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经历了几十天的全力“战疫”,这个春天来的十分不易。虽然国内疫情趋于好转,但看到不容乐观的国际局势,依然很是担忧。

还好,在“等春天”的过程,有电影,有文学,也有歌声,今天再次推荐一些和当下情形最为特切的电影--《流感》《传染病》,重温影视中的小国到世界范围内的流感疾病,似乎很是合乎时宜了。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电影《流感》海报


《流感》是由金成洙编导,张赫、秀爱主演的一部韩国灾难惊悚电影:一场突发而来的流感,听似普通却致命,在大面积感染,时间短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尽显人性的善恶。


“初识不解曲中意,再闻已是曲终人。”用来形容二刷后的心境再合适不过。电影《流感》运用极有张力的镜头表现了疫情爆发初期官员的自私与不作为,为了政治前途忽视医生的警告;城市封锁后民众的恐慌和混乱;周边城市居民的紧张与排斥……。虽然电影情节不乏夸张的成分,但整体上反映了面对疫情的众生百相,尤其在当前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电影中存放尸体的停车场


不同于好莱坞灾难片追求特效吸睛,韩国电影另辟蹊径,选择了以人文为核心的道路。而人文元素也是韩国影片最为擅长的部分:母亲对女儿的爱,作为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大爱,男主对女主的追求,作为警官的使命……小爱与大爱之间的反复缠绕纠结,在国家流感疫情逐渐升级中,更让人揪心。再类比到近来的新冠疫情,便可以理解,人性的纠结中做出的选择,更显得弥足珍贵。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民众游行 对抗政府


除了人性,电影《流感》中可圈可点的还有很多,比如,片中震撼人心的大场面--疫情无法控制便选择焚烧,那个焚烧池中大家面对死亡时的挣扎和在焚烧池中努力找寻小女孩的男主形成强烈对比;在大家转移到安全区时非人性甚至满是暴力处置的情景;在大家选择示威以和政府对抗的过程……种种画面都足以让我们内心一颤。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女儿为找妈妈在示威人群的前面


“灾难片无疑是悲剧的一类表达形式,而悲剧将美好的东西给打碎的意义则在于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反思和警醒。”我想,虽然这些情景极度夸张,但打破后让我们反思,这就是其中的奥义吧。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女主的社会责任 医护人员的代表

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大,由国家到世界范围,要推荐重温的另外一部影片就是2011年威尼斯电影节展映电影 灾难电影《传染病》。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电影豆瓣评分7.0

电影的英文名Contagion,意思接触性传染病,电影中虚构出了一种类似于SARS的致命病毒,依靠空气就能传播。从明尼阿波利斯到芝加哥,从伦敦到巴黎,从东京到香港,病毒跨越国界,最终感染全球人类。

电影真实的模拟了高危传染病爆发的场景,很多情节和新冠爆发时所发生的悲剧重合。所幸最后在医护人员和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研制出了疫苗,战胜了病毒。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电影《传染病》场景


重温《传染病》,会觉得这是一部很神奇的电影,一个大导演拍的讲流感的“灾难片”,找的都是最大咖位的演员,比如马特达蒙(谍影重重男主)、凯特·温斯莱特(泰坦尼克号女主)、裘德洛(不需要解释)等。但因为线索太多,涉及面太广,全片叙事不咸不淡,各方面力度就显得不够,仿佛纯粹依靠全明星阵容撑起。2011年上映的时候,骂声一片。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片中凯特 温斯莱特依旧吸睛


结果谁曾想,这部片子竟然在9年后的今天大火了,而且让你我看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里面描述的一开始大家不当回事,到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到不知道怎么办,到全面恐慌,再到疫苗被研制出来。当下疫情的一步步走向,似乎完美复刻了电影中的情节。片中的事大多发生了或者即将要发生,提供了现实映照,观后甚至会希望它再全面再琐碎一些,来把这些天看到和想到的一切逐个填满。当电影里的故事真的发生时,对个体和情感的关注变得那么渺小,只是希望这一切早点结束,就像那个干脆给自己扎一针以加快疫苗确认的女科学家一样,这样她就可以无障碍地亲吻自己的父亲。


重温《流感》《传染病》:“等春天”的路上有电影相伴

片中场景


真是应了网友的一句话:“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你我都是这场灾难中的幸运儿,但在等春天到时期,通过这两部灾难电影,似乎可以看到影中的我和你。#头条观影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