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本色——作為一介書生,我謙虛,我驕傲!

讀了十幾年書,混了一張文憑,畢業後又長期從事文字工作,於是便常被周圍的人呼之為“書生”。

意識到自己是一介書生,便時常捫心自問:何謂“書生”?我們常常聽到或看到“書生本色”一詞,又想:書生又有什麼“本色”?

書生本色——作為一介書生,我謙虛,我驕傲!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主席筆下的那種感覺恐怕莘莘學子都親自體驗過。然而一旦踏入社會,展現在書生們眼前的現實並非處處都是鮮花和坦途。“文弱書生”“白面書生”“窮酸”,這是社會對之公認的評價。“書生,書之生也;簡牘之類許熟之,然世之書實生也”,面對紛繁複雜的人生世象,昔日的躊躇滿志不得不大打折扣,不得不懷著莫名的敬畏來捧讀現實這本“天書”。謂之“書生”,當之無愧。

“百無一用是書生”,世俗眼中不過“書呆子”而已。袁宏道在《與徐漢明書》中雲:“以為禪也,戒行不足;以為儒也,口不能道堯、舜、周、孔之學;身不行羞惡辭讓之事,於業不擅一能,於世不堪一務,最天下不要緊之人。”雖然是謙虛的自況,但古往今來確實不乏此類的“書呆子”,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可算是其中的代表罷!在我們的周圍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也有紅皮的或藍皮的文憑,有一份馬馬虎虎的工作,當然也少不了遠大的志向和抱負,於是便這山望著那山高,自認為是懷才不遇、伯樂難求,然而實際上正是“於業不堪一能,於世不堪一務”,乃“最天下不緊人”。這樣的人謂之“書生”,似乎亦當之無愧,然而實辱沒了“書生本色”一詞。

書生本色——作為一介書生,我謙虛,我驕傲!

俯拾過往的歷史,永葆“書生本色”者大有人在。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毅然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事生產異常艱辛,然而他還是“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一生宦遊的東坡居士儘管歷盡人生的不幸和坎坷,然而書生本色矢志不渝,無論走到山南地北、天涯海角,永遠“此心安處是故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下了千古佳話;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以一部《圍城》名揚四海,然而他仍是深居簡出,淡泊名利,他以“母雞”自居的幽默更是書生本色的高層次體現……

書生本色——作為一介書生,我謙虛,我驕傲!

其實,作為書生就應該有這樣的本色:有高雅的理想,有獨特的思想,有不同尋常的意志,當然更要有淵博的學識和高深的造詣,勘破紅塵但又能融入紅塵。總之,當書生是要有資格的,太有用的人不行,太沒用的人也不行;沒有閒,沒有情,沒有洞穿世事,沒有看破名利的人更不行——也許這樣的標準苛刻了一點,但既然我們需要的是本色,就註定要有高一點的標準才行。

當一個書生,我謙虛,我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