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沒有績效何談管理?但“平庸”的績效不做也罷!

關注【本頭條號】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

“資料”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

精彩回顧:

走出平庸,創造卓越

現在很多做績效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僅僅通過人力資源部門進行主導,然後再根據老闆的意思,由管理者制定出績效目標,然後印製成表,派發到各部門,然後再根據該階段員工是否能夠完成績效目標,來給員工評分。最後,根據評分,來決定哪些人是要獎勵的,哪些人是要處罰或者被開除的或者依據分數得出相應的獎金額。

如果是一個職業績效管理指導者看到了這種情況,絕對會撇撇嘴,然後給出一個評價——平庸。


企業沒有績效何談管理?但“平庸”的績效不做也罷!


為什麼說這種做法是平庸甚至無用的呢?

首先,企業的管理者要清楚績效管理的概念。像這些企業的做法,就明顯是概念不清,只集中圍繞“績效”這個詞來做管理,而忽略了後面的“管理”。雖然說這種做法不能算是錯誤的,但是也確確實實是一種相對普通的做法。事實上,這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績效管理模式,因為很不完善,績效管理制度也不完整。但目前很多企業卻是這麼做的。

並不是說,企業的經營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績效管理就行了,僅是有人負責搞績效還不行,有部門配合著搞也不行。企業的績效關鍵是要靠管理,最好還要有專門的人員或者部門來負責這項任務。

而且,企業的績效管理需要一個長期的努力和磨合的過程。在做績效指導這一行裡,有一句俗話—好績效不如好管理。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管理是一個延續性動詞,也就是說,這項工作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部門間的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長期的實踐中,部門間的配合也變得日益默契。

科學管理與個人思維的較量

《晉江經濟報》在“民營企業如何實施績效管理泉州大型公益研討峰會”上,隨機抽取了50家企業進行“晉江企業績效管理推行情況”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2%的晉江企業目前還沒有推行績效管理;7%推行過但以失敗告終。這29%的企業反映,績效管理難以推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因為“企業基礎太薄弱,各部門不願配合導致績效管理難以推行”的佔了54%;”員工無法理解”佔22%;“老闆不支持無法推行”佔24%。(如下圖)

企業沒有績效何談管理?但“平庸”的績效不做也罷!

由此可見,排除其他因素暫且不談,因老闆不支持而無法推行績效管理就佔了24%。這些民營企業老闆的心態是很容易理解的,有些認為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最重要,不願意把過多的資金投入到績效管理方面;有些則擔心績效管理推行失敗,反而對企業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猶豫不決;還有一部分,則是認為憑藉自己的個人思維和個人能力就能管理好整個企業了,推行績效管理便是多此一舉。



要想讓企業家的這種心理不存在,就讓他們明白績效管理是什麼:績效管理是管理者與員工,就工作目標和如何達成工作目標進行協調,並達成共識的過程。之前一直重複強調,績效管理就是企業利潤的管理,如果企業的管理者認為自己一個人就能將企業的利潤管理好,那麼還需要其他員工幹什麼?

績效管理是指管理者用來確保員工的職位活動和職位產出(投入產出比)與組織的目標保持一致的手段及過程,是防止員工績效不良與提高職位績效的有利工具。績效管理特別強調溝通輔導及幫助員工進行能力的提高,不僅重視績效的結果,也重視達到績效目標完成的過程。


企業沒有績效何談管理?但“平庸”的績效不做也罷!


這就涉及另外一個問題了,有些人一直認為自己的能力足以勝任任何工作,當然也不能否認確實是有這樣能力極強的人存在,但是他一個人的智慧,真的就能媲美整個科學的管理系統嗎?

這裡說的科學管理,指的是通過數據的收集和管理,建立起一個由各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管理機構。在這個機構當中,每一個部門都會扮演重要的角色,也都會在績效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這就不是某一個人的力量可以代替的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對於企業的各部門當然要有一定的瞭解,但是你真得能保證自己對於各部門的瞭解程度超過部門負責人嗎?就算你瞭解部門情況,你確保自己能清楚每個員工的能力嗎?顯然是做不到的。

績效管理的科學模式還有一個作用是依靠個人力量做不到的,那就是監督機制的形成。自古以來,監督機制就不是掌握在某一個人的手上。首先,個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無法顧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其次,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才能保證相互監督的落實,而這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實現不了的。美國的“三權分立”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只有形成這樣的機制,才能保證機構運轉的相對公平公正及穩定發展。

分享:華為、阿里巴巴、騰訊、聯想、海爾對管理者的考核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