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摘要: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形象,本身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大闹天宫、闯入龙宫地府,天庭上仙无不惶恐,他是一个典型的“反叛者”。戴上金箍、跟随唐僧后,逐渐收敛心性,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皈依者”。孙悟空从“本我”无拘无束的状态逐渐跨越到“超我”的阶段,也正如一个人从婴儿逐渐成长为心境成熟的成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自我本领和社会规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我社会化、自我与社会不断融合的过程。过程中会有痛苦相伴,但超越这些苦难,迎来的必将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读过《西游记》的人应该对孙悟空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孙悟空原本一个无所不能、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无拘无束的石猴,行为举止完全跟随自我心性,不受任何外界的束缚。被菩萨用计戴上紧箍咒后,逐渐收敛心性,倾尽全力助力唐僧西天取经,修得正果。

孙悟空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石猴,经观音菩萨点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帮助唐僧取回真经。孙悟空从一个反叛的石猴,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全力协助唐僧西天取经的“皈依者”。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把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即人最为原始的、属于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在我看来,孙悟空的人生经历,就是弗洛伊德人格三部分的过程。正是经过了这过程的磨难和历练,孙悟空完成了自我完美的蜕变,最终修成正果。今天我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分的角度为大家解析孙悟空的蜕变历程,从中我们也能获得独特的人生启示。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01

初出茅庐的悟空是典型的反叛性格,他的眼里没有规则和制度

孙悟空原本是一天地孕育的石猴,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而成,天地即为其父母。拜师菩提祖师后,得名“孙悟空”。孙悟空跟随菩提学习各种本领,众所周知的七十二般变化即是此时拜师学成。不止于此,孙悟空还与众师兄学习讲经论道、言行举止、习字焚香。悟空闲时就养花扫地、挑水运浆。

如果把孙悟空出世时看作是个婴儿,这学技能的过程就是从婴儿到孩童,逐渐习得社会化技能的过程。

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说到:“孩子学会遵循这些社会规则去做事,然后逐步形成一个信念体系。”从小孩子就要受教育,使他们具备思考辨别能力,熟知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制度,为他们长大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孙悟空在菩提那里学的技能即是我们如今孩子接受的初级教育。无奈悟空过于顽皮,菩提一怒之下把他驱逐师门。

此刻,悟空就像一个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又将孤独漂泊,无所依靠。幸运的是,悟空学会了强大的本领和与人打交道的基本技能。但他对整个社会文化却缺乏全面了解,在他眼中,根本没有等级意识和贵贱之分,更不懂得要服从权威。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因此,被师傅赶出后,他大闹龙宫,索要兵器,更是强行豪夺龙宫镇宫之宝“定海神针”据为己有。而后又大闹阴曹地府,要求阎王在生死簿上消除其猴姓名号。这些举动严重破坏了“三界”的治安,影响了其所在“社会”的稳定。

“天界”玉帝出于稳定悟空之意,赐予其“弼马温”的官职。悟空并不懂得职位尊卑,认为此官衔不小。有一天,悟空从天宫同僚处得知,“弼马温”乃是一养马的官职,职位最低。悟空听后,不觉大怒,遂离开天宫,重回其逍遥之地“花果山”去了。

而后,王母大设蟠桃宴,请了众仙人,但却没有请他,他明白了自己不被人待见的事实。悟空一怒之下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盗王母蟠桃,又窃御酒若干,下界去与花果山众猴享乐去了。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玉帝听闻后大怒,接连派遣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妖猴”。二郎神、哪吒、托塔李天王轮番出阵,费去九牛二虎之力,才终擒得悟空,接着又投入太上老君炼丹炉中焚烧。但众仙们未曾想到,悟空就此练出了“火眼金睛”,冲出丹炉,愤而推倒,至此,天庭之上,无人可降服悟空。

此时的悟空,是个典型的“反叛”者,行为举动完全都是“本我”的表现。冲动、懵懂、跟随心性、恣意妄为,从不考虑所谓的社会制度和规范。悟空大闹天空就是一种“本我”状态下心性的爆发和宣泄。他心高气傲,斗志昂扬,自以为凭借一番本领定能在这“社会”中受到优待。但现实的“社会”远不是悟空所想的那般温柔,在表面运作之下,社会的机制里有它的现实性和复杂性。

最终“本我”的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等了五百年才得以恢复自由身。

这其实告诉我们,跟随“本我”,不考虑社会本身和现实情况的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惩罚。这个世界不会围绕着某个人去运作,也不会因某个人的一厢情愿而改弦易辙。社会稳定有序的运作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和规则去约束,我们要做的是渐渐收敛心性,把自己本能冲动的欲望表现转化为和现实原则相匹配的行动和素质。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02

悟空在反叛后的惩罚中开启了心智,获得了一定的担当和责任感

孙悟空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终于得见命中的师傅—唐僧。

唐僧把孙悟空救出后,悟空欣喜不已。跟随唐僧两人一起前往西天求取真经。悟空此时虽然已经受到了不遵守“社会”规则的惩罚,但其心性顽劣,自我也很难进行限制。他在跟随唐僧时,一会腾云驾雾而去,一会又忽然出现在唐僧面前,心性顽劣可见一斑。这时,要想让悟空从“自我”到达“超我”,不是一件易事。紧箍咒就成了助力悟空完成这一过程的催化剂。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观音菩萨自知悟空天性贪玩,设计金箍给悟空戴上。只要悟空不听话,唐僧就能念起咒语,令悟空头痛不止,难以忍受,只得服从。

这是悟空从“本我”到“自我”蜕变的本质起点。这是一种强制教育的开始,意味着悟空不能像以前那般无拘无束了,必须在“ 社会规则 ” 允许的范围内做事,要有一定的担当和责任心。

有位名家曾说过:“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毫无疑问,自由的丧失,哪怕是原本一部分的丧失,必将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何况对于习惯了生活在“自我世界”的孙悟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样的道理,痛苦也会给人带来反抗和挣扎。孙悟空正是在这种挣扎痛苦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社会规则”的存在,从而明白哪些能做,哪些自己不能越过“雷池”。观音菩萨的“金箍”对悟空来说是一种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束缚”,但正如“良药苦口利于病”一样,在给孙悟空带来“苦”的同时,也带来了“甜”,更一步步的成就了孙悟空。

唐僧是孙悟空在这“社会”之中的资源。未遇到唐僧之前,悟空可谓是“孤独行者”,一人漂流在这人世间。有了唐僧,也就使得悟空渐渐有了牵挂,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紧箍咒”,悟空懂得了遵守社会规范的约束。这些因素慢慢使得悟空得到成长,完成了从“本我”到“自我”过程的蜕变。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03

成为一心一意的“皈依者”,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又实现“超我”境界

孙悟空自从戴上“紧箍咒”后,一路保唐僧西行,在这漫漫的取经之路上,悟空的人格逐渐从“自我”阶段到达了第三个阶段“超我”时期,成为了一个反叛的“皈依者”。

这一阶段,孙悟空全身心的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不再像以前玩世不恭。遇到妖魔鬼怪、唐僧被抓后,孙悟空无论如何,拼尽全力也要救出唐僧。真经与唐僧同在,必须护唐僧周全,以期取回真经,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价值观念和个人使命。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大家可能没注意的是,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除如来佛祖外,无一人可将其降服。但在取经途中所经受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悟空鲜少有能独立打败妖怪的,大多要求助外援。既然这些妖怪如此厉害,为何当初悟空大闹天宫时却没有出现呢?

这其实涉及到社会规范的问题。悟空没有跟随唐僧、没戴“金箍”前,完全是“本我”状态,不受任何束缚,此时他不会考虑其它任何因素,也不懂得求助他人,只要有人与之作对,必全力攻击。但当本性得到约束后,他懂得了社会运行的规范,懂得了社会中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当悟空对妖怪不能一下降服时,他懂得去天庭寻找帮助。他对这些妖怪的来历有时也有些忌惮,毕竟“打狗还要看主人”,这些妖怪大多都是和天界的上仙有“关系”。每每找到门路后,悟空不费吹灰之力,就制服了一个个妖魔鬼怪。

《西游记》中有一回说到凤仙郡三年不下雨,百姓民不聊生。悟空探明情况后,才发现是郡候无意中得罪了玉帝,玉帝气不过,决定惩罚凤仙郡,这才多年滴雨不下。悟空大可不必管这身外事,吃饱喝足继续西行便是,但他却找玉帝评理,最终使得玉帝法外开恩,批准布雨。

孙悟空:反叛后的“皈依者”,迎来的是人生完美的蜕变

此时道德感已经成为悟空内心当中的准则,他见人受苦,受不公平待遇,发自内心的道德感驱动着他帮扶不平之事。这些也是悟空到达“超我”阶段的一个例证。

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后,悟空要求师父去掉头上“金箍”时,未曾想到头上的“金箍”已经自然消失,而悟空却浑然不觉。这表明悟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遵从已经从他律达到了自律,实现了“超我”的境界。最终,悟空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此时的悟空可谓功成名就。

“超我”是从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社会化的结果,悟空在西天之路上渐渐领会到了社会的规则,完成了社会化,到达了“超我”阶段。

结语

孙悟空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过程,充满着磨难和苦痛,会有万般折磨和考验,虽痛苦,但历经过后,必能“凤凰涅槃”,赢得新生。

人生在社会之中,必然要遵守社会制度和法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自我成长与社会规范磨合共存,以期达到和谐共处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也是面临巨大压力,经受万般苦难。但克服种种艰辛后,你会发现,原来你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家新在《在山的那边》中写道:“你要相信,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们就要带着这份信念,在追求“超我”的道路上攀爬,在成长的道路上永不放弃,带着这份不屈和奋进,在社会化的潮流下追寻自我的价值,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也能取回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