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民主党派战“疫”同心曲-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特别报道由《团结报》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宣传部联合推出。

疫情发生以来,民建会员中的医务工作者立足岗位,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构筑起生命防线,生动诠释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民建会员的精神风貌、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和应急能力。

近日,作为持续奋战在湖北抗击疫情一线的杰出代表,民建会员李玉、周正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李玉

民建会员、齐鲁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2月7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部署,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紧急组建13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驰援湖北。这是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民建会员、齐鲁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李玉担任医疗队队长。

出征仪式上,李玉说,坚决把支援湖北抗击疫情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特殊使命。在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同时,认真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医疗队全体队员带着责任去、平平安安回。

位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第十七病区,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接管的两个重症病区之一,医疗队接手后,李玉和医疗队员一起商讨对策,在现有的情况下,对病区作总体设计,进行分级、分区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他们把病区分为重症区、危重症区、极危重症区。

在争分夺秒的实际医治过程中,地方话给全国各地前来支援的外省医疗队工作者造成了不小的沟通障碍。李玉则带领医疗队员在48小时内策划编写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和《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音频材料》,以解决全国医疗队语言沟通难题。

2月13日下午,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李玉做客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介绍了联合协作进行危重症患者救治、分级诊疗等工作。李玉重点介绍了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团队构成、前期准备、收治病人、与兄弟医院协同配合及救治过程中总结出的“齐鲁经验”和特色做法等,并表示各支医疗队将整合资源、携手抗疫,寻找最优的治疗方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如今,白衣天使们仍然加班加点地在一线奋斗,千千万万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行冲锋,与时间赛跑,跟病魔较量。这是前所未有的出征,这是生命相托的使命。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周正

大年初一的晚上,周正接到了所在医院要组派应急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的通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冲到最前线,带领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应对疫情医疗队的137名“逆行者”驰援武汉,对口支援武汉市第四医院。

“什么事都没有病人的事重要。”周正说。

今年即将面临高考的女儿也给爸爸打气:“武汉的病人更需要您。爸爸,加油!”

与疫情赛跑的日子,充满危险却不得不分秒必争。团队中有一个护士,因为护目镜上挂满了雾气,在配液体的时候,很难看清字迹。这时候另外一名护士就走过来说:“我来当你的眼,你看不清,我帮你念,你来配药。”

每个同事的身上都体现着高度的责任担当。每天晚上刚过七点,夜班的同事们就已准备完毕。实际上,此时离接班还有一个小时。

周正和他的团队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用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赢得了患者的认可,不少患者症状转轻后都写下感谢信,为河南医疗队和河南人民点赞。

“医护人员确实比较劳累。”周正说,“防护服里窒息感非常强烈,行动说话都非常吃力,常常每查看几名患者就需要停下来喘口气。”

按照操作规范,医护人员离开病房时候,需要经过三个缓冲区。“哪个环节做不好,都会有感染的风险。”周正说,医护人员每天洗手多达二三十次,反复洗手和长期佩戴橡胶手套,很多医护人员的手都出现了红肿。

连日来,周正所在的河南省支援湖北应对疫情医疗队与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一起并肩作战,全力以赴实施防控诊治措施,争分夺秒抢救感染人员,全心全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情怀,他们是民建的骄傲!

赵雷:我要守护好我的“家”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赵雷

赵雷,民建会员,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博士后、现任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奋战在救治一线。

赵雷的病人主要分布在武汉协和医院本部隔离病房一楼,同时,他还要支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前往红会医院查房。

“2月份,医护人员的数量还是不够,尤其是感染专业和呼吸专业的医生。后来我们有从全国各地赶赴过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情况在好转。”赵雷对记者说。夜以继日连轴转地救治病患,早成为他与同事以及所有这些日子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写照。

“病人出院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赵雷如是说。

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向外界披露,存在1位患者感染14位医护人员的案例,这位患者正是从武汉协和医院转至肺科医院的。赵雷几天前还曾前往武汉肺科医院看望过这位患者,病人生命体征已趋向平稳,虽然在恢复过程中还将面临感染关、肺功能恢复关等重重考验,但此时,这位患者的情况让他有了片刻的欣慰。

“这是我经手过的一位病人,病人本身也备受关注。经过我们广大医护人员、协和医院与肺科医院的接力抢救,患者如今能够达到现在的状态非常可贵。今后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此时此刻,我们觉得欣慰,也感受到了鼓舞。”赵雷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这座城是我的家,我要好好守护她。”

郑晓丹:无畏的逆行者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郑晓丹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民建会员、武汉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护士长郑晓丹主动请缨赶赴一线,誓死守护生命健康。

因口腔科诊疗的特殊性,医患面部长时间超近距离接触,高速涡轮手机及口腔洁治器等专科设备在工作时产生大量水雾飞沫及气溶胶,极易导致病毒传播,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是口腔科的重中之重。大年三十,科室开始关门停诊,郑晓丹还是放心不下,一大早与另外两名护士来到科室对每个诊室的空气、物表进行细菌采样。

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形势愈来愈严峻的形势下,郑晓丹身先士卒,最先写下了请战书,义无反顾地申请去暴露风险最高的发热门诊。在她的带动下,其他护士士气高涨,也都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支援。

发热门诊连轴转,工作强度可想而知。郑晓丹不仅要安排协调护士的工作,又要参与病人的预检分诊、在每个诊室对病人进行巡视和监测、为疑似病人做咽拭子标本采集和病毒核酸检测、在输液大厅为病人输液、为留观室的病人给氧及抢救等工作,随处都可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多天连续工作十余小时。

在这十余小时里,她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因为来就诊的患者太多了,没有时间离开,只能拼命地工作,胃饿得疼也只能忍着,一直忙到凌晨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心中还牵挂着其他在前线工作的战友。

郑晓丹患有哮喘病,每天戴着厚厚的口罩,感觉憋得慌,缓不过气,鼻梁骨和颧骨被口罩箍得很疼,脱下防护服,背后浸湿,额头被帽子、护目镜长时间压着破皮,有时还渗出了血,双手被汗水浸得发白,累得筋疲力尽。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张婷

逆行,越是艰难越向前。这句话,用来形容张婷在方舱医院经历的36小时,最为贴切。

张婷,武汉市民建会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主管。

2月3日,武汉地产集团接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改造紧急任务,“方舱医院”建成后将提供约2000张床位,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患者。技术骨干张婷第一时间主动请战,凌晨赶至现场投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建设工作。她说:全国上下吹响了抗击疫情的集结号,我们必须要担当,贡献力量!

张婷在现场主要负责方案调整,随时和设计单位、管理人员及施工单位高效对接。建设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调整和优化,床位布局、室外设备安装等。

特殊时期,特殊战法!张婷及所在团队再一次发挥重点工程建设中总结的优秀经验和做法,设计、施工等同步进行,多条战线并肩作战,有条不紊、高效快速地开展各项工作。

时间很紧,但工作要求不能放低。水电管线布局、床位布局、医护区防污染与操作空间的隔离方案等,均不能马虎。

时间很紧,但工作细节不能松懈。考虑到病人的实际需求,每个床位供电插板的安装、电热毯的配备,风机设备、移动式卫生间、淋浴房等。

2月4日凌晨1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设计方案开始敲定。

4日上午,武汉客厅约2000张床位成型。

5日凌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陆续开始收尾、分项验收……

经过3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全部改建完成,医护人员陆续到位后相继投入使用。

贾洪武:百万群众心理疏导员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贾洪武

2月8日,湖北电视台和湖北经视并机直播新闻《同心抗疫 心理专家温暖您心房》,民建武汉市硚口区委会副主委贾洪武接受采访,并为广大市民支招如何管理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

武汉封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贾洪武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件巨大的公共卫生和群体性心理事件,因为无论是否被感染,都免不了震惊和恐惧。1月24日他迅速写了一篇文章《封城了怎么调节心理》发在公众号里。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共鸣,往日熟悉的朋友们也纷纷通过微信咨询自己很焦虑该怎么办。

特殊时期,心理需求远比想象的要大,写文章并不能解决很多人的个性化需求。随后,贾洪武联系省内外的同行,迅速组建“武汉之心。病毒肺炎心理公益工作群”和对外服务的“武汉之心”微信群。一天的工夫服务群的成员超过了300人。

微信群能帮助的人也十分有限,直播是个好办法,可以帮助更多人。2月4日,贾洪武直播主题为《隔离:从惊慌到麻木》的心理健康讲座,单场收看人数超过80万。有网友留言:“看了贾教授的直播,心要平静了许多”。

目前武汉之心累计直播15期,收看人数超过180万,直播老师也由贾洪武一个人扩展到了7位老师。

位卑未敢忘忧国,更况国在用人时。这场抗疫工作需要全社会的人在各条战线上同心协力,作为一名民建会员,贾洪武说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点事情,责无旁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只要疫情不结束,贾洪武和他的“武汉之心”团队就一直在抗疫的心理最前线。

杜娟:与患者零距离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杜鹃

1月25日,农历新年初一,随着湖北省卫健委通报恩施州首次发现11例新冠肺炎病例的情况,正式拉开了恩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帷幕。恩施民建会员中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纷纷走上抗击疫情战斗一线,投入战斗,成为最美“逆行者”。民建湖北民大三支部会员杜娟,便是其中一员。

杜娟,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总医师,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一区副主任。

自2月4日接到医院安排以来,她便与同事坚守隔离病房,接诊患者,24小时待命、三班倒轮值。加入隔离病区的当天,杜娟团队就收治了十多个病人,抢救了多个危重病人,团队全体成员几乎通宵不曾合眼。这样繁忙的情景,在今后的每天几乎都会重演。

穿着防护服工作,除了要忍受饥渴、缺氧、脱水以及憋尿的不适外,临床治疗操作比平时更困难。杜娟是心内科医生,遇到危重病人心跳骤停需要抢救的时候,她始终冲在最前面,冒着感染的风险进行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等抢救操作。为更好地进行操作,每一次她都与病人的呼吸道几乎零距离接触!有一次抢救结束后,病人的家属问:“你不害怕吗?”杜娟心想,抢救要紧,哪有时间害怕?

疫情期间,全城封闭,只有通过电话和视频对家人倾诉思念。有时,由于正在进行危重病例讨论,错过了家人的通话申请,但她的父亲并未责怪,反而给她加油打气,希望能早日战胜疫情。

梅钢:抗疫一线的“幕后英雄”

医疗废物处置是一线战场的末端环节,如何及时转运和处置骤然增加的医废,事关环境,事关抗疫战局。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梅钢(图中左一)

民建武汉市委会委员、武汉民建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梅钢任董事长的武汉北湖云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紧急增援的处置医废的企业,勇担重任,攻坚克难,成为抗疫一线的“幕后英雄”。

1月21日,公司接到通知,要求暂停焚烧工业废物,应急处置医疗废物。随后,公司紧急召开会议,要求员工立即返岗。由于从未焚烧过医废,梅钢带领技术部人员连夜查技术规范,制订焚烧生产工艺转型的方案。

1月24日,公司开启物流大门,接转第一车医废进厂。梅钢穿上防护服和投料员一起,投下第一桶医废入炉!

公司根据每天医疗焚烧的情况,不断完善各生产工艺环节,不断改造调试设备,疏导心理压力,逐步提高生产效率。到1月31日,公司日处理量已提高至10吨。

2月13日,1位公司员工高烧,一时间员工情绪有了起伏。梅钢立即召开现场会,稳定军心,并决定把办公室搬到现场,和一线人员一起工作。该员工后经检查,排除疑似。

公司不断提升医废处理效能。截至2月18日,公司转产焚烧医废共处置约200吨,为青山区、洪山区、东湖高新区、新洲区、硚口区、江夏区缓解或解除了医废处置压力和困难。

其间,梅钢带领返岗管理人员连续工作28天,吃住在公司,无一人提出休息。

熊善清:公益“老兵”再出发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熊善清

2月9日,载着满满一车口罩、防护服和其他慰问物资的卡车缓缓驶到武汉东西湖区金银湖花城居委会门口,社区王书记热情地迎上前来,“这真是雪中送炭呵,可解决了我们基层的大问题!”她对民建东西湖区会员熊善清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只剩下五十只口罩了,还不够两天使用的。”

这是熊善清和民建东西湖区的其他几位会员一起跑的第三个点了。当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基层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为了搞到这批紧俏医护物资,熊善清已经准备了好几天。他利用朋友关系,提前联系好了一家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预订了1000件防护服,分两次才拿到手。

熊善清算得上是一名公益慈善事业的“老兵”了。五年前,他发起成立了博安国苗助学基金会,资助来自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为主,迄今为止已帮助了省内外几百名学子。

自从大年初一起,熊善清不停地打电话、发微信与外界联系各类物资捐赠,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月26日,他第一时间捐赠6万元现金到湖北省青少年基金会,定向用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还与武汉不少公益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积极协调全国四面八方捐献来的物资,第一时间运送到医院和防疫一线单位。云南西双版纳州磨憨镇爱心农民向武汉捐献300吨蔬菜,可是那儿距离武汉有2400公里,运费高昂成了一道难题。“运费我来出”,熊善清主动承担了物流运费。

从年初一到现在,熊善清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捐赠现金27万元,协调运送到武汉的各类物资价值100多万元。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熊善清这名公益“老兵”在抗疫路上用实际行动再次诠释了大爱之心。

最美逆行者说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我相信,只要在国家正确的领导下,我们万众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中华民族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被打倒过,也绝对不会被这个病魔打倒!” ——北京朝阳医院援鄂医疗团队医生组队长唐子人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随时准备上!——北京瑶医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覃迅云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指挥,有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有国家顶级医疗专家的技术支撑,新的治疗手法会不断推出,新的药物不断开发,临床医治效果一定会不断提高。——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童忠满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为人民抗疫,为祖国除疫,义不容辞,也是身为医者的初心。——山东省援助湖北黄冈第十批医疗队队员李学勤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笃定前行,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人民,如同次第绽放的武大樱花,再次展露绰约风姿。——河南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李艳丽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必须到武汉前线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王健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疫情形势严峻,舍小我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本来就是一个医护人员应有的担当。——黑龙江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刘殿新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在此国难当头之时,我作为一名民建会员,不管是前期在遵义抗击疫情,还是从今天开始到湖北鄂州抗“疫”,我都会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不畏艰辛、勇于担当,为民建组织增光添彩。——贵州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廖江荣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全国援鄂医护人员中的民建会员名单

专题民建篇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战“疫”同心曲·民建篇】群像素描:致敬,抗疫英雄们

来源 :《团结报》

供稿 : 民建中央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