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說到擇校,真是一個大問題。

而在這個問題上,不同城市的情況其實很不一樣。比如普遍的觀點來說,北京還是公立好,上海相對就私立更強,而好的國際學校就穿插在不同的城市裡,似乎也沒有太絕對的高下之分。

看看日曆,最近也快到了小學入學招生的季節了。說實話,一年前在給潼小主選擇小學時,我還真是在內心糾結了很久。

公立小學吧,我們戶籍對應的學區房其實非常好,全市排名前幾,但因為距離現在我們住的地方實在太遠,上下學估計單程會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搭在路上。要去那邊住的話,大家都知道學區房都不大,我又不太想犧牲家庭住宅條件。

私立學校吧,天津的情況有些特別,好的民辦基本都是top幾那幾所公立校的“合辦校”,本質還是體制內的學校。但是,升學率普遍高於公立,課業壓力極大,錄取難度也難於上青天。

國際學校嘛,這裡的確還有挺不錯的國際學校,身邊的人也都以為我們會選擇國際校,但說實說,讓我這麼早就替潼潼決定“以後不走體制內路線”,不要國內學籍,我覺得也是對她不公平。另外,純國際學校需要外籍身份,對我們來說,更換國籍可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

還有很少一部分“雙語校”,夾在前面三類的學校中間,位置稍有些尷尬。它們一般都是主打某國教育路線(加拿大、英國、美國等),再結合國內的義務教育課程,等於兩邊兼顧,也有學籍,也不需要外籍就能上,但口碑沒有特別出色的。

北京上海杭州之類的城市還有一些“創新學校”,有各自主打的特點和路線,也是不少觀念新潮的家庭會考慮的方向。可惜,天津這片土壤沒有。

最終,權衡利弊之下,我們還是選擇了一所離家不算太遠的私立校。這大半個學期的磨合下來,當然肯定有我覺得不理想的地方,但倒也讓我對現行的體制內教育多了些瞭解(自己小時候唸書時,還真沒這麼仔細全面的琢磨過)。

一些以前我覺得“簡直不可理喻”的學習方法,現在細細看來其實也有它的道理。說真的,這經歷也讓我對體制內教育的看法有了不小的改觀。

當然我還是做不到完全認同。尤其是對於一些在學習以外的日常管理模式,實在無法真心認可。

我就是時常“奢望”:

“如果有學校可以兼具國內教育的學科基礎紮實和國際教育思維多元靈活這兩者的優勢,該多好。”

對潼潼的路線規劃,我是想等她再大一點,跟她一起考慮的。在體制內的優勢就是“還有得選”,以後真想轉雙語、國際,都不難;或者就一直走現在的路子,中學去考好的國際部也是一條路。

真沒完全確定,還是要看接下來她自己的發展情況和想法,來選適合她的路線。等到太晚再決定肯定不行,但小學這幾年的時間還是花得起的。

畢竟,如果我們想看一個決定是否正確,都是需要時間和親身體驗的,路還長,走著看吧。

今天下面的這篇文不是小暖來寫,是工作室小夥伴Anita給她大女兒擇校經歷的分享,希望她的心路歷程,也能給還在猶豫的朋友一定的參考。

當然,擇校真是完全私人化的事情。沒有最完美的學校,只有在現有條件下,最適合你的學校。

想清楚這一點,或許也就不會那麼迷茫了。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擇校記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家的情況。

我是天津人,從小被老師評價為“聰明但不用功的孩子”。一路走來沒有太大風波,一直認為“人的成長不是隻有讀書一條路可走”,英國金融碩士畢業後去了外資銀行,總被先生評價為“假情懷”。

隊友“老學究”是河南人,在千軍萬馬的高考大軍中“搏殺”出來,屬於高考的直接受益者。相信“人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不可以”,“迷信”公立學校的絕對權威。在外企工作,常年空中飛人。

我們家兩位小公主都出生在美國,是當年“老學究”在美國工作時,我們在美國生下來的。

就我倆那陣的工作,基本等於週末在機場相會的那種,要照顧女兒,真是想都別想。於是,姥姥、姥爺承擔了照顧孩子的主要責任。

所以,大女兒的學前階段,我倆一直秉承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孩子沒有上過早教,也沒有上過什麼興趣班,過了一個“放養式”的童年。

直到,我們遇到了擇校的選擇。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01

以2:1投票勝出的國際校


說到“擇校,我們之前還真沒認真想過。

就是有時會利用假期帶大女兒出去,順便就在美國、泰國都上過短期的幼兒園,她都挺喜歡的,語言方面也能接受並快速適應。

轉眼到了大女兒五歲,該考慮擇校問題了。在問她的意見時,發現她一直對美國和泰國的幼兒園念念不忘。而在天津,一些只招收外籍子女的”國際學校“不論是辦學理念、課程設置還是授課模式,都非常接近我們曾經去國外遊學的學校。

女兒聽說天津也有類似的國際學校,高興到不行,可“老學究”卻一直搖著頭強調:

“一個讓孩子們都高興的學校,那家長就會很擔憂了!”

而我當然是站在女兒這邊的了。所以,最終的投票結果是2:1。最終,一家人約定,先上一年國際學校試一試,如果不行,就再換學校。

於是,女兒連面試都沒用,就非常順利地進入了一家主打英國教育路線的國際學校就讀。

這裡要說一下,英式的教育體系和國內有所不同,孩子從5歲開始上一年級,因此女兒在她5歲那年的9月,成為了這所國際學校的一名小學生。

女兒所在的一年級一共有2個班,但是都沒有到滿額的16名學生。每班配一名主班外教老師,一名中方助教老師,語文、藝術、音樂等課程要到特定教室去上,上課的時候兩位老師一般不隨班。

學校會把班裡的孩子分到不同學院(類似哈利波特里說的那種),定期還會有各學院學生排名分享,讓大家不僅認識自己班的小朋友,還能認識其他年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而一年級的這兩個班也經常混在一起上課,界限不明顯,所以上課模式是完全不同於體制內學校的。

總之,這一年裡,女兒非常開心。學校不給她們壓力(畢竟才相當於國內幼兒園大班),那姥姥姥爺也沒壓力,我們倆身在北京工作也很輕鬆。

我本以為,日子可以一直這樣下去。可時間長了,還是有些問題浮出了水面。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02

考慮到女兒的中文,我們“掉頭”了


女兒在國際校上了一年學,感受也是不少。

對於我們來說,最欣喜的收穫是,女兒變得更加外向和自信,敢於說話了!

要知道,女兒原來的性格可是有些內向的,和小朋友相處時也不太善於表達。

我和老學究聊,感覺女兒這樣的變化可能和學校平時習慣做的“小組溝通”、定期的“項目展示”有直接關係。而國際學校開放多元敢做自己的校風,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讓她變得更加自信。

當然,除了收穫,也有不滿和焦慮。

一是學校的溝通方式。

在國際學校這一年裡,我們與老師的溝通全部都是通過郵件(這的確是常見的國際範兒),或者自行通過學校官網對孩子成績、學校活動安排進行查詢。每個學期結束都會有家長會,家長能和老師面對面溝通一下孩子的在校情況,而我一般還會單獨約個和中文老師的面對面溝通。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每次我向老師詢問女兒的情況,或者一些關於女兒近期表現的提問,得到老師的回覆一般都是:

“很好,很好,一切都好,沒問題的,我們會幫她的,不要著急,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一來二去,我都不想再問了。這樣的溝通,其實我本心是不太滿意的。我是希望能從老師那裡獲得更多孩子在校的表現和信息,也希望能就孩子的問題和老師有更多、更深入的探討。

可惜這一點,的確有點難。

除了這一點,還有一件在學校發生的小事,也讓我有了心結。一次,女兒課間在學校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整個人栽在了塑膠跑道上,一張臉在跑道上來回摩擦,結果只是路過的校長帶她去了醫務室,並讓保健醫生通知家長早點來接。

期間沒有任何老師跟我們介紹過當時具體情況,而且大家也都覺得這是件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我郵件問詢了主班老師,她也說不太清楚,在我給女兒請了2天假之後,也沒再問起過女兒的傷情,就彷彿整件事完全沒有發生過。

我自問已經算是“心大”的家長了,也覺得小朋友玩耍受點小傷很正常,但是學校和老師這樣“淡定”的態度,還是讓我覺得是有點不舒服的。

後來有一次和女兒的芭蕾老師聊天,也聽她說起

外籍老師對某些事情的認知的確與我們不同。

她家兒子在英國上中學,開學前由學校組織一週郊遊活動,第一天孩子就在活動時摔傷了,整個手腫得像豬爪,隨隊校醫大概檢查過後,初步排除了骨折,就給孩子包紮後繼續參加活動了。

後來還是孩子和家長在打電話時提到了這件事,作為芭蕾舞首席的媽媽,對這類損傷非常敏感,特地給帶隊老師打電話,提出要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校方這才派車帶孩子去鎮上醫院拍了片子(在山裡活動),最後的檢查結果是輕微骨裂。

而學校對這件事的態度就是比較淡然,他們覺得也不用和家長特別溝通和報備。

其實想想有時看到外國媽媽們帶孩子的方式,我們或許也可以理解,估計在她們心中,這確實不是什麼大事件,但如果是比較在意這方面的家長,在擇校時還是需要慎重考慮雙方差異的。

當然,這兩件事只是讓我內心起了隱隱的焦慮,最終促使我做出改變的,是關於中文的學習。

有一天,母親和我複述了一段她與女兒的對話:

“姥姥,我想放棄中文了,太難了,尤其漢語拼音,完全搞不懂,和英文又像,我還是算了。”

姥姥問:“那其他小朋友呢?”

“她們不想上中文課就說不舒服,老師就會讓她們去醫務室休息,好多人都是,老師也不管。”


聽完這段對話,我的內心真是……一言難盡啊~

這所國際學校一年級一週有2節中文課,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從拼音開始教起。相對其他傳統學校,這個強度可以說微不足道了。

姥姥和我說,女兒已經提了好幾次要放棄中文,還向我詢問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改變女兒的想法。

我也找過老師給女兒專門輔導中文,畢竟單靠在學校那點學習中文的時間真的感覺不夠,必須需要額外的補習,但是補習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排除是個例,畢竟存在個體的差異,但大部分情況下來說,

學好一門語言不僅靠天賦,還必須要有大量的累積。

我又向周圍上外籍國際學校的朋友瞭解了一下情況,發現在上海法語學校的朋友也有類似困惑。

她家孩子三年級,但是路上的標牌漢字基本都不認識。前兩天去上了節武術課,教練讓大家起立鞠躬,只有他和他同校的小夥伴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老母親在旁邊狂喊stand up才起立。至於後面老師講的什麼武德,完全是在聽天書。

這孩子其實非常熱愛學習,也有語言天賦。在家裡完全沒有學習法語的語言環境的情況下,法語成績秒殺一眾法國孩子,還自學了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梵語,英語更是早已當做母語一般。儘管孩子自己有時還會找視頻自學中文,但就是這樣一位學霸君,還是栽在了中文上。

我和朋友都認為,中文其實在各種語言中,也算是比較難學的了。作為中國人,在孩子學習的最初階段,還是應該讓孩子把中文紮紮實實學好。

在這樣的想法下,我對國際學校打了退堂鼓。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03

換哪去?公立?私立?雙語?


即使很打臉,我還是誠實地把想法和“老學究”談了,隊友聽了立馬揚眉吐氣,那兩天在家說話都高了2個八度,聲音也愈發得抑揚頓挫:

“我就說嘛,還是公立學校好吧!”

“幾代人的成熟經驗和成功案例,況且你們天津高考錄取分數線又低,這還有什麼可選的!”

好在,我父母住的房子對口的學校是和平區一所著名公立小學,才讓我在家終於又挺起了腰桿。畢竟,和平區的教育資源,全市第一嘛。

“和平傳統名校,升學率不錯,走路過去10分鐘,每天接送上下學,中午回家吃飯都很方便,就它了!” 兩人叨咕半天,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也有朋友向我們提議不如去讀民辦私立學校。但說實話,我和隊友都覺得如果走體制內的路,倒不如選傳統公立名校,教學質量也不錯,壓力相對沒有那麼大,入學簡單,接送方便。

私立學校競爭激烈,萬一女兒成績一般,就怕她在國際學校這一年來好不容易培養的一點自信,又會很快被消磨掉,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小暖注:你們這排除的還挺乾脆……對,這私立學校的“慘烈”環境就是潼小主和我現在每天正在面對的……)

但當我們去這所知名的公立小學諮詢時,想法又發生了變化,就連一向支持公立的“老學究”也產生了動搖。

那是某個冬天的週二早晨,我和隊友倆人特地一起請假去學校諮詢。

之前在沒摸到門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去過一次,但因為不是學校的固定接待日,吃了閉門羹。

我記得2月底3月初的天津還很冷,學校門口早早就排起了長隊。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每次只接待一位家長,其他家長需要在學校外等待。

大冷天的,我和隊友在學校門口跳腳了將近一個小時,才終於輪到我們。而門衛大手一攔,一家只能進去一個,我倆面面相覷:誰去?那麼冷的天,拋下戰友是不是有點不太厚道?

還沒等我倆假惺惺地謙讓完,門衛師傅已經不耐煩地催促我倆:“要不你們後面排隊商量去,先讓別的家長進!”

開玩笑!我們都等了一個小時了呀!

於是,我非常沒有義氣的把隊友扔在了外面,頭也不回的穿過了操場。

在回去的路上,一向堅定的“老學究”開始向我吐槽,他說發現在外面等待的這一個多小時裡,除了上體育課的班級,課間休息時竟然沒有孩子出來在操場上活動。

雖然天氣的確冷,但孩子們也不至於身嬌體貴到如此地步,看來還是學校管得太嚴了!

(小暖再注:咳咳,你們這從國際學校出來的人不明白我們的苦,不知道天津的體制內小學,甭管是公立還是民辦,基本小學前三年的課間休息時間都不讓孩子們出去的麼?哭。傳說是因為孩子小,出來活動怕受傷,於是捨棄戶外活動。順便吐槽。)

回過頭來想一想,學校連對家長諮詢都要求那麼嚴格,這以後孩子在學校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說到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閨蜜推薦我去一家“雙語學校”看看,說她家姑娘在一個國際幼兒園上了2年後,大班轉到了這家雙語校,上了一年覺得很不錯。我馬上向隊友提議:“你說的對,不然我們去看看雙語?”


沒成想,人家答應了!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04

國際雙語學校,“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天津的國際學校中,有一些只招收外籍子女,還有一部分屬於私立雙語,也招中國孩子。我們想去看的這所學校,就屬於私立雙語國際學校。

對於私立雙語學校,其實我之前還是有些成見的。我一直認為這些都是“有錢”家長們的選擇,孩子以後也都是準備出國的。相對來說也許教學風格就會不太一樣,我也擔心攀比會比較嚴重。

有這個念頭之後自然也是先打聽,發現身邊有同事的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到雙語,問起原因,一是對公立學校教育理念和家校溝通的困惑,二是吐槽公立學校裡孩子之間的攀比。

既然如此,作為我最後一個備選項,我還是決定“眼見為實”,到學校親自參觀瞭解一下再說。

在徵得女兒的同意後,我們一家三口預約一起去這所雙語學校參觀。進去之後發現,作為私立學校,學校的硬件上肯定是沒話說,而更讓我驚喜的,是學校里老師和孩子的狀態和精神面貌。

每個孩子臉上的表情都是開心的,看見不認識的人會大聲說“客人好!”看見老師,不管認不認識,都是開心的喊“老師好!”而每個老師看見你,都會和你微笑的打招呼,不是英式學校那種骨子裡透著矜持的微笑,是開懷的、真誠的笑。

學科設置方面,語文、數學都是跟著義務教育的課程和大綱走,中教上課;英語分兩門課,教材都是劍橋少兒,外教講口語聽力,中教講語法,每天中外教的英語課各有一節。

學校課後活動安排也挺豐富,食堂每天提供早餐和午餐,還有校車接送服務。女兒參觀了校園之後說挺喜歡,而且這所學校還有她兩個最好的朋友,便打算在

“在這裡上上試試”

此時,女兒已滿6歲,雖然在國際學校已經上了一年的一年級,但按照國內小學的安排,這時才是正經需要考慮入學的年齡。而隊友“老學究”也對這所雙語校出奇的滿意,所以一家人在參觀回來的路上,愉快地做出了換學校的決定。

這所雙語學校的入學要求是外籍及天津市戶籍均可,對於非本地戶籍的孩子,可以提供與孩子在同一個戶口本上的家長在本地的在職證明,及天津一年以上的社保繳費記錄。符合條件報名後,會統一安排面試。

面試包括中文認字、數學題,還有英語單詞,比如一些關於動物的名詞之類的,女兒面試出來自我感覺還是非常不錯的。

大概半個月後,我們就收到了學校錄取通知書,一切都順利得超乎了我的想象。於是,在姐姐6歲的那年9月,她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一年級。

直到現在,她還在這所私立雙語學校讀書,已經上三年級了。

每天回來都很開心,作業適中,基本一個小時內能完成。每週有英語測試,每月月考,老師抓得緊,但基本不會給家長佈置作業。

有時家長們還會集體去和老師提意見,逢年過節靈光一閃給老師送點東西,都被退了回來,還有老師感謝的微信:“心意收到了,謝謝!”

如果有事請假,老師會利用課餘、課間操時間主動給孩子補課。每次考了試,如果有退步,老師會私信家長提醒注意,但最後都會強調“我會抽時間幫她補習這部分的”。至今,我家還一直保持課外補習班只有英語的節奏。

而學校課餘安排的活動,也秉承著自願參加的原則,如果孩子不想參加也沒有任何問題。

這三年裡姐姐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了創意美術、彩陶、4D、輪滑、國際象棋、小提琴。有一些堅持的很不錯,比如國際象棋已經拿到六級棋手證書,而小提琴也在和老師繼續學習中,不緊不慢,一切都剛剛好。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以上就是我們一波三折的擇校經歷。

雖是個案,但回想起來,我覺得最寶貴的經驗就是:不能盲目相信“名校”,也不能帶著成見的對不瞭解的學校“想當然”。

每個學校都有長處,也都有遺憾。要看自己需要什麼,想讓孩子走哪條路,更看重什麼

有人覺得擇校是瞎折騰,有人卻是樂此不疲,關鍵還是在於你想要什麼,想達到什麼結果。

順其自然,船到橋頭自然直是種觀點,未雨綢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是種想法,最終都是對自己對孩子的一個交待。

有時覺得不夠,有時又覺得其實這樣就可以了。那你呢,你想要什麼呢?


-END-


小學擇校記:讀了一年國際學校後,我給女兒轉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