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論語易解」7.13 子之所慎

【原文】

7.13 子之所慎:齊( zhāi ),戰,疾。

【譯文】

孔子慎重對待的事有:齋戒,戰爭,疾病。

【註釋】

(1)《楊注》:“齊,同‘齋’。古代於祭祀之前,一定先要做一番身心的整潔工作,這一工作便叫做‘齋’或者‘齋戒’。鄉黨篇第十說孔子‘齋必變食,居必遷坐’。”

(2)《正義》:“《說文》雲:‘戰,鬥也。’慎戰,謂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也。慎疾者,所以守身也。《金匱要略》言:‘人有疾當慎養,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雖在經絡,無由如腠理。’即此義也。”

(3)《朱注》:“齊之為言齊也,將祭而齊其思慮之不齊者,以交於神明也。誠之至與不至,神之饗與不饗,皆決於此。戰則眾之死生、國之存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謹也。尹氏曰:‘夫子無所不謹,弟子記其大者耳。’”

【解讀】

孔子主張“謹而信”(1.6),當然無事不慎;此章所謂“齊,戰,疾”三者,蓋弟子記其大者耳。《左傳•成公十三年》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即指其中的前二者。

齋戒是祭祀的前期準備,也可以說是祭祀的必要組成部分,因和“鬼神”相關,自不能不慎。孔子說過:“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我們曾用《周易》觀卦“盥而不薦”解之(見3.10),其中之關鍵即朱子所謂“誠”也。“盥而不薦”或為祭祀的前半段,而齋戒應當還在其前,但祭祀者於此當收攝思慮、專注於心則一也。古人對此有很多規矩,如禁絕房事、吃素、沐浴更衣等等即是。《周易·繫辭上》也曾提到“齋戒”(和“洗心”),雖然主要是講《易》之功用,但對於祭祀當然也是適用的。

而戰爭,“眾之死生、國之存亡系焉”,更不能不慎。前章孔子對子路所言“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就是“慎戰”的重要內容。《周易》很多地方提到戰爭,如師卦作為專門講戰爭的卦,其初六雲“師出以律,否臧兇”,六三雲“師或輿尸,兇”,都是在講戰爭的兇險。而復卦上六雲“用行師,終有大敗”,泰卦上六雲“城復於隍,勿用師”等,也和慎戰有關。然而戰爭有時無法避免,《乾文言》所謂“陰疑於陽,必戰”是也,故戰端一起,不能不慎之又慎也。

最後是“慎疾”。劉寶楠說:“慎疾者,所以守身也。”《孝經》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儒家既以孝為“仁之本”,慎疾是必然的。《周易》同樣如此,如復卦卦辭曾講到“出入無疾”,可以說是一個很高的人生理想。從“守身”的角度講,《繫辭下》雲:“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這就將“安其身”放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繫辭上》亦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對“失身”之事更是特別重視。此誠如朱子所言,此涉及“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故不能不慎也。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並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特稿」「論語易解」7.13 子之所慎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於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