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遇騙不慍,奇門遁甲

遇騙不慍

湖州人朱新甫,咸豐庚申年,為了躲避刀兵,借住在吳江縣的莘塔鎮。

有一次去茶館喝茶,看到一個人扶老攜幼,對著一個老翁磕頭。一邊說一邊哭,非常悽慘的樣子,老翁卻無動於衷。朱某有點好奇,就走上前去問。跪著的人說:“我和這個老翁都是鹽城人,我去年帶著家眷來這裡賣鹹魚,被強盜打劫,幸虧沒有傷到家人,沿街乞討活到現在。這個老翁今天要回鹽城,求坐他的船一起回去,他不同意。想到一家老小要餓死他鄉,不由的哭泣。”老翁說:“帶著你們也可以,但是一千多里路程,途中吃飯等費用得七八千錢,我也是小本買賣,負擔不起呀。”

朱某很可憐他,就拿出六枚洋錢送給了這個人。那些人走後,茶館裡有人嘲笑他說:“你被騙了,老翁和那家的七個人都是一夥的騙子。”朱某不相信。

一天晚上,到河邊溜達,看到有個帶篷的船停泊在岸邊。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遇騙不慍,奇門遁甲

船艙裡笑語喧譁。隔著窗戶偷著窺探,原來是跪地求救的一家人和那個老翁,他們喝酒談笑,非常融洽快樂。朱某這才知道茶館的人說的是真的,不由大怒,轉念一想,他們是騙人,但我的確是在做好事啊,對我有什麼傷害呢?於是不加理會,自行離開。

過了五個月,賊寇到來,百姓紛紛逃命,到了河邊,岸邊沒有船,百姓死傷甚眾。朱某和妻子正彷徨無措,忽然看到一個小船,划船的正是以前的那個騙子。朱某大聲呼喊,那個人就把夫妻二人接到船上救走了,朱某送了很多錢感謝他。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遇騙不慍,奇門遁甲

【原文】湖州人朱新甫,於咸豐庚申歲避兵吳江縣之莘塔鎮。偶坐茶肆,見有一人扶老攜幼,叩頭於五十餘歲一老翁前,且哭且言,情狀甚迫,而老翁夷然不顧。朱怪而問之,曰:“吾與此翁,皆鹽城人也。吾去歲挈眷屬,操小舟,來此賣奄魚,為賊所劫,一家七口,幸而不死,乞食為活。今遇此翁適將北反,求附其舟,此翁不許。行將作他鄉餓莩,是以悲耳。”翁曰:“附舟可也,然自此至家鄉千餘里,爾一家七口,途中食用須錢七八千,吾亦小經紀人,豈能任歟?”朱惻然憫之,即探囊取洋錢六枚付此人,乃謝而去。茶肆中有人笑曰:“君受其欺矣。此七人者與老翁皆一黨也。”朱猶未信。一夕,有事於河干,見數小舟泊焉,篷窗之下,酒餚羅列。窺之,即向之哭而求者,而老翁亦在焉,正共飲啖,談笑甚樂。朱始知肆中人之言不謬,初甚怒之,繼而笑曰:“彼自[B220]言,我則不失為義舉,庸何傷乎!”越五月,寇大至,居民逃避,臨河無舟楫,死者甚眾。朱與妻孥正傍徨水次,忽見一小舟,其操舟者即前所遇鹽城人也,呼之即至,載與俱免,復厚酬之。



奇門遁甲

我家鄉的乾元寺,在吳羌山下,背靠高山,面對大河,和縣城隔河相對。寺前有條大路,但是過往的人很少。

我的同鄉某人,和朋友一起在廟裡讀書。他的朋友喜歡學習奇門遁甲等方術,某人經常嘲笑他。

那個朋友曾經在有月亮的夜晚,拿出一把劍來,二尺多長,閃閃發亮。在樹下揮舞,覺得空中有細小的東西簌簌的落到地上。舞完劍,撿起地上掉落的東西觀看,原來是很多細樹枝,被劍砍的一樣長短。某人非常驚訝,想拿過劍來仔細觀看,朋友說:“劍有神光,你要是拿著,恐怕對你不利。”仍然裝到匣子裡。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遇騙不慍,奇門遁甲

一天黃昏,二人在山門外散步,朋友笑著對他說:“你經常笑話我學習奇門遁甲之術,今天想看看我的法術嗎?”於是在大路中間畫了一個圈,直徑能有一丈。又找來幾十塊磚瓦碎石,分成八份,排列在圈外。過了一會,有個賣糖的白衣小販,挑著擔子,拿著小鑼從這裡路過,走到了圈子裡。朋友說:“看吧,他要危險了,馬上就會摔倒。”話音還沒落,小販踢到石頭摔倒了,磕碎了貨物,還傷了膝蓋。在地上坐了很長時間才離去。某人問其原因,朋友說:“我佈下的是武侯八卦陣,今天是火日,小販的衣服和拿的小鑼都屬金,而且從驚門進來,從傷門出去哪能不摔倒呢!”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遇騙不慍,奇門遁甲

第二天,某人又讓朋友佈陣,還沒佈置完,就聽到對岸的城牆上有人厲聲呼喊朋友的名字,說:“你又在這惡作劇嗎?”朋友馬上跪下說:“不敢,不敢。”聽那個人的口音,像秦地人。遠遠的看著,好像臉很黑,眼睛很大,身體都被牆垛擋著,看不見。因為太遠,面目也不是看的很清楚,而且接著就離開了。某人把朋友扶起來,只見他面如死灰,戰慄不已。問他,只說:“是我師父。”別的啥也不說,告別了某人,迅速離開了,最後也不知道他師傅是誰。

【原文】吾邑乾元寺,在吳羌山之麓,背山而面河,隔河則縣城環峙若屏幛然。門前有大道,然地僻山空,過者絕少。邑人某君,與其友讀書寺中,其友喜習陰符奇遁之術,某恆非笑之。友嘗於月夜啟匣,出一劍,長二尺餘,晶瑩奪目。持而舞於樹下,覺空中有細物簌簌落地上。舞畢,拾視之,乃樹之細枝也,修短若一。某異之,欲把其劍,友曰:“劍有神光,觸之恐不利於君。”仍匣之而寢。一日薄暮,散步於三門外,友笑謂某曰:“君常笑我讀奇門書,盍一觀我技乎?”乃中立於路,畫地作圈,徑可丈餘;取瓦石數十塊,分而為八,排列圈外,坐而俟之。少頃,有一人衣白衣荷糖擔,手執小鑼而來,走入圈中。其人素所識也,友曰:“殆矣,此人將蹶!”言未竟,果觸石而顛,碎其所齎,且傷於膝,坐地良久乃去。某問故,曰:“吾所布者,武侯八門陣也。今日支幹皆火,而其人所衣所持悉屬金,且入驚門,出傷門,能無蹶乎!”翼日,某又請為之,佈置未已,忽聞對岸有人從城上厲聲呼其友姓名,曰:“汝又在此惡作劇乎?”友遽伏地叩頭,曰:“不敢,不敢。”聞其聲,似秦人也。遙望之,其人面,而目甚大,餘為雉堞所蔽,且相距甚遠,不甚了了,須臾便去。某扶其友起,面色如死灰,戰忄慄不已。問之,但曰:“我師也。”詰其姓名,不告。後其友旋辭去,終莫知其師為誰也。

《右臺仙館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