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禁足令讓美國經濟偃旗息鼓 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禁足令讓美國經濟偃旗息鼓 頂尖經濟學家聞到經濟蕭條的味道


美國正在陷入經濟衰退。終極擔憂是,這可能轉變增長期低迷且帶有經濟蕭條的味道。


這與原先的基本情境相去甚遠,許多分析家和投資者都對疫情中心中國的復甦跡象感到振奮,並預測在疫情有望消退之後,美國將在下半年好轉。


但是隨著商業活動的暫停和裁員人數激增,一些知名經濟觀察家都以眼下情況與經濟大蕭條相提並論,包括前白宮首席經濟學家Glenn Hubbard和Kevin Hassett、美聯儲前副主席艾倫·布萊德,雖然他們未預測將爆發另一場經濟蕭條。

【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Maury Obstfeld說,幾十年來,世界的經濟產出從未同步中斷。這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能夠想到的最佳例子是:也許是經濟大蕭條時期。


毫無疑問,隨著企業關閉和美國人留在家中,美國經濟將遭受巨大的收縮。據一些估計,經濟正邁向自1947年以來的最糟季度。摩根大通公司預計,美國4月至6月GDP將以14%的年率萎縮,美國銀行和Oxford Economics均預計萎縮12%。高盛預計萎縮24%。


在週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James Bullard預測,受應對疫情的封鎖措施影響,第二季度美國失業率可能會觸及30%,而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史無前例地下降50%。


儘管這是嚴峻的情勢,但摺合年率計算,僅為四分之一。在1929-33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失業率接近25%,整個經濟萎縮了約四分之一。


經濟衰退是指經濟活動出現重大且廣泛滑坡的時期,其時長各異。反之,經濟蕭條自1900年以來只發生一次,經濟的下滑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可能長達數年之久。


即將來臨的經濟收縮是否很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需要花費多久時間才能控制疫情。


哈佛大學教授James Stock說,除非這種病毒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奇蹟般地從人群中消失,否則在合理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處於這種封鎖狀態一段時間(以季度為單位)。他也是國家經濟研究局的成員,該機構判定經濟衰退的起訖時間。


受疫情衝擊的企業和市場難逃降級厄運,影響恐怕是毀滅性的


企業遭遇一輪降評潮,可能加劇企業主的融資危機,並蔓延至其他市場。


穆迪本週表示,新冠病毒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巨大沖擊,已促使穆迪本週重新評估企業評級,可能會進行一系列降級或發出降級預警。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信用評級被下調對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一個打擊,這使得公司發行新債務或對現有債務進行再融資的成本上升。但當市場陷入恐慌、企業現金流萎縮時,降評可能是毀滅性的。


如果評級被下調至“垃圾級”,即表明違約風險上升的最低信用評級,投資者將被迫撤出,因為許多資產管理公司不能持有垃圾級債券。如果沒有任何願意購買的買家,可能出現恐慌性拋售,這可能會蔓延至其他市場。


標普全球的前主權分析師Moritz Kraemer將該風險比作希臘在歐元區債務風暴肆虐時失去其投資等級。“當刀子落下時,沒人能抓住它,”他說。“隨著評級下降,沒有足夠的垃圾債投資者將其全部吸納。”


標普週五將歐洲兩家最大的旗艦航空公司--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的所有者IAG和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降至投資等級的最低一級,並警告稱可能會再次被降級。


由於航空、旅行和能源等某些行業受到嚴重打擊,標普已表示,現在預期美國的違約率將超過10%,而上個月的預期僅為3.5%;惠譽也發出了警告。


目前企業部門比10年前更加脆弱,評級壓力令其雪上加霜。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低利率此前鼓勵企業借入了創紀錄的廉價債務--自2008年以來,全球企業債務已增長超過50%,高達72萬億美元以上。


與此同時,企業的信譽已經下降。BIS的分析顯示,具有最低投資級評級--標普和惠譽的BBB-或穆迪的Baa3--的債券發行人比例在歐洲已經從2000年的大約14%升至45%左右,在美國從29%上升至36%。BIS在最新的年度報告中表示,評級下降可能促使投資者“快速拋售大量債券”,從而導致“賤賣”。

【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不過,未必就會出現恐慌性拋售。過去幾周,全國各地央行和政府出臺了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多種措施,支持金融市場和企業。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救助航空公司及其他受到疫情危機衝擊的企業,德國、日本等多國正在建立超大規模的危機基金。信用評級機構在檢視下一步行動時,將會考慮這些支持舉措。(彭博&路透財經)


1月份原保險保費收入9081億元 互聯網財險這五年大變樣!


1月份保險業原保險 保費收入9081億元


中國銀保監會最新發布的保險業經營情況顯示,2020年1月,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081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7503億元,同比增長7.3%;財產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577億元,同比增長4.6%。值得注意的是,健康險保費收入無論在人身險公司還是財產險公司都保持了較快增速,分別為16.0%、27.4%。


1月份,保險業原保險賠付支出1266億元,同比減少8.9%;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額9715萬億元,同比增長54%。


截至2020年1月末,保險業資產總額為21.10萬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2.6%。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8.85萬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1.7%,其中,銀行存款2.62萬億元,佔13.9%;債券6.59萬億元,佔35.0%;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43萬億元,佔12.9%。


累計收入3803億!專業公司崛起,銷售渠道分流,車險不再獨大…互聯網財險這五年大變樣


在過去5年,保險行業“入圈”互聯網,由此帶來了哪些變化?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4-2019年互聯網財產市場分析報告》上,對近年互聯網財險行業的發展進行了總結。

1,過去5年,互聯網財險累計收入3803億元;

2,互聯網財產保險經營主體5年翻倍;

3,專業的互聯網財產保險公司發展快速,並越來越主流;

4,非車業務超過車險業務並繼續向上,車險不再獨大;


5年累計收入3803億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4-2019年互聯網財產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逐步成熟,收入838.62億元。


從總體規模和同期增速看,互聯網財產保險經歷了上升發展、下滑萎縮、調整回暖的不同階段。


2014—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保費收入總計3803.84億元。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收入838.62億元,同比增長20.60%,高出財產保險市場同期增長率近10個百分點。

【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5年間,互聯網保險經營主體家數翻倍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保險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紛紛開始發展新的銷售渠道及保險產品,並在不斷調整和發展中。


根據保險業協會統計,2014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經營主體為33家,2015—2017年分別新增16家、11家、10家,之後趨於平穩,截至2019年,共計70餘家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各保險公司紛紛佈局互聯網保險以及發展戰略的調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逐步成熟,2015-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CR8(指8個最大的企業佔有該市場的份額)從94.16%下降到76.56%,CR3從80.06%一直下降到45.58%。可以看出,市場集中度逐步下降,且低於全渠道產險公司的市場集中度,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競爭更加充分。


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崛起並走向豐收期


為促進保險業務與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合創新,自2013年開始,原中國保監會推進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試點。2013年11月,首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開業。隨後,安心財險、泰康在線、易安財險相繼獲批成立。2014-2019年,四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共計保費收入574.03億元,佔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的15.09%;2019年,共計保費收入235.27億元,佔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的28.05%,同期增長38.51%。

【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傳統保險公司因為不能展業而失去開門紅的銷售時機,而在線保險公司卻因為過去幾年耕耘在線保險市場迎來豐收期。


互聯網非車險業務持續走高


2015年,互聯網財產保險的迎來蓬勃發展時期,全年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收入768.36億元,其中互聯網車險業務為716.08億元,同期增長率48.16%,業務佔比高達93.20%。


然而,2016-2017年,互聯網車險業務持續下滑。2018年,市場主體主動探索互聯網車險業務發展新模式,互聯網車險業務有回暖現象,實現了短暫的恢復性增長。2019年,互聯網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為274.52億元,同期負增長25.55%。同時,互聯網車險業務佔比於年初跌破50%後持續走低,直至年底僅為32.74%;業務滲透率持續走低,直至年底僅為3.55%。互聯網車險市場進入一個明顯的轉折期。

【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下半年,互聯網車險和非車險業務佔比差距不斷增大,互聯網非車險業務突破50%後持續走高,直至年底業務佔比高達67.26%。互聯網意外健康險、信用保證險、退貨運費險持續性的較快增長,較好地滿足了旅遊產業的安全出行保障需求、人民群眾的短期健康需求和互聯網金融生態的安全保障需求。


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憑藉其天然的技術優勢,場景化的產品創新,持續保持較高的業務增長率。互聯網非車險市場中,四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以及國泰產險憑藉公司技術力量的投入優勢、股東資源優勢、場景化保險產品創新優勢等,業務發展較快。


2019年,上述五家保險公司的互聯網非車險保單數量高達220.34億單,佔互聯網非車險總保單數量的78.13%;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252.08億元,佔互聯網非車險總保費收入的44.69%。

【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指出,保險科技的應用價值已經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已從規模擴張轉向科技引領,保險行業走向效率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傳統保險公司需要藉助科技力量的研究和應用,積極尋求轉型發展,尋找新的市場機遇。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需要藉助科技力量的投入和釋放,積極探索適用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真正實現其核心競爭力。(金融時報&證券時報)


【銀行保險】疫情對企業和市場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