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复兴区园博园施工现场一线见闻

2020年03月24日

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防疫一刻不放松

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工人抢抓时间赶工期

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景观桥效果图

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清渠如许”效果图

客来 复兴 惹人醉 ﹃山水邯郸﹄绽新颜


本报记者崔桂敏

按照既定方案,第四届园博会将于今年8月份开幕,距现在不到5个月时间。


从2019年4月13日,复兴区成立工作推进指挥部起,仅用20天时间完成园博园区域5630亩土地拆迁任务;2019年5月28日下午15时,大批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开始建设……15个月,在总规划面积4366亩的土地上,呈现出一处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河北一流、邯郸特色”的园林精品,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建设和办会工作带来更大挑战。面对这一形势,复兴区科学研判,负压奋进,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建设办会,在确保防疫工作不出问题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项目建设赶出“加速度”。

1600人的“战场”——与时间赛跑抢工期

3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园博园项目施工现场。此时,这里与2月16日记者看到的场景大有不同:机器设备、运输车辆、施工工人明显增多,场面繁忙而有序。


据统计,当日,园博园施工现场约有1600余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紧张忙碌着。


“从春节期间的107人,到现在的984人,仅‘八局’目前的员工数远远超过了疫情发生前的数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担园博园核心区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夏戍辰告诉记者,针对疫情导致施工力量不足的问题,园区建设指挥部聚焦本地工人,提前安排部署,保证施工需要。在指挥部的积极协调下,“八局”近期每天都有复工人员返岗。


据了解,核心文化游览区是园博园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处建设节点以名为浮光揽月的人工湖为中心,湖南侧是“山水邯郸”主场馆及邯郸园;湖北侧一直延伸到生态修复实践区,分布着全省其他12个地市园;湖西岸则是“青山画卷”,通过曲线台地打造出花海台田的效果。


站在“山水邯郸”2号馆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吊车吊着单块重达2吨的石头,徐徐移动至指定地点,此处正在进行桩基检测和褥垫层施工等工作。西侧3号、4号场馆的工人们在同时开挖基槽。


复兴区城交投公司总工程师丁少文介绍,主场馆共分4个场馆,目前1804根混凝土桩已施工完毕,灌注桩共计442根,目前已施工完成85%,3月底完成主体施工。


据介绍,由于建设之前,优化了设计图纸,主场馆主体由钢筋混凝土结构调整为钢结构。夏戍辰表示,钢结构场外加工已完成90%,近期钢构件、预埋件将陆续进场施工,4月底前完成安装工作,6月底前完成装饰、装

修安装工程。


在施工现场,记者还见到了项目管理公司总监赵辉。他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会和丁少文一起呆在施工现场,随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主场馆地基基础复杂,打桩困难,施工中就采用悬挖钻和长螺钻组合处理方式,一下子就加快了施工进度。”赵辉也称,项目施工中经常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严把质量关,工程体现出匠心。


和“山水邯郸”一样,“清渠如许”施工现场也是一片繁忙。该核心控制性工程由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项目经理张通晓告诉记者,“二局”承建的4个控制性工程,目前共有620余名工人在岗,仅“清渠如许”处就有200余名工人同时作业。


据悉,“清渠如许”是第四届省园博会生态修复、城市双修的核心体现地。其设计初衷则是按照生态修复理念,引城市中水到“清渠如许”峰顶,城市中水经过层层滴落、沉淀净化,达到排放标准,流入西湖区域,作为补给西湖水源之一,其建成后将成为中水净化的科普示范区。


目前,“清渠如许”工程已完成50%,现在正在进行苗木栽植、净化池填注、块石砌筑、人行栈道施工等工作,预计6月30日完工交付使用。


跟随春天的脚步,又是一年植树季。


“绿化工作中挖坑、浇水、修剪,样样都有学问。疫情期间,‘二局’有60名绿化熟练工无法返岗,指挥部紧急协调了当地150工人,在熟练工的带领下,开展绿化工作。年后,园内种植的大叶女贞、石楠、雪松等常绿物也由本地苗木企业供应。目前,每天苗木都能正常供应,进场量在300—400棵之间。”


张通晓说,为克服造林物资调运受阻的困难,园区建设指挥部与时间赛跑,帮助承建方协调本地苗木企业,并为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保证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按计划,园区将种植2.8万株乔木,目前已完成20630株,剩余乔木正在陆续种植,3月底前完成全部的乔木种植。预计4月底将完成乔木、

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种植。


记者从园区建设指挥部了解到,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把时间和工期争取回来,一方面,各承建单位全面加强人员和施工力量,开足马力,昼夜施工,全速推进工程建设;一方面,集中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优化规划设计和工序,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程项目。

细之又细的方案——


绷紧防疫管控之弦

“建设在推进、工人在增加,这个时候更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确保项目有力有序推进。”夏戍辰告诉记者,防疫期间,进出施工场地的三个大门,封闭了两个,整个场区采用一个通道,保安从以前的6人增加到17人,现在又增加到22人。


“工地合理控制返岗员工数量,并通过写保证书、出具健康证明、核查行程等方式对返场人员严格把关,对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疑似病例的、发烧的坚决不予进场。”


夏戍辰明确表示,园区严把返岗“入口”,合理控制返岗员工数量,对返场人员严格筛查,制定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疫情工作突击队,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为保证施工人员、场地的健康安全,工地使用围挡将村庄和工地进行隔离,园区实行封闭管理,所有人员吃住在工地。班前教育、技术交底等工作分散开展;工地食堂重新进行了划分,由原来的1个变成了5个,员工吃饭实行分餐、错时用餐,减少人员聚集。


工地还加强对办公、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和消杀工作,杜绝病毒传播;建立人员日常健康监测台账,进场人员每天至少进行四次体温测量。


在主场馆施工现场,记着见到了正在做基坑砌筑工作的阿利涛,他随身携带着“实名制健康登记卡”,上面记录了自复工进场以来,每天测量体温后的数值。和他一样,工地上的所有员工,人人有都有一张健康登记卡。夏戍辰介绍,项目上成立了24人由35岁以下青年组成的突击队,每天保证项目日常

测温、消毒、进出场的车辆管理控等工作。


记者来到职工生活区,看到入口处贴有消毒管理制度、人员进出场管理制度、废弃口罩管理制度、消毒记录表;洗手池边的墙上,贴有酒精及消毒液使用方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措施、正确洗手步骤等宣传画,工人们抬眼便能看到。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严把工程质量,严守时间节点——园博园项目建设工地上,处处可见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施工场面。


园区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唐伟强介绍,自推进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调度会,亲赴项目现场,研究项目推进机制、要素保障、困难瓶颈等事宜。指挥部“一办八部”坚持每日召开办公室工作例会,安排部署当日重点工作,各工作部逐一制定工作方案,拉出任务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园博会各项工作开展。


“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一体规划、一体提升,加大力量投入、加强质量管理、加强现场管控,做到安全、规范、有序建设施工。我们有信心如期完成任务,向全省人民展示一届独具特色、精彩绝伦、永不落幕的园林盛会。”唐伟强表示道。

采访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清渠如许”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心中十分欣喜和感动。


“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给昔日的老工业区一次契机: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走进复兴区,2万亩城郊森林公园、南水北调生态廊道、沁河沿线23个村庄生态片区、特色生态小镇建设等,西部城乡一批大手笔生态景观工程将正在加速推进。


而园博会的承建,更是注定了复兴区其“生”来便要承担生态修复使命,进而成为提升人居环境、带动全区转型发展的有效“抓手”。向生态之城迈进、打造西部绿色屏障,成为邯郸百姓休闲的“后花园”,这一切都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绿网成荫,复兴可见。

——本版照片除效果图外,均由本报记者李啸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