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行業迎新機遇,眾安在線或成新興行業最受益的頭部"明星"

1、新冠疫情之下,改變了什麼?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世界變得不淡定。然而正如一枚硬幣有正面和反面一樣,事物有其雙面性。疫情大考下,一些行業已在困境中探尋新的發展機遇。

回想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時,一大批初出茅廬的新生代企業從彼時起步迅速成長,不論是淘寶、京東,亦或是順豐、海底撈,在進入"後非典時代"後,它們的命運成功轉向。

新冠疫情終會過去,那麼在"後新冠時代",什麼樣的行業又將成為時代沉浮下催化的新寵兒?

不妨先從用戶的習慣與思維說起。

疫情期間,廣大人民群眾在家中焦急地等待著疫情過去。工作、學習、生活、購物方式全部大轉變,線下行業遭遇暫時性的"冷卻",線上行業則變得異常熱鬧起來。

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行棋至此,從線上購物到在線聊天等方面本身已經改變了普羅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過即便如此,仍然還有許多未觸及、未深入的地方,很多方面互聯網的作用也並未完全得到發揮。比如線上教育,大規模的普及和滲透仍然還任重道遠,又比如互聯網生鮮電商,眾多巨頭湧入這一戰場卻始終沒能敵過那些不斷走進社區實體渠道受大媽們歡迎的錢大媽、百果園。

疫情下行業迎新機遇,眾安在線或成新興行業最受益的頭部

市場的成熟需要用戶消費習慣和思維的改變,美團、餓了麼用了多少年才培養出用戶在線上下單訂餐的習慣,造就瞭如今的成功。而其他未觸及、未完全深入的線上領域又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將用戶習慣和思維徹底扭轉,變成生活理所應當的一部分?而這也是這些新興領域根本性的問題。也正是因為此,所以從本質上而言,決定互聯網產品生死的,從一出發就不是用戶總量有多少,而恰恰是習慣用戶的總量有多少。此次疫情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無形中塑造了一些新的消費習慣,並有望為新興領域的市場帶來長期的改變。

從行業角度來看,疫情之下,電商行業首先受益,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口罩、日用品等生活物資的購買;與此對應的,同城配送等物流服務也將在這之中獲得更多的業務機會。而醫藥電商及醫藥互聯網平臺方面,用戶在線購藥、在線問診等這些消費習慣也將藉助疫情之困得到極大的培養。此外,在工作學習方面,線上辦公、網絡教育也將受益。而蝸居在家,線上遊戲、閱讀、視頻、直播、文娛等產品也將成為大家最佳的消遣工具,因此而獲得刺激。

疫情下行業迎新機遇,眾安在線或成新興行業最受益的頭部

(圖片為疫情期間熱度最高的互聯網醫療的服務模式)

相對於上述大部分屬於高頻、剛需的領域,互聯網保險似乎則有著它獨特的一面?那麼,在疫情之下,其機會又是怎麼樣?

2、疫情提升保險意識,非接觸促進線上投保習慣養成

此次波及全球的疫情,由於首先在國內爆發,幾乎波及到全國每一個角落。此前每天激增的確診數和死亡數,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讓所有人不得不認真帶好口罩、做好防護、細心洗手。這些疫情期間微小的日常細節讓人們的健康保障意識大幅提升。,

面對疫情,自身保持健康強壯的身體素質是關鍵,而面對不可預知的風險,保險則是另一副安心藥。

這一次波及範圍如此之廣的新冠疫情,毫無疑問,將大幅度刺激人們對各類風險的防範意識和保障意識,並進一步激發了保險的配置需求,推動保險行業進一步發展。

從下面華興投行消費互聯網行業組在疫情期間對 1000 位消費者的調研中可以看到,超過42%的人會因疫情影響增加對保險對購買,而這其中佔比最多的也多處於經濟及生活壓力比較大的一線、新一線城市。

疫情下行業迎新機遇,眾安在線或成新興行業最受益的頭部

在此前提下,由於受困於室內,無法觸達保險代理人,互聯網保險也獲得了歷史性的窗口。其透過隨時隨地在線服務的優勢、以及便捷的支付方式,較低的門檻和豐富的產品種類,有效的滿足了普羅大眾的投保需求,也藉助其所具備的上述優勢極大提升了客戶體驗感,帶來了更高的市場接受度。

那麼用戶的習慣會因此而順利養成嗎?

實際上,用戶的消費習慣和接受度一旦發生改變,其實就是一個質變的過程。回想當初網絡購物剛剛出現的時候,互聯網的不信任帶來了隔閡,人們無法相信透過網上下單就能拿到心儀的產品。如今,互聯網發展這麼多年,以支付為根基的信用基礎設施已經讓整個行業的可消費信任度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這麼多新興電商平臺層出不窮,大家仍然能習慣性的不假思索就能點擊下單支付。

過去由於國內保險深度不足、國民保險意識教育欠缺,大家對保險行業往往存在一定的誤解和不信任感,如今隨著行業的持續發展,保險教育的普及,以及社會壓力的加劇帶來了風險意識的提升,在多方面因素的刺激下,大家對保險已經有了相對理性的認知。而此次疫情在刺激大眾保險配置需求的同時,也給了互聯網保險觸達更多用戶的機會,其透過自身優勢帶給了用戶便捷性、可靠性的體驗。這個口子一旦撕開,相信其也將很難逆轉。

實際上,再從當代人的心理變化來看,許多年輕人都多多少少有社交恐懼症。大家寧願在網絡世界放飛自我,也很少願意在現實中過多的交流,走進服裝店,導購員迎面過來都可能陷入立馬躲開的尷尬。所以很多人常常也表現出能發信息就不打電話,能轉文字就不會聽語音的抗拒狀態。這種弱化面對面交流的趨勢的存在也與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息息相關,而這也意味著,相較於傳統保險線下通過認識交流再簽單,互聯網的保險更符合新生代的心理發展趨勢。

儘管短期內其從根本上仍然難撼動傳統保險的業務規模,但其本身可觀的市場空間也決定了其巨大的增長潛力。尤其是當前互聯網保險行業也已經度過了野蠻生長的時代,行業正逐步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而伴隨行業的規範與成熟,其後續的增長也將更具張力。

疫情下行業迎新機遇,眾安在線或成新興行業最受益的頭部

3、看得見的趨勢之下,投資人如何把握機會

疫情的爆發,刺激了新興行業酵素滲透到傳統領域,由此也帶來了一箇中長期的投資機會,從第一部分所言的幾個領域來看,已經不乏眾多參與者。

生鮮電商領域,包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生鮮、京東到家、順豐優選等在內,均是優勢玩家。

同城配送方面,達達快送、美團配送、閃送、人人快送、UU跑腿也在競相追逐。

互聯網教育, 學而思、掌門教育、VIPKID以及火花思維等百花齊放。

互聯網辦公方面,騰訊會議、釘釘也在加速搶佔市場。

互聯網醫療平臺上, 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微醫、丁香醫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叮噹快藥等激戰不止。

互聯網遊戲及文娛平臺,騰訊、網易、抖音、映客、愛奇藝、嗶哩嗶哩等等更是紛繁複雜,群雄逐鹿。

從上面所講的行業來看,各大巨頭爭相入局,行業格局整體來說並不明朗,競爭激烈的態勢還將持續演化。相比之而言,互聯網保險領域則顯得一枝獨秀,眾安在線(06060.HK)是當前毫無爭議的龍頭,佔據頭部地位。另外,上述公司中投資人可直接投資標的相對來說也不多,而眾安在線則已經是在港股上市的互聯網保險第一股。

那麼眾安在線(06060.HK)是否值得押注呢?

從行業層面出發,此次疫情對互聯網保險影響深遠。以今年1、2月的數據來看,此前,眾安保險發佈公告,其於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所獲得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額約為25.65億元,同比增長55.2%。其中在今年1月份,眾安保險原保費收入總額達14.85億元,同比顯著增長62.3%。而聚焦其他相關的互聯網保險企業,如水滴籌、泰康在線等銷售也均實現逆勢大幅度增長。這也意味著,互聯網保險在疫情的背景下正持續大規模的滲透。

行業的歷史性機遇之下往往最受益的當屬那些頭部企業,憑藉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龍頭公司能夠天然的獲得用戶的親賴和信任。眾安在線作為互聯網保險的先行者,已經在行業深耕多年,積累了深厚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正所謂,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大雨來了才能擋得住。如今大風已經吹起,眾安在線有理由隨之起舞。

此外再結合公司基本面來看,藉助新一期的財報表現,可以看到,眾安在線(06060.HK)的虧損進一步大幅收窄,綜合成本率、費用率大幅下降。2019年公司費用率從2018年的61%降至45.9%,大幅下降15.1個百分點,綜合成本率從2018年的120.9%降至113.3%。數據持續驗證科技對保險經營效率的改善,互聯網保險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

疫情下行業迎新機遇,眾安在線或成新興行業最受益的頭部

公司2019年服務用戶4.86億,總保單突破80億張。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財報公司自有平臺收入貢獻為11.14億元,達到2018年規模的五倍,佔總保費收入7.6%。過去眾安的業務營收主要依靠股東阿里、騰訊、平安的生態體系得到持續增長,如今自有平臺的業務快速提升,則展現了眾安已經進化出自身的造血能力。

此外眾安的科技佈局不斷釋放新的價值,未來也將有望成為公司重要的利潤貢獻來源,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眾安在線科技輸出貢獻營業收入2.7億元,同比上升139.9%。

從上述業績亮點,不難看出,眾安在線(06060.HK)的綜合實力所在。而此次業績會上,眾安管理層還表示,眾安保險有望在2020年實現承保端的盈虧平衡。隨著公司持續發展 ,伴隨規模效應及科技業務的持續變現,眾安在互聯網保險領域還將持續站穩高位,長期價值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