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满 :杨派《洪羊洞》的表演艺术


张岳满 :杨派《洪羊洞》的表演艺术


  一、“杨派”代表剧目《洪洋洞》的历史沿革

  《洪羊洞》故事情节取材于《杨家将演义》,讲述杨延昭命孟良前往辽邦洪羊洞盗取其父杨继业骸骨,不料焦赞暗随。因洞内黑暗,孟良误疑焦赞为敌将,用斧将其劈死,发现后懊悔不已,将盗得遗骨交老兵程宣送回,遂自刎洞外。杨延昭见程宣搬回令尊骸骨已悲痛不已又闻焦孟二将双双身亡,惊痛万分,病势益重,与八贤王、母妻诀别后而死。

  《洪羊洞》为京剧老生各流派均擅演的剧目,现尤以谭、余、杨派演法多见于舞台。剧中主要人物杨延昭的唱腔均为二黄板式,上板唱段不多,但散板、摇板份量在老生二黄唱腔剧目中数量最多。此戏之所以能够成为杨宝森先生的经典代表剧目,一则源于该戏唱腔、念白结合剧情及舞台意境,最能够体现杨派唱腔苍劲醇厚、大含细入的艺术特色,同时,杨宝森毕生致力于该戏舞台实践和总结提高,使该戏的杨派艺术特色日臻完善并最终自成一格。


  二、《洪洋洞》的唱念风骨

  《洪羊洞》唱念份量均衡,没有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唱腔,其做功表面看来也不甚繁难,剧情也算不上一波三折,因此该剧虽称不上大而复杂,但若能求得“演好”二字却极其困难,非一般功力所能驾驭。京剧老生行当中,依据杨派路数出演该剧杨延昭角色,尤其应注重加以领会其中与众不同的细节内涵,演来才能既贴合剧情戏理,又突出流派特色,淋漓展现而无卖弄之相,含蓄内秀也绝非温吞平庸的感觉。以下,试从杨派唱、念、做、表等艺术特色方面对《洪羊洞》剧中杨延昭人物角色加以分析阐述。


  演好《洪羊洞》中杨延昭,首先应遵循角色塑造艺术的普遍规律,即对剧情的通透了解和对饰演角色、配演角色的深刻体验, 领会其不同环境、场次下的人物内心及所应体现的外在表相。此剧杨延昭的塑造, 从唱念到身段, 不能仅以卖力、强弩而取胜, 而必须体会入微, 举手投足皆以“戏中举止”为出发点, 直功直令未必准确, 笔断意连堪称境界。剧中, 杨延昭以唱、念为主, 做工辅助刻画人物及剧情。在众多关于杨派艺术风格的论述中, 无不称赞杨派唱腔的韵味深沉。杨宝森先生一生潜心钻研、开创的所有演唱技法, 在《洪羊洞》一剧中都能够觅其踪影, 层出运用而不觉雷同, 亦通过这出戏将杨派的“韵味”放大到极致。

  全剧第二场, 杨延昭随家院上场, 虽身为元帅,但此时黑纱紫帔的扮相决定着人物出场时既要有武将的气度, 但同时脚步、投袖、凝神蹙眉等身段的尺寸亦应表现出一种殚精竭虑的忠臣神态。“为国家”二黄原板一段是全剧第一段唱腔, 交代了人物为宋王朝操劳一生却不得空闲的忧闷心情。此段虽为全剧的开始, 但此时将杨延昭人物内心置于杨家将戎马一生凄惨结局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则应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四句唱腔中体现出杨延昭此时内心的纠结。“为”字低起, “家”字在口中章法迂回落于高处, 行腔宗余却已毕露杨派唱法中“晃音”之看家特色;“半日闲空”一句, 行腔紧凑而后拖, 在使用脑后音共鸣的基础上张弛有度, 落腔不效余法, 不以软嗖音修饰而直接掷地有声。最后一句“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行腔处理为在一定音域内跌宕而板槽要准, 拖腔委婉但非靡靡之音, 加之杨派苍音特色, 使人物忧思国事家事而体力已近不支的神态展现得恰到好处, 也为人物最终不仅因悲痛、疾病、也因过劳而死打下一定的伏笔。杨延昭从梦中苏醒, 此时眼神的处理应在回忆梦境的凝神中透出衰弱恍惚深情, “醒来时不由人珠泪满胸”一句, “人”字推进行腔迂回三折和“胸”字的喷放, 唱腔使剧情的气势瞬间紧张, 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内心感情的宣泄, 使人物哀痛老父身死塞外尸骨难收的悲痛一泻千里, 同时在观众内心乍起波澜;待与孟良说明盗骨情由后, 命其前去盗骨, 最后嘱咐他一句“小心了”, “心”字归脑后音共鸣后“了”字放出, 辅之面目表情的一种牵挂焦虑不舍, 体现出杨延昭似乎已预感孟良此去凶多吉少却又不得不为之的矛盾心理和纠结情感。


  三、《洪洋洞》的做表神髓

  病房的一折为全局核心, 八贤王探病的情节使杨延昭为父尽孝的情感上增加了为国尽忠, 人物形象愈加饱满立体。慢三眼与快三眼两端规整唱段加之大部分做表身段, 都集中在这一场次, 同时也是杨宝森艺术特色的精华所在。帘内一声“搀扶”紧跟着杨延昭以左手扶宗保右肩出场, 古铜色的褶子配以白色腰包, 神情中略显颓丧但不应过于凄惨, 面色苍白、眼神游离但亦应有良将忠臣虽穷途末路依然秉持的气节以及一息尚存须努力的坚持, 这是贯穿杨延昭以及整个杨家将家族血统的一种忠孝思想, 应在人物塑造和处理上有所侧重。“叹杨家”二黄慢板唱腔上最具杨派神韵, 声音悲凉苍劲, 凄恻动人, “心血用尽”的“尽”字完全用脑后音, 看似内敛却柔中见刚, 与“番”字行腔拖长后“营”字直入骨缝的绷劲和拉劲相呼应, 行腔跌宕却不滑腻, 从中亦能感觉出艰涩的峭拔意境;及至“宗饱儿搀为父软塌靠近”一句, 侧重身段的配合, 这一段做工, 过于细腻或粗犷均不能传神, 此时, 杨延昭虽已垂死但风烛残年尚有未尽情感需倾诉的那种渴望之情应融入其中。


四、《洪洋洞》的余韵袅袅

快三眼唱段是全剧唱腔中尺寸最快的上板唱腔,脍炙人口,也是《洪羊洞》全剧的一个高潮唱段,此段唱腔、尺寸、火候、感情、人物的交相融合,完美至极,无以复加。唱腔节奏很快,但这种“快”应处理为杨延昭心怀尽忠朝廷这一未了心愿却自知为时不多的一种迫切和激动心情。此时的杨延昭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因此行腔中切忌流露出因快而高、因急而躁的弊端,几近昏迷悲凉泣挽,杨延昭此时似诉似说,如泣如咽,因而唱腔节奏中应多体现“掭着唱”、“够着唱”的一种 技巧,当然,这种技巧的运用有赖于舞台的不断实践和摸索,反之弄巧成拙。“年迈爹尊”及“洪羊洞”三字沁人脾肺,乃至“私自后跟”和“洪羊洞丧命”行腔、嗖音似敲打在心,至“千岁爷呀”声近靡靡,气若游丝却声断意连,加之眼神松散恍若落魄失魂,面呈无可奈何之状,人物情感充分宣泄,更使观者共鸣于灵魂至深处。这种以逸待劳的唱法是杨派艺术特色中的精髓,叙事兼抒情,哀怨心死中却似蕴含一线生机,字字探底却声声激扬,将杨派艺术风格中人物个性与唱腔意蕴相得益彰的精彩之处挥洒至极,听着动人心魄而不能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