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道路,取決於語文"北大陳平原教授的這句話,令我們警醒

作者 梁俊清

眾所周知,2017年一系列語文改革和高考改革政策放出,讓"語文難"成為高考的新趨勢。2018年則被稱為是"最難高考年",語文考卷更是讓人人都喊難。

如今,中考語文卷總分已增至150分,高考語文增至180分。似乎於一夜間,語文搖身一變成為第一學科。

人說語文難,到底難在哪裡?

答案是:語文佔比越來越大,閱讀理解和作文題量、難度大幅上升。


專家指出:中高考語文對閱讀的要求已遠遠高出平時教學所授水平,選文範圍也將大幅超出教材和一般學生的認知範圍。未來,語文將成為中考、高考的大殺器。


我有一位朋友是高校老師,她的女兒全科都極優秀,是年級有名的學霸。從四歲半就識得了大部分常用字,開始獨立閱讀,酷愛讀書。小學三年級便開始發表文章,如今小學六年級的她有些作文用老師的話說已達高中水平。這都得益於朋友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

於是,我向朋友"取經",她便分享了在高考應試教育下,她對孩子語文學習方面的一些認識和想法。

高考的變革、教材的變化和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無一不在提醒我們:語文的時代已然到來。若想讓孩子熱愛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家長們就必須意識到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一定要閱讀寫作一起抓,兩手都要硬。


—01—


有一個女孩和男孩,年紀相當,但因為家長教育方法的不同,在閱讀方面便有了天壤之別。

女孩的父母都是熱愛讀書的人,深知閱讀的好處。他們堅持每日親子閱讀,引導孩子慢慢地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孩子日漸識字後,便給她買來大量適合孩子年齡階段、她又有興趣的書供她獨立閱讀。

如今,女孩早已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平時裡海量閱讀,各科成績皆名列前茅。

男孩從小被琳琅滿目的玩具所包圍,玩具多得都能開個店了,但唯獨沒有一本書。父母也未重視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如今他已小學高年級了,提起閱讀依舊反應淡漠,各科成績也平平。尤其作文時,每次抓耳撓腮苦不堪言。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在兒童早期教育研究中提出"敏感期"理論,即孩子在某一時期對某一事物或活動特別敏感,產生特殊興趣和愛好,學習也特別迅速,這一時期是教育的最好時機,所以也稱"敏感期"。


閱讀也有敏感期。孩子在特定時期對閱讀產生興趣也可用這個理論加以解釋。

孩子對萬事萬物對光怪陸離的世界充滿好奇,而閱讀正好迎合了這種需要,使孩子的好奇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得以極大的滿足。這就是對閱讀的本能需求。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表明,閱讀對孩子的詞彙發展、閱讀理解、學業發展都有很大助益。

隨著考試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語文對其他學科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而語文的重中之重就是閱讀。

閱讀能力貫穿於學習的始終,對學習效率和解題能力的提高有著直接影響。閱讀能力不強的人,面對語文,英語,數學,政治等需要認真研題的科目很難拿到高分。試想你連題目都未理解,又怎能做到正確解答。

看到去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滿篇文字撲面而來。語文卷面題量之前大概7000字,如今9000字,將來則有可能增至1萬字。閱讀題量也已增加,較之去年悄然增加了5%~8%。這對閱讀能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到廣閱讀。

當發現孩子只痴迷於文學書籍時,我那位老師朋友提醒女兒:就像平時我們吃飯不偏食、營養全面均衡才能身體健康一樣道理,讀書也要"廣而雜"不"偏食"。廣泛涉獵全面閱讀,文學、社科、人文、歷史、地理等等各方面書籍都要讀。

博覽群書,方能胸有丘壑。同時注意,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讀,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是"連滾帶爬"地讀的,否則就很難有閱讀面,也很難培養起閱讀興趣來。

曾國藩曾說"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那麼,做一個愛閱讀的人吧。

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分支,還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我們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長階段的閱讀敏感期,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養成全面閱讀、每日必讀的好習慣。要想學好語文,閱讀能力要強,寫作能力更要強,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考場所向披靡。


—02—


在網上看到報道,北大新世紀手拉手勵志成才全國作文大賽又一次成功舉辦的消息。參賽對象為全國高中生。

獲得決賽特等獎的高中生,可被推薦至北大、清華、復旦、北師大、南大等幾十所高校進行自主招生測試審核,進入重點院校自主招生的特長綠色通道。清華、復旦、南開、中山等大學降低分數線20分,北大降30分錄取作業尖子生。這種特招適合人才培養的需要,未來還會擴大。

北大校友薛湧在他2009年11月出版的《北大批判》中提出:真正的教育,從來都不會讓寫作缺席!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過程。

如果說閱讀是一種輸入,那麼寫作便是一種輸出。

提高寫作能力,是學習與應試的必須,也是今後工作與生活的必備能力。

就如華羅庚所強調的:“語文天生重要。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

眾所周知,我國基礎教育一直圍著高考指揮棒在轉。如今,這根指揮棒終於指向了語文。高考新政出臺,語文180分的時代已到來,而且增加了“微寫作”。

調查發現,90%初高中尖子生,都有較強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可見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及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之強。

全國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表示:作文拉不開差距,不正常!


如果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那得作文者就得了語文。

作文是語文知識的綜合積累,寫作能力強意味著語文基礎紮實。作文=1/2的語文,作文是語文應試的重中之重。因此,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和高考新政出臺,作文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家開始迫切尋求各種方法和途徑以期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那麼,如何進行習作訓練,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我的朋友在諸多方法中除了強調“廣閱讀”,還特別注重提高孩子的“生活敏感度”。

平日裡,她引導女兒在上學放學路上或節假日,深入體驗並觀察生活、去發現日常的點滴細節;到不同的地方開闊眼界,感受四季的變遷、夜與晝的遞嬗、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多思考多體悟多做記錄,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提高“生活敏感度”和生活感知力,並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朋友的教導下,孩子的寫作能力提到了很大提升。

語文分數影響個人高考的走向,語文能力改變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

有專家預言,未來中高考中,語文只考讀寫。所以,要想學好語文,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小打好基礎,在廣閱讀的基礎上加強習作訓練。閱讀與寫作必須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

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曾說:“人一生的道路,取決於語文”。

以前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現在卻是 “得語文者得天下”。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我們應堅信閱讀與寫作的價值,培養並加強他們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提高其思維、感知及幸福生活的能力。使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吸收歷史文化中的精髓,逐漸做到對文化有尊重,對社會有認知,對文明有情懷,對未來有見地,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他們遇到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