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滅亡的歷代皇帝在位時間表是怎樣的?你怎麼看?

小林創可貼


現在喜歡歷史的人還是有不少的,畢竟很多有趣的歷史知識既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同時還能得到很多有用的啟發,也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娛樂的手段。歷史其實並不難學,只需要掌握好大致的框架即可。

以中國古代史為例,只需要大致知道有什麼朝代、某個朝代大致對應的時間即可,如果要往深裡學,記時間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事實上,單純記時間很枯燥很無聊,最好能將所要記的時間同某個事件給聯繫起來,否則記了也沒多大用處。

再說回皇帝,秦朝以前並沒有皇帝的說法,一般叫王、大王、天子之類的,皇帝是秦始皇滅六國後,為彰顯自己的功績,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稱為皇帝。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稱皇帝開始,到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這2132年裡,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君主是沒有稱皇帝,也就是說,某一個政權的皇帝人數跟該政權的實際君主數並不相同。

這裡金兔找來了歷史上部分皇帝的壽命,如果想要知道某個皇帝的在位時間,也很好推算。以劉邦為例,劉邦是公元前202年登基稱帝,公元前195年去世,那麼這段時間就是劉邦在位的時間。

劉邦之後是劉盈,因為繼承劉邦的皇位,去世的時間是公元前188年,所以從公元前195年至公元前188年即為漢惠帝的在位時間。

當然,僅僅是記時間很無聊也很枯燥,大家就挑著來看,也可以將之收藏下來哦。










金兔歷史


一、夏朝,約公元前21一17世紀,國祚約400年。自大禹受舜帝禪讓,建立了夏朝,在位8年。兒子夏啟繼位後,變禪讓製為世襲制,自此,歷代王朝效仿。

1、夏禹,在位8年

2、夏啟,在位9年

3、太康,在位29年

4、仲康,在位13年

5、帝相,在位28年

6、少康,在位61年

7、帝抒,在位17年

8、帝槐,在位26年

9、帝芒,在位18年

10、帝洩,在位16年

11、不降,在位59年

12、帝扃,在位21年

13、帝廑,在位21年

14、孔甲,在位31年

15、帝皋,在位11年

16、帝發,在位19年

17、夏桀,在位35年

二、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一約公元前1046年,約600年,建都安陽

1、商湯,在位13年

2、太甲,在位33年

3、沃丁,在位29年

4、太康,在位25年

5、小甲,在位17年

6、雍己,在位12年

7、太戊,在位75年

8、仲丁,在位13年

9、外壬,在位15年

10、河亶甲,在位9年

11、祖乙,在位19年

12、祖辛,在位16年

13、沃甲,在位25年

14、祖丁,在位32年

15、南庚,在位25年

16、陽甲,在位7年

17、盤庚,在位28年

18、小辛,在位21年

19、小乙,在位28年

20、武丁,在位59年

21、祖庚,在位7年

22、祖甲,在位33年

23、廩辛,在位6年

24、庚丁,在位21年

25、武乙,在位4年26

26、太丁,在位3年

27、帝乙,在位37年

28、商紂,在位32年

三、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770年,又有西周和東周之分。西周建都西安,約300年;東周遷都洛陽,約500年。

(西周):

1、武王,在位7年

2、成王,在位37年

3、康王,在位26年

4、昭王,在位51年

5、穆王,在位55年

6、共王,在位12年

7、懿王,在位25年

8、孝王,在位15年

9、夷王,在位16年

10、厲王,在位51年

11、宣王,在位46年

12、幽王,在位11年

(東周):

13、平王,在位51年

14、桓王,在位23年

15、莊王,在位15年

16、釐王,在位5年

17、惠王,在位25年

18、襄王,在位33年

19、頃王,在位6年

20、匡王,在位6年

21、定王,在位21年

22、簡王,在位14年

23、靈王,在位27年

24、景王,在位25年

25、敬王,在位44年

26、元王,在位7年

27、定王,在位28年

28、考王,在位15年

29、威烈王,在位24年

30、安王,在位26年

31、烈王,在位7年

32、顯王,在位48年

33、慎靚王,在位6年

34、赧王,在位59年

35、東周君,在位7年

四、秦朝,約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計16年,建都咸陽。

1、秦始皇,在位12年

2、秦二世,在位3年

3、子嬰,在位1年

五、漢朝,約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建都長安,歷214年;東漢都城洛陽,凡195年。

(西漢):

1、高祖劉邦,在位12年

2、惠帝劉盈,在位7年

3、文帝劉恆,在位23年

4、景帝劉啟,在位16年

5、武帝劉徹,在位54年

6、昭帝劉弗陵,在位14年

7、宣帝劉詢,在位25年

8、元帝劉爽,在位16年

9、成帝劉驁,在位26年

10、哀帝劉欣,在位6年

11、平帝劉珩,在位5年

12、孺子嬰,在位3年

(東漢):

1、光武帝劉秀,在位33年

2、明帝劉莊,在位18年

3、章帝劉炟,在位13年

4、和帝劉肇,在位17年

5、殤帝劉隆,在位1年

6、安帝劉佑,在位19年

7、順帝劉保,在位19年

8、衝帝劉炳,在位1年

9、質帝劉纘,在位1年

10、桓帝劉志,在位21年

11、靈帝劉宏,在位22年

12、少帝劉辨,在位1年

13、獻帝劉協,在位32年

六、三國時期,約公元一220年一公元265年。

(魏國):都城許昌。

1、文帝曹丕,在位7年

2、明帝曹睿,在位13年

3、齊王曹芳,在位14年

4、高貴鄉公曹髦,在位7年

5、常道鄉公曹奐,在位6年

(蜀國):都城成都。

1、昭烈帝劉備,在位3年

2、後主劉禪,在位41年

(吳國):都城今南京。

1、大帝孫權,在位31年

2、會稽王孫亮,在位7年

3、景帝孫休,在位7年

4、烏程侯孫皓,在位17年

七、晉朝,公元265年一公元316年分為西晉和東晉。

(西晉):都城洛陽、西安。

1、武帝司馬炎,在位25年

2、惠帝司馬衷,在位17年

3、懷帝司馬熾,在位5年

4、憨帝司馬業,在位4年

(東晉):都城今南京。

1、元帝司馬睿,在位6年

2、明帝司馬紹,在位3年

3、成帝司馬衍,在位17年

4、康帝司馬嶽,在位2年

5、穆帝司馬聃,在位17年

6、哀帝司馬丕,在位4年

7、廢帝司馬奕,在位6年

8、簡帝司馬昱,在位2單

9、孝武帝司馬曜,在位24

10、安帝司馬德宗,在位22年

11、恭帝司馬德文,在位2年

八、(十六國):公元304年至439年。

蜀漢、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夏。

九、(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1年。

1、南朝為宋、齊、梁、陳,建都南京。

2、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十、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西安。

1、文帝楊堅,在位24年

2、煬帝楊廣,在位12年

3、恭帝楊侑,在位1年

十一、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西安。

1、高祖李淵,在位9年

2、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

3、高宗李治,在位34年

4、中宗李顯,在位1年

5、武則天,在位21年

6、中宗李顯,在位5年

7、睿宗李旦,在位3年

8、玄宗李隆基,在位43年

9、肅宗李亨,在位7年

10、代宗李豫,在位17年

11、德宗李適,在位26年

12、順宗李誦,在位1年

13、憲宗李純,在位15年

14、穆宗李恆,在位4年

15、敬宗李湛,在位2年

16、文宗李昂,在位14年

17、武宗李炎,在位6年

18、宣宗李忱,在位13年

19、懿宗李漼,在位14年

20、僖宗李儇,在位15年

21、昭宗李曄,在位16年

22、哀帝李祝,在位3年

十二、五代十國:公元907年至960年。

1、五代: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2、十國:前蜀、吳國、楚國、閩國、南唐、荊南、南漢、吳越、北漢、後蜀。

十三、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分北宋、南宋。

北宋:(公元960——1127)

1、太祖趙匡胤,在位16年

2、太宗趙光義,在位22年

3、真宗趙桓,在位25年

4、仁宗趙禎,在位41年

5、英宗趙曙,在位4年

6、神宗趙頊,在位18年

7、哲宗趙煦,在位15年

8、徽宗趙佶,在位25年

9、欽宗趙桓,在位2年

南宋:(公元1127——1279)

1、高宗趙構,在位36年

2、孝宗趙昚,在位27年

3、光宗趙敦,在位5年

4、寧宗趙擴,在位30年

5、理宗趙昀,在位40年

6、度宗趙禥,在位10年

7、恭帝趙顯,在位2年

8、瑞宗趙昰,在位3年

9、趙昺,在位3年

十四、元朝:公元1279年至1368年。

1、世祖忽必烈,在位15年

2、成宗鐵木耳,在位13年

3、武宗海山,在位4年

4、仁宗愛育萬撥力八達,在位9年

5、英宗碩德八刺,在位3年

6、泰定帝鐵木耳,在位5年

7、天順帝阿速吉八,在位1年

8、明宗和世瑓,在位2年

9、文宗圖鐵木耳,在位5年

10、寧宗懿璘質班,在位1年

11、順帝託權鐵木耳,在位36年

十五、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建都南京,後遷北京。

1、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

2、惠帝朱允炆,在位4年

3、成祖朱棣,在位22年

4、仁宗朱高熾,在位1年

5、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

6、英宗朱祁鎮,在位14年

7、景帝朱祁鈺,在位7年

8、憲宗朱見深,在位23年

9、孝宗朱佑樘,在位18年

10、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

11、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

12、穆宗朱載垕,在位6年

13、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

14、光宗朱常洛,在位1年

15、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

16、思宗朱由檢,在位17年

十六、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都城北京。

1、世祖順治,在位18年

2、聖祖康熙,在位61年

3、世宗雍正,在位13年

4、高宗乾隆,在位60年

5、仁宗嘉慶,在位25年

6、宣宗道光,在位30年

7、文宗咸豐,在位11年

8、穆宗同治,在位13年

9、德宗光緒,在位34年

10、溥儀 宣統,在位3年

縱觀以上歷代皇帝在位時間表,不難看出:有的雄才大略,有的任人宰割;有的勤政愛民,有的聲色犬馬;有的逞強好戰,有的播愛四方。凡此種種,不以而足。

然而大浪滔沙,誰也阻止不了歷史向前的發展。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極不尋常的,可歌可泣的發展道路。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璀璨的中華文化如同耀眼的明星,永遠閃爍在世界民族之林。





龍湖夜話


如按每個帝王的起止時間就太繁瑣了,就以朝代為著眼點談點兒個人見解吧。

夏朝(前2070—前1600)由禹建立,經十四代十七王,大約471年,後被商滅。夏朝由禪讓制度變成世襲制度,是我國由民主走向專制的開端。

商朝(前十七世紀—前十一世紀),定都於殷,故又稱殷商。商共有三十一個王,被周所滅。商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期,特有的青銅文化在世界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

西周(前1046—前771年),由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位於今西安西北,故稱西周。我國以“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親屬和功臣,建立諸侯國,就始於此。

東周(前770—前256),都城由鎬京遷至洛邑,即今河南洛陽,共傳25王,歷時515年。前期諸侯爭霸,稱“春秋時期”,後期大國征戰,稱“戰國時期”。歷史進入東周,王朝已大大衰落,各諸侯國紛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周天子名存實亡。

秦朝(前221—前206),歷經三帝十五年。是我國封建集權制的開端。它結束了戰國時期的割據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對歷朝歷代都有極大地影響。

西漢(前202—9),由劉邦建立,定都長安,共有十四帝,211年。西漢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很快,初步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新朝(9—25)王莽建立,社會繼續發展。

東漢(25—220),由劉秀建立,定都洛陽,歷經12帝196年。東漢國力強盛,後期豪強勢力膨脹,導致軍閥混戰。

三國(220—280),是我國軍閥混戰的時期,這一時期,群雄爭霸,英才輩出,《三國志》多有描述。《三國演義》則更精彩。

魏國(220—265)共五帝。

蜀國(221—263)共二帝。

吳國(222—280)共四帝。

西晉(265—316)由司馬炎建立,定都洛陽,共四帝51年。

東晉((317—420),由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歷經11帝104年。東晉經濟文化發展很快,對江南的繁華貢獻很大。

隋朝(581—618),由隋文帝楊堅建立,共有五個皇帝。隋朝結束了中國分裂的局面,為唐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唐朝(618—907),由唐高祖李淵建立,定都長安,共22帝290年。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峰,它的文明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相當於當時的超級大國。

五代十國(907—979),從朱溫開始,先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總稱五代,與南方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國,合稱“五代十國”,這是一段分裂的時期。共50個王或皇帝,歷時93年。

遼(916—1125),是和北宋並存的朝代,由契丹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共有九帝210年。為我國北方的發展和民族大融合做出過很大貢獻。

北宋(960—1126),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歷經九帝167年,定都汴京。它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經濟文化,科技水平,商業活動,都很發達。活字印刷和指南針即誕生於此。火藥的應用更加廣泛。

西夏(1038—1227),由党項族夏太祖李繼遷建立,定都興慶府,今銀川,歷經六帝190年。是和兩宋並存的政權,為我國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金國(1115—1234),是由女真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的政權,歷經十帝120年。為我國北方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南宋(1127—1279),是北宋的延續,由宋高宗趙構建立,歷經九帝153年。為長江流域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明朝(1368—1644),由朱元璋建立,定都南京,歷經十六帝277年。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前期國力強盛,後期經濟衰退。失去了在世界的領先地位。明朝是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時期,但當時並沒有很好地抓住發展機遇。

清朝(1644—1911),是由滿族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歷經十二帝267年。清朝前期國力強盛,特別是康雍乾三朝,達到極限。由於閉關鎖國,自鴉片戰爭後,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到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國結束。

學習歷史,是為了總結經驗和教訓。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浩瀚的百科全書,中華文明,是全世界共同的財富。

事實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不是共產黨選擇了中國,而是文明偉大的中華古國選擇了共產黨,選擇了毛主席。

中國的明天更美好!中國的未來更強大!


一切都好181793280


我是初高中連續6年的歷史課代表勃勃,來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是夏朝到清朝的皇帝世襲時間表,你可以先看下。


一、夏朝,約公元前21一17世紀,國祚約400年。自大禹受舜帝禪讓,建立了夏朝,在位8年。兒子夏啟繼位後,變禪讓製為世襲制,自此,歷代王朝效仿。

1、夏禹,在位8年

2、夏啟,在位9年

3、太康,在位29年

4、仲康,在位13年

5、帝相,在位28年

6、少康,在位61年

7、帝抒,在位17年

8、帝槐,在位26年

9、帝芒,在位18年

10、帝洩,在位16年

11、不降,在位59年

12、帝扃,在位21年

13、帝廑,在位21年

14、孔甲,在位31年

15、帝皋,在位11年

16、帝發,在位19年

17、夏桀,在位35年


二、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一約公元前1046年,約600年,建都安陽

1、商湯,在位13年

2、太甲,在位33年

3、沃丁,在位29年

4、太康,在位25年

5、小甲,在位17年

6、雍己,在位12年

7、太戊,在位75年

8、仲丁,在位13年

9、外壬,在位15年

10、河亶甲,在位9年

11、祖乙,在位19年

12、祖辛,在位16年

13、沃甲,在位25年

14、祖丁,在位32年

15、南庚,在位25年

16、陽甲,在位7年

17、盤庚,在位28年

18、小辛,在位21年

19、小乙,在位28年

20、武丁,在位59年

21、祖庚,在位7年

22、祖甲,在位33年

23、廩辛,在位6年

24、庚丁,在位21年

25、武乙,在位4年26

26、太丁,在位3年

27、帝乙,在位37年

28、商紂,在位32年


三、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770年,又有西周和東周之分。西周建都西安,約300年;東周遷都洛陽,約500年。

(西周):

1、武王,在位7年

2、成王,在位37年

3、康王,在位26年

4、昭王,在位51年

5、穆王,在位55年

6、共王,在位12年

7、懿王,在位25年

8、孝王,在位15年

9、夷王,在位16年

10、厲王,在位51年

11、宣王,在位46年

12、幽王,在位11年

(東周):

13、平王,在位51年

14、桓王,在位23年

15、莊王,在位15年

16、釐王,在位5年

17、惠王,在位25年

18、襄王,在位33年

19、頃王,在位6年

20、匡王,在位6年

21、定王,在位21年

22、簡王,在位14年

23、靈王,在位27年

24、景王,在位25年

25、敬王,在位44年

26、元王,在位7年

27、定王,在位28年

28、考王,在位15年

29、威烈王,在位24年

30、安王,在位26年

31、烈王,在位7年

32、顯王,在位48年

33、慎靚王,在位6年

34、赧王,在位59年

35、東周君,在位7年


四、秦朝,約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計16年,建都咸陽。

1、秦始皇,在位12年

2、秦二世,在位3年

3、子嬰,在位1年

五、漢朝,約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建都長安,歷214年;東漢都城洛陽,歷195年。

(西漢):

1、高祖劉邦,在位12年

2、惠帝劉盈,在位7年

3、文帝劉恆,在位23年

4、景帝劉啟,在位16年

5、武帝劉徹,在位54年

6、昭帝劉弗陵,在位14年

7、宣帝劉詢,在位25年

8、元帝劉爽,在位16年

9、成帝劉驁,在位26年

10、哀帝劉欣,在位6年

11、平帝劉珩,在位5年

12、孺子嬰,在位3年

(東漢):

1、光武帝劉秀,在位33年

2、明帝劉莊,在位18年

3、章帝劉炟,在位13年

4、和帝劉肇,在位17年

5、殤帝劉隆,在位1年

6、安帝劉佑,在位19年

7、順帝劉保,在位19年

8、衝帝劉炳,在位1年

9、質帝劉纘,在位1年

10、桓帝劉志,在位21年

11、靈帝劉宏,在位22年

12、少帝劉辨,在位1年

13、獻帝劉協,在位32年


六、三國時期,約公元一220年一公元265年。

(魏國):都城許昌。

1、文帝曹丕,在位7年

2、明帝曹睿,在位13年

3、齊王曹芳,在位14年

4、高貴鄉公曹髦,在位7年

5、常道鄉公曹奐,在位6年

(蜀國):都城成都。

1、昭烈帝劉備,在位3年

2、後主劉禪,在位41年

(吳國):都城今南京。

1、大帝孫權,在位31年

2、會稽王孫亮,在位7年

3、景帝孫休,在位7年

4、烏程侯孫皓,在位17年

七、晉朝,公元265年一公元316年分為西晉和東晉。

(西晉):都城洛陽、西安。

1、武帝司馬炎,在位25年

2、惠帝司馬衷,在位17年

3、懷帝司馬熾,在位5年

4、憨帝司馬業,在位4年

(東晉):都城今南京。

1、元帝司馬睿,在位6年

2、明帝司馬紹,在位3年

3、成帝司馬衍,在位17年

4、康帝司馬嶽,在位2年

5、穆帝司馬聃,在位17年

6、哀帝司馬丕,在位4年

7、廢帝司馬奕,在位6年

8、簡帝司馬昱,在位2單

9、孝武帝司馬曜,在位24

10、安帝司馬德宗,在位22年

11、恭帝司馬德文,在位2年


八、(十六國):公元304年至439年。

蜀漢、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夏。

九、(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1年。

1、南朝為宋、齊、梁、陳,建都南京。

2、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十、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西安。

1、文帝楊堅,在位24年

2、煬帝楊廣,在位12年

3、恭帝楊侑,在位1年


十一、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西安。

1、高祖李淵,在位9年

2、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

3、高宗李治,在位34年

4、中宗李顯,在位1年

5、武則天,在位21年

6、中宗李顯,在位5年

7、睿宗李旦,在位3年

8、玄宗李隆基,在位43年

9、肅宗李亨,在位7年

10、代宗李豫,在位17年

11、德宗李適,在位26年

12、順宗李誦,在位1年

13、憲宗李純,在位15年

14、穆宗李恆,在位4年

15、敬宗李湛,在位2年

16、文宗李昂,在位14年

17、武宗李炎,在位6年

18、宣宗李忱,在位13年

19、懿宗李漼,在位14年

20、僖宗李儇,在位15年

21、昭宗李曄,在位16年

22、哀帝李祝,在位3年


十二、五代十國:公元907年至960年。

1、五代: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2、十國:前蜀、吳國、楚國、閩國、南唐、荊南、南漢、吳越、北漢、後蜀。


十三、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分北宋、南宋。

北宋:(公元960——1127)

1、太祖趙匡胤,在位16年

2、太宗趙光義,在位22年

3、真宗趙桓,在位25年

4、仁宗趙禎,在位41年

5、英宗趙曙,在位4年

6、神宗趙頊,在位18年

7、哲宗趙煦,在位15年

8、徽宗趙佶,在位25年

9、欽宗趙桓,在位2年


南宋:(公元1127——1279)

1、高宗趙構,在位36年

2、孝宗趙昚,在位27年

3、光宗趙敦,在位5年

4、寧宗趙擴,在位30年

5、理宗趙昀,在位40年

6、度宗趙禥,在位10年

7、恭帝趙顯,在位2年

8、瑞宗趙昰,在位3年

9、趙昺,在位3年


十四、元朝:公元1279年至1368年。

1、世祖忽必烈,在位15年

2、成宗鐵木耳,在位13年

3、武宗海山,在位4年

4、仁宗愛育萬撥力八達,在位9年

5、英宗碩德八刺,在位3年

6、泰定帝鐵木耳,在位5年

7、天順帝阿速吉八,在位1年

8、明宗和世瑓,在位2年

9、文宗圖鐵木耳,在位5年

10、寧宗懿璘質班,在位1年

11、順帝託權鐵木耳,在位36年


十五、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建都南京,後遷北京。

1、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

2、惠帝朱允炆,在位4年

3、成祖朱棣,在位22年

4、仁宗朱高熾,在位1年

5、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

6、英宗朱祁鎮,在位14年

7、景帝朱祁鈺,在位7年

8、憲宗朱見深,在位23年

9、孝宗朱佑樘,在位18年

10、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

11、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

12、穆宗朱載垕,在位6年

13、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

14、光宗朱常洛,在位1年

15、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

16、思宗朱由檢,在位17年


十六、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都城北京。

1、世祖順治,在位18年

2、聖祖康熙,在位61年

3、世宗雍正,在位13年

4、高宗乾隆,在位60年

5、仁宗嘉慶,在位25年

6、宣宗道光,在位30年

7、文宗咸豐,在位11年

8、穆宗同治,在位13年

9、德宗光緒,在位34年

10、溥儀 宣統,在位3年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皇帝在位超過50年的屈指可數,很多皇帝都是幼年繼位,雖然享盡人間富貴,同時也有很多受盡人間苦楚。很多皇帝並不是執掌國家的材料,也是被命運裹挾,登上了這個位置。從此生不由己,如果有來生,我希望他們都有快樂的同年,都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職業減肥營養師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按時間順序排列:



夏朝:關於這個時期,沒有考古證據來佐證,只存在於傳說或者古籍之中,我們暫且按一般認知來說,夏朝共歷時四百七十二年(也有說四百三十二年),我們不做考證,現在說一下在位皇帝:

禹(公元前2070-前2061年)

姒啟(公元前2057年-公元前2019年)

太康(公元前2018年-公元前1990年)

仲康(公元前1989年-公元前1977年)

相 (公元前1976年-公元前1949年)

后羿(不詳)

寒浞(不詳)

少康(公元前1908年-公元前1888年)

杼 (公元前1887年-公元前1871年)

槐 (公元前1870年-公元前1845年)

芒 (公元前1844年-公元前1787年)

洩 (公元前1786年-公元前1765年)

不降 (公元前1764年-公元前1746年)

扃 (公元前1745年-公元前1725年)

廑 (公元前1724年-公元前1705年)

孔甲 (公元前1704年-公元前1674年)

皋 (公元前1673年-公元前1671年)

發 (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652年)

桀 (公元前1651年-公元前1600年)

商朝:歷時約600年

商湯(公元前不詳-公元前1589年)

太乙 (公元前1588年-公元前1588年)


外丙 (公元前1588年-公元前1587年)

仲壬 (公元前1586年-公元前1583年)

太甲 (公元前1582年-公元前1571年)

沃丁 (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542年)

太庚 (公元前1541年-公元前1517年)

小甲 (公元前1516年-公元前1500年)

雍己 (公元前1499年-公元前1487年)

太戊 (公元前1486年-公元前1412年)

仲丁 (公元前1411年-公元前1401年)

外壬 (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1386年)

河亶甲(公元前1385年-公元前1377年)

祖乙 (公元前1376年-公元前1358年)


祖辛 (公元前1357年-公元前1342年)

沃甲 (公元前1341年-公元前1337年)

祖丁 (公元前1336年-公元前1328年)

南庚 (公元前1327年-公元前1322年)

陽甲 (公元前1321年-公元前1315年)

盤庚 (公元前1314年-公元前1273年)

小辛 (公元前1272年-公元前1270年)

小乙 (公元前1269年-公元前1260年)

武丁 (公元前1259年-公元前1201年)

祖庚 (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190年)

祖甲 (公元前1189年-公元前1157年)

廩辛 (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153年)


庚丁 (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145年)

武乙 (公元前1144年-公元前1110年)

文丁 (公元前1109年-公元前1097年)

帝乙 (公元前1096年-公元前1076年)

帝辛 (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西周):歷時約275年。

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1045年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08年

周康王(姬釗)公元前1007年-公元前982年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981年-公元前963年

周穆王(姬滿)公元前962年-公元前908年

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907年-公元前896年


周懿王(姬囏)公元前895年-公元前871年

周孝王(姬闢王)公元前870年-公元前862年

周夷王(姬燮)公元前861年-公元前854年

周曆王(姬胡)公元前853年-公元前841年

共和 (姬和)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

周宣王(姬靜)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

周幽王(姬宮涅)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71年

周攜王(姬餘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60年

東周:歷時約514年。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18年

周桓王(姬林)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

周莊王(姬佗)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齊)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77年

周惠王(姬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2年

周襄王(姬鄭)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19年

周頃王(姬壬臣)公元前618年-公元前614年

周匡王(姬班)公元前612年-公元前607年

周定王(姬瑜)公元前606年-公元前586年

周簡王(姬夷)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72年

周靈王(姬洩心)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45年

周景王(姬貴)公元前545年-公元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公元前520年-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姬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76年


周元王(姬仁)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69年

周貞定王(姬介)公元前469年-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41年

週考王(姬嵬)公元前441年-公元前426年

周威烈王(姬午)公元前425年-前402年

周安王(姬驕)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76年

周烈王(姬喜)公元前376年-公元前369年

周顯王(姬扁)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21年

周慎王(姬定)公元前321年-公元前315年

周赧王(姬廷)公元前336年-公元前256年



秦朝:歷時約15年。

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6年)

秦三世子嬰(公元前207年)也可不算

西漢:歷時約197年。

高祖劉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4年)

惠帝劉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7年)

呂后執政(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79年)

文帝劉恆(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3年)

景帝劉啟(公元前163年-公元前140年)

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6年)

昭帝劉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3年)

宣帝劉洵(公元前73年-公元前48年)

元帝劉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2年)

成帝劉驁(公元前32年-公元前6年)

哀帝劉欣(公元前6年-公元元年)

平帝劉衎(1年-6年)


王莽攝政(6年-9年)



東漢:歷時約195年。

武帝劉秀(25年-58年)

明帝劉莊(58年-76年)

章帝劉炟(76年-89年)

和帝劉肇(89年-106年)

殤帝劉隆(106年-107年)

安帝劉祜(107年-126年)

順帝劉保(126年-145年)

衝帝劉炳(145年-146年)

質帝劉纘(146年-147年)

桓帝劉志(147年-168年)

靈帝劉宏(168年-190年)

獻帝劉協(190年-220年)

三國:歷時約45年。

魏:

文帝曹丕(220年-227年)

明帝曹叡(227年-240年)

齊王曹芳(240年-254年)

貴鄉公曹髦(254年-260年)

元帝曹奐(260-265年)

蜀:

昭烈帝劉備(221年-223年)

後主劉禪(223年-263年)

吳國:

孫權(222年-252年)

會稽王孫亮(252年-258年)

景帝孫休(258年-264年)

烏程候孫皓(264年-280年)

西晉:歷時約52年。

武帝司馬炎(265年-290年)

惠帝司馬衷(290年-307年)

懷帝司馬熾(307年-313年)

愍帝司馬鄴(313年-317年)

東晉:歷時約103年。

元帝司馬睿(317-322年)

明帝司馬紹(322年-325年)

成帝司馬衍(325年-343年)

康帝司馬嶽(343年-345年)

穆帝司馬聃(345年-362年)

哀帝司馬丕(362年-366年)

海西公司馬奕(366年-371年)

簡文帝司馬昱(371年-373年)

孝武帝司馬曜(373年-397年)

晉安帝司馬德宗(397年-419年)

恭帝司馬德文(419年-420年)

隋朝:歷時37年。

文帝楊堅(581年-605年)

煬帝楊廣(605年-617年)

恭帝楊侑(617年-618年)



唐朝:歷時約289年。

高祖李淵(618年-626年)

太宗李世民(626年-650年)

高宗李治(650年-684年)

武則天 (684年-705年)

中宗李顯(705年-710年)

睿宗李旦(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

肅宗李享(756年-762年)

代宗李豫(762年-780年)

德宗李適(780年-805年)

順宗李湧(805年-806年)

憲宗李純(806年-821年)

穆宗李恆(821年-825年)

敬宗李湛(825年-826年)

文宗李昂(826年-841年)


武宗李炎(841年-847年)

宣宗李忱(847年-859年)

懿宗李凗(859年-873年)

僖宗李儇(873年-889年)

昭宗李曄(889年-904年)

哀帝李拀(904年-907年)

北宋:歷時約167年。

太祖趙匡胤(960年-976年)

太宗趙匡義(976年-998年)

真宗趙恆(998年-1023年)

仁宗趙禎(1023年-1064年)

英宗趙曙(1064年-1068年)

神宗趙頊(1068年-1086年)

哲宗趙煦(1086年-1101年)

徽宗趙佶(1101年-1126年)

欽宗趙桓(1126年-1127年)



南宋:歷時約149年。

高宗趙構(1127年-1163年)

孝宗趙昚(1163年-1190年)

光宗趙惇(1190年-1195年)

寧宗趙擴(1195年-1225年)

理宗趙昀(1225年-1265年)

度宗趙禥(1265年-1275年)

恭帝趙顯(1275年-1276年)

元朝:歷時約108年。

世祖(1260年-1295年)

成宗(1295年-1308年)

武宗(1308年-1312年)

仁宗(1312年-1321年)

英宗(1321年-1324年)

泰定帝(1324年-1328年)

天順帝(1328年-1328年)

文宗(1328年-1329年)

明宗(1329年-1332年)

寧宗(1332年-1333年)

順帝(1333年-1368年)

明朝:歷時約276年。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9年)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

成祖朱棣(1402年-1425年)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6年)

宣宗朱贍基(1426年-1436年)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50年)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

光宗朱常洛(1620年)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

安宗朱由崧(1644年-1645年)

紹宗朱聿鍵(1645年-1646年)

文宗朱聿鐭(1646年)



清朝:歷時約268年。

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1626年)

太宗皇太極(1627年-1643年)

世祖福臨(1644年-1661年)

聖祖玄燁(1662年-1722年)

世宗胤禛(1723年-1735年)

高宗弘曆(1736年-1795年)

仁宗顒琰(1796年-1820年)

宣宗旻寧(1821年-1850年)

文宗奕詝(1851年-1861年)

穆宗載淳(1862年-1874年)

德宗載湉(1875年-1908年)

無廟號溥儀(1909年-1911年)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一一回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