策略的依據。

如果想要制定出戰勝對方的策略,首先就要獲得全面的信息,對對方瞭解更多有利信息,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今,無論是商場還是戰場,都可以說在打一場信息戰。瞭解對方的信息對於博弈雙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掌握了準確、全面的信息,才能做出最終的準確判斷。

舉個例子:

有一對夫妻在家裡看電視,丈夫是足球迷,所以他的需求是看體育頻道,而妻子是追劇狂,電視劇頻道是妻子的最愛,但是一臺電視無法同時滿足兩個人的需求,正因雙方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所以產生了博弈。

如果丈夫得知妻子最近對一個新款皮包很感興趣,他可以提出為妻子買這樣一款皮包來討好妻子,既不傷感情,又能讓妻子主動放棄跟自己爭頻道。那麼在這裡,丈夫得知妻子喜歡一款皮包,便是博弈論中掌握的信息。

在博弈論中,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所有博弈參與者都是“理性人”。


頂級高手:都懂得如何利用“博弈論”進行取勝

博弈思維

02 博弈論的分類

在博弈思維中,共有兩種分類:模型分類和結果分類。

模型分類

1、在模型分類中,如果根據博弈雙方之間是否有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分類有兩種,分別是

合作博弈和競爭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研究合作中如何分配利益的問題,目的是使得協議框架內所有參與者都滿意。而競爭博弈的目的是如何為自己爭取最大化的利益,並不考慮其他參與者的利益。

2、根據參與人順序的先後分類,可以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兩種。

如果參與者們同時選擇策略,或者雖然有先後,但是後做出策略的參與者並不知道其他參與者的策略,那便是靜態博弈。比如“石頭、剪刀、布”就屬於靜態博弈。

如果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者是在瞭解前者策略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策略,這種情況就是動態博弈。比如下象棋、打撲克等。

3、根據博弈的重複次數分類,可以分為一次性博弈和重複博弈兩種。

顧名思義一次性博弈就是一次性買賣,比如說旅遊景點禮品店、火車站飯館等;而重複性博弈就是同樣的結構存在多次博弈,比如說廠家供應鏈關係就是重複性博弈。

4、根據雙方有關信息的掌握情況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兩種。

舉個例子:

鎮上有A、B兩處地方有指錢的物品,警察只能選擇一處巡邏,小偷只能選擇一處下手作案,以及鎮上的交通路況等等,都是雙方的共同認知,這些信息對警察是公開的,因此這是一場完全信息博弈。

如果將上面的模式改造一下,假設有一天警察想出了一個捉住小偷的好注意:傳出虛假消息,聲稱自己晚上將要去A處巡邏,但是暗中去B處蹲守。

不過這一切小偷並不知道,他不知道這是警察設下的一個圈套,結果他去B處偷盜,最終被警察抓到。在這場博弈中,警察使用了聲東擊西的策略,但是小偷對此並不知情。此時,這場博弈便變成了不完全信息博弈。


頂級高手:都懂得如何利用“博弈論”進行取勝

處處是博弈

結果分類

博弈都是有一個結果,或者兩敗俱傷、雙方共贏、一方獲益、一方損失。按照這些結果進行分類有負和博弈、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

1.負和博弈

在博弈的參與者最後得到的收穫都小於付出,都是沒有佔到便宜,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博弈,被稱之為負和博弈。

舉個例子:

兩個百萬富翁去散步,路上看到一坨屎,甲對乙說:“你要是敢把這坨屎吃了,我給你五百萬。”乙想了想,為了五百萬也值了。吃完後,果然甲沒有食言,直接給了乙五百萬。兩個又繼續往前走,走到前面,又看到一坨。這時,乙對甲說:“這次你要是吃了,我也給你五百萬。”甲剛才正心疼那五百萬呢,一看機會來了,也吃了下去,乙把五百萬,又還給了甲。突然,兩個人感覺不對勁,兩個人啥都沒撈著,一人吃了一坨屎。

這是網絡上流行的一個段子,這場博弈的結果來說,雙方的收穫都小於付出,兩敗俱傷,所以從結果來看,這是一場典型的負和博弈。


  1. 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是指參與者中其中一方獲益,另一方損失,並且參與者之間獲得的利益和損失之和為零。

賭博就是零和博弈最好的體現,在賭桌上只要有贏家就會有輸家,而且贏家贏得錢與輸家輸的錢肯定是一樣多。這與物理上的能量守恆定律的一個道理,不能能量怎麼變,總量是不變的。


3.正和博弈

正和博弈又稱為雙贏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參與者都能獲益,或者一方的收益增加並不影響其他參與者的利益,這種博弈是結局最好的一種的博弈,也就是雙贏。

舉個例子:

曾經有一個基督徒想要看一下天堂與地獄長什麼樣。他便去問天使,天使先首先帶基督教來到了地獄。

地獄有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

到了用餐時間,看到一群骨瘦如柴的餓鬼魚貫而入。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十幾尺長的筷子。

每個人用盡了各種方法,嘗試用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然後,他們又來到了天堂。同樣的情景,同樣的滿桌佳餚,同樣的每個人也都手持一雙十幾尺長的筷子。不同的是,圍著餐桌吃飯的是一群洋溢著歡笑,長得白白胖胖的可愛的人。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他們用筷子夾菜後,首先去喂對面的人吃菜,然後對方再喂他吃。

就這樣,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

這是很典型的雙贏例子,天堂的人相互合作,結果每個人都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屬於正和博弈。


03 博弈思維的應用

商戰博弈

有市場就少不了經濟,而競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博弈策略,如何在競爭中才能獲取利益最大化。熟悉掌握博弈論知識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舉個例子:

假設某市有甲、乙兩家商場,國慶假期將至,正是家電銷售旺季,甲商場決定採取降價手段促銷,降價之前,兩家的利益均等,假設(10,10),甲商場想,我若是降價,雖然單位利潤會變小,但是銷量肯定會增加,最終仍會增加效益,假設為14,而對方的一部分消費者被吸引到我這邊,利潤肯定會下降,假設為6。

若同時降價的話,兩家的銷量不變,但是單位利潤的下降會導致總利潤的下降,結果為(8,8)。

顯然都不降價是對雙方最好的策略,但是每年節假日都會舉行降價活動,因為誰也無法保證對方不降價,此時單方面選擇降價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的話利潤至少為8,運氣好的話可能為14,如果不降價,雖然有可能保住10的利潤,但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也有可能為6,所以,雙方都會選擇降價,得到(8,8)的結局。

這是博弈論中掌握不完全信息博弈所產生的結果。


應用參照系

在博弈思維中,有個重要的內容說的是應用參照系,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存在博弈,就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作為商家,如果研究博弈論,揣摩客戶的心思,可以為組織帶來更多的收益。

美國《經濟學人》週刊2009年年徵訂單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電子版59美元,電子版加印刷版需要125美元,結果70.%的人訂閱了59美元的電子版,而電子版加印刷版的份額只佔30%,公司為了提高銷售額,決定改變銷售策略,原價格不變,增加一個印刷版125美元,於是結果一下子變成電子版加印刷版份額80%,而電子版僅僅只佔20%,其中增加125美元的印刷版只是一個對比參照系,兩種結果確是截然不同。


通過上述例子,熟練掌握博弈論運用在商業領域,可以為組織創造更多利潤和價值。


頂級高手:都懂得如何利用“博弈論”進行取勝

博弈助力成功

04 博弈論的學習

博弈,用遊戲思維來突破看似無法改變的局面,解決現實中的嚴肅問題的策略。

在博弈中,每個參與者都在特定條件中爭取其最大利益,強者未必勝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無出頭之日。

學習博弈論有以下3點優勢:

1、信息透徹:

你知道別人知道什麼,並且知道別人知不知道你知道什麼;

2、決策優勢:

一場博弈中,列舉所有可能性,結合信息進行分析,做出最優選擇;

3、掌握主動權:

由於博弈信息的不公開,以及對方行為的不可預測性存在,儘量避免出現零和、負和,必要的時候向對方亮出你的該亮出的牌,把握主動權。


05 總結

博弈無處不在,博弈的精髓不是通過陰謀詭計去戰勝對方,而是如何建立起更好的博弈規則,實現民富國強與社會和諧的共同目標。

學習博弈思維,在構建組織管理制度的思維上有頓悟,並落實行動中,以便贏得先機,在人生的弈局中能遊刃有餘,活得更有智慧。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