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陽光國學談《列子·楊朱》15.

請點右上關注,每天有最新的國學經典校譯.

2018年3月29日,二月十三,週四.

1904年3月29日,中國第一個官辦銀行批准設立,清政府在北京成立戶部銀行(中央銀行),為中國國家銀行之始。"戶部銀行",後改名"大清銀行”。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列子·楊朱》15.

楊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為四事故:一為壽,二為名,三為位,四為貨。

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謂之遁民也。可殺可活,制命在外。

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此之謂順民也。 天下無對,制命在內。

故語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慾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周諺曰:‘田父可坐殺。’

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恆;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極; 肌肉粗厚,筋節腃急,一朝處以柔毛綈幕,薦以梁肉蘭橘,心㾓體煩,內熱生病矣。

商、魯之君與田父侔地,則亦不盈一時而憊矣。

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謂天下無過者。

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縕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 將有重賞。’

裡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子,此類也。’”

——楊朱說:“人類之所以得不到休息,是為了四件事的緣故:一是為了長壽,二是為了名聲,三是為了地位,四是為了財貨。

為獲得這四件事,就會害怕鬼,害怕人,害怕權勢,害怕刑罰。這就叫做違背自然本性的人。或死或生,他們的命運由外界掌握。

不違逆天命,何需羨慕長壽?不看重顯貴,何需羨慕名聲?不追逐權勢,何需羨慕地位?不貪圖富豪,何需羨慕財貨?這就叫做順應自然本性的人。天下無敵,他們的命運由自己掌握。

所以俗話說:‘人不結婚、不做官,七情六慾就剩一半;人不穿衣、不吃飯,君臣之道就會消失。’

周代諺語說:‘閒坐可悶煞農夫。’

農夫早出晚歸(辛苦勞作),自認為這是人之常情;喝豆粥、嚼豆葉,自認為這是美味佳餚;皮糙肉厚,骨節突出,青筋暴起,一旦讓他處在柔軟毛裘和絲綢帳幕裡,再進獻精美的飯食和香甜的水果,反而會心憂體煩,內熱生病。

讓宋國、魯國的國君和農夫同樣的勞動量去種地,那也不用一會兒就疲憊不堪了。

所以田野農夫感覺安逸的,田野農夫喜好的事物,自以為天下再不會有更好的了。

從前,宋國有個農夫,常穿著用亂麻作絮的冬衣,才勉強過冬。直到春天開始耕種,他自己在太陽下曝曬,不知道天下還有大廈暖屋、絲棉狐貉。農夫回頭對他的妻子說:‘曬太陽的暖和,別人還不知道,我要把它進獻給國君,將會得到重賞。’

鄉里的富裕人家告訴他說:‘過去有個人,自以為大豆、麻莖、蒿苗是美味佳餚,對鄉里富豪稱讚它們好吃,鄉里富豪拿來一嘗,刺疼了嘴巴,肚子也疼痛起來,大家都譏笑和埋怨那個人,那人也大為慚愧。你呀,就是這類人。’”

一米陽光國學·李先生,校譯於魯東大學新華書店.

《楊朱》原文,來自《列子》,僅代表列子觀點,諸之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楊朱》譯文,一家之言,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周易·繫辭》:“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一米陽光國學談《列子·楊朱》15.


本文來自大風號,僅代表大風號自媒體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