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唤来乌鸡养 开启致富门

武功:唤来乌鸡养 开启致富门

陕西网讯(通讯员 闫育鸽 苏佳佳)阳春三月,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站在武功县苏坊镇的广袤田野里远眺,在刚吐新芽的果树林掩映下,一排反射着金色光线的蓝顶板房映入眼帘,这就是武功县远近闻名的樊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来到乌鸡养殖场地,隔着铁栅栏,看到四五百只乌鸡正展开雪白的羽毛,蜷缩起乌黑的粗腿在“沐浴”阳光,有的还眯着眼,打着盹儿;走进舍内,挨挨挤挤的乌鸡抖动着紫檀色的鸡冠“咕咕咕”叫个不停,正等待着工人们喂食。

“你看这周围环境不错吧,其实,这地方以前是个废弃了数十年的涝池。后来,村里想要发展产业,进行了整治,‘变废为宝’,在涝池上建了现在的养鸡场。”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许凯开门见山,给我们介绍乌鸡养殖场的来由。

2019年初,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村“四支队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樊村自古就有养鸡这一传统的实际,经过在杨凌、扶风等地深入的考察学习,最终将乌鸡养殖确定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当年9月份,成立了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占地5亩的一期工程,养殖乌鸡5000只,带动18名贫困户就业。

“我们养殖的是泰和乌鸡,含有18中氨基酸和8种微量元素及大量维生素,具有滋补营养、强筋壮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村支部书记武根怀向我们打起了广告。

在养殖场东边,有一片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十几个工人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武书记告诉我们:“那是二期工程,占地15亩,全部建成后可养殖乌鸡2万只,每天产蛋量1万2千枚,加之淘汰鸡、鸡粪等方面的收入,预计合作社年收入430万元,净利润达到110万元”。

迎面走来端着玉米粒盆准备喂鸡的贫困户武佳林,他高兴地说道,“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养殖合作社,像我们这些年龄大不能出去务工的人,在自家门口就能通过劳动挣钱,既照看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

因为合作社受益的还有2016年建档立卡户武黑蛋,今年52岁的他小时因生病落下了肢体残疾,外出务工屡屡碰壁,自从合作社成立后,武黑蛋就被村干部安排进合作社里上班。这几天,正是鸡蛋销售的旺季,此时他正将刚下的鸡蛋一个个轻轻放入蛋盘,贴好标签、装盒,整齐地摆放在墙角。他告诉我们说,自己感到很满足,每天有事干,有收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说话间,门外响起了“嘟嘟”的汽笛声,原来是收购鸡蛋的卡车到了,十几个人动手,刚堆得“小山”似的鸡蛋盒瞬间被搬空,随着这辆卡车被运往宝鸡、西安周边等地,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美食。“我们不仅线下售卖,通过与西域美农公司合作,也开展了网络销售,乌鸡肉营养价值高,我们线上线下都很畅销......”武根怀书记欣喜地告诉我们。

村主任张康柱接过话茬说道:“你看,我给你算笔账,这乌鸡每只售价100多元,鸡蛋每颗1元钱,鸡粪可作为绿色化肥,每立方100—150元,这养个百来十只……”他咂咂嘴,继续说道,“群众也看到了乌鸡的发展前景,本村的、邻村的最近有不少人来询问乌鸡养殖的事,大家都想跟着干呢,只要群众愿意养,技术、销售我们全包。”

“我们会精心擦亮樊村‘泰和乌鸡’”这张名片,由乌鸡合作社向养殖户统一提供鸡苗、统一配送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将养殖户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辖区内的闲置场所进行统一整治,变废为宝,寻找合适产业,“复制”樊村经济合作社发展路径,让人居环境改善和壮大村集体经济齐步并行,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脱贫之路。”苏坊镇党委书记胡波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