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絕對不能忽視的字體類型--漢簡

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有五體,真草隸篆行。只要這五體皆精,基本也就是書法大家了。熟悉隸書的人都知道,隸書起源於秦末漢初,到東漢中期發展到巔峰時期。那麼,跟隨著隸書一同發展的還有一種字體,就是漢簡,這個字體很多人不太瞭解,只是聽說或者少許鑑賞。恐怕只有文物工作者與文字工作者才對他熟悉。其實當代也有一部分書法學習者對漢簡有一定的研究和臨習。畢竟漢簡與漢隸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的密切。

秦朝末年,古隸誕生之初,大大緩解了書寫和記錄的耗時問題,正因為如此,古隸的便捷性也被民間的書寫認可並推廣開來,在民間,隸書的書寫偏於快速化,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漢簡字體,民間漢簡字體後來慢慢的轉換稱為章草,而書寫正統的隸書則繼續向完美演變,直至東漢中後期形成漢隸的最終面目。

書法學習絕對不能忽視的字體類型--漢簡

漢簡這種字體是一種因為時代需求所產生的的書寫字體,是在古隸的基礎上進行快寫演化,並改變局部結體而成,隨意性比較大,沒什麼規則束縛,即便如此,漢簡仍然保持了隸書那種濃厚的拙樸狀態,只是漢簡的表達則更為靈動自然。這一點,漢簡是超越漢隸的。

為什麼書法學習不能忽視漢簡呢?

古隸與漢簡,甚至包括漢隸都是書法邁向草書,楷書和行書的必經之路,這中間存在著必然的連帶關係,所以對於專業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這個字體類型絕對不能忽視,且要加大力度進行研究。

書法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的,即使你以魏晉書法為宗,那麼仍然不能越過漢隸與漢簡,甚至是章草。那麼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循序漸進,那麼肯定也不能越過秦朝的篆書,甚至是秦以前的其他古文字體。我在這裡告訴大家,篆書和隸書雖然有類似的內在聯繫,但是卻屬於二個文字書寫體系,略過篆書的學習,可以直接學習隸書和漢簡,並過渡到草書,楷書和行書。基本的正確順序是這樣的。

書法學習絕對不能忽視的字體類型--漢簡

漢簡的學習書寫要遵循什麼原則嗎?

漢簡是沒有什麼規則的,漢簡只有字型的整體字勢和基本筆法需要多加註意。至於書寫起來,要遵循什麼空間布白的法則,那是沒有的。漢簡的整體字勢和隸書基本一致,扁以及橫式的書寫,起筆可藏鋒可出鋒,收筆亦如此。另外,漢簡的運筆過程中率真表達性極強,也就是字體的個性化形態表達,會隨著即興書寫的手感而隨時調整入筆與出筆的方式,繼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關於漢簡學習和融入的一些建議

關於漢簡學習和書風融入的人問題,我有一些小的建議。古漢簡雖然經典,但是對於今天我們在藝術風格上的定位來說,明顯是不符合商業口味與大眾欣賞的,所以,我們除了學習早期的漢簡和漢隸,還要融入一些行書和楷書的筆意在裡面,這樣,能夠讓欣賞著容易辨認,且不缺乏拙樸美,亦兼容瀟灑靈動美。總之,就是朝著綜合的方向去試探創新,而不是在古人的圈子裡不動。


書法學習絕對不能忽視的字體類型--漢簡


書法學習絕對不能忽視的字體類型--漢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