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

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

久已逃天网,何而服日华。

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栖霞。”

此首五言律诗为大文豪苏轼写给挚友王巩。苏轼其人,书友大多都是了解的,他是一个魅力无穷的乐天派,在他的一生当中,逆境多于顺境,苦难多于安逸,但是他总能用豁达去战胜遇到的一切困境。他一生交友广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不过这里边,跟他最铁的还是王巩。据研究者统计,与苏轼交游频率最高的正是这个王巩。不管苏轼人生得意,抑或失意,他二人总是风雨同舟,从未离弃。

因为苏东坡的名气和人气都实在太高,王巩在他身边,多少有些黯淡了光芒。实则,王巩的个人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是北宋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画家,一生勤于著述,是他所在的三槐王氏中唯一有著作流传的人,有《随手杂录》、《甲申杂记》、《闻见近录》、《王定国诗集》、《王定国文集》、《清虚杂著补阙》等书流传于世,被誉为“文采风流,一时之宗”。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文采风流的王巩

王巩出身的三槐王氏也是一大名门贵族,祖父王旦、父亲王素都是做过大官的人,到了王巩这,也通过恩荫轻松地入仕,也曾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但要知道官场是很残忍的,即使是像王巩这样的有背景的官n代,也难逃磕磕绊绊的坎坷命运。这里头的原因,一部分跟他自身的耿直有关,另一部分还是拜好友苏轼所赐。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文坛领袖苏轼

简单地说一下苏、王二人的相交由来——小年轻王巩初入官场时,曾因为说话太直而屡次受挫。官场的“老油条”们都不喜欢他,唯独年长他十岁的大哥苏轼“发邮件”力挺他。王巩倾慕苏轼的风度文采,于是在苏轼出任“徐州市长”的时候专门去拜访,两个人一见如故,结为知交,一同游泗水,登魋山,过了十几天“吹笛饮酒,乘月而归”的神仙日子。这次的雅集成为了文人雅集的典范,但也为后来王巩被视为苏党一派受到牵连埋下了祸患。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遭遇人生重创——“乌台诗案”,他本人铛锒入狱的同时,被牵连的是他下面的诸多门人,还有就是一些与他相熟的知交好友。数十人中,最惨的一个就是时任秘书省正字的王巩。

王巩有多惨?事主苏轼被贬到黄州(湖北黄冈),他却一竿子直接被贬到宾州(广西宾阳)。

苏轼对此愧疚又心痛,他满怀抱歉地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他还为王巩写下来了著名的《次韵和王巩六首》,正是我们开篇所见。

所谓患难见真情,生死定知交。王巩在宾州期间给苏轼写了无数封书信,嘘寒问暖,诗酒养生,却对受牵累之事之字不提。尽管在流放的日子中,他曾两度经历丧子之痛,甚至他本人也差点因为一场大病客死他乡,但他对此却是极尽轻描淡写。想来,苏东坡乐观旷达至此,跟身边密友的影响也不无关系。东坡以嬉笑的面容示人,却独在给王巩的信中吐槽贬谪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末了还要加上一句“勿说与人,但欲老弟知其略尔”。可见两人亲密之谊。

在别人面前,我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苏东坡。唯有在你面前,我才是苏轼。这,才是知己应有的样子。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被贬的苏东坡

据史料记载,王巩在宾州时每天按时上下班,严格地完成每日工作。剩余的时间,则主要用以读书创作。他曾在宾州穷经皓首写下《论语注》十卷,听闻苏门的大才子秦观还专门为之作序。他还把“岭外所作诗数百首”一同寄给苏轼,这些诗作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广西一带的绮丽风光,又表达了他广阔豁达的胸襟和气度,“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可惜王巩在宾州的这些作品有许多都已经失传了,这对文学史来说,不免为一件憾事。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王巩在被贬宾州期间,不仅和苏轼的友谊小船开得稳,爱情的游艇也是马力十足。王巩家中原有好几个歌女,其中有一个人美歌甜,名叫宇文柔奴。“乌台诗案”事发时,家里的这些家奴、歌女都一哄而散,唯有柔奴不仅不走,还自告奋勇,随王巩共赴宾州。再不问世事的人也知道,宾州在当时乃是北宋版图中最为偏远的地域了,何况柔奴蕙质兰心,对于此行的苦难她不是不能想象。但她毅然随王巩远去,可见其心志非寻常女子能及。

王巩和柔奴在宾州一待就是三年。这些日子里,王巩虽也经历过顽疾和失子之痛,但因有柔奴相伴在侧,温柔慰藉,又有老友苏轼时常书信来往,也就勉励奋发,撑了过来。三年之后,王巩带着柔奴一同北归时,苏轼前去探望,发现王巩神采焕发,学问技艺更胜从前,丝毫没有经历 “生活的毒打”的痕迹,不由颇感意外。后来王巩叫柔奴出来给苏轼献歌,苏轼忍不住问她:“岭南的日子很苦吧?”

柔奴轻抚琵琶,轻描淡写地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话虽并不是柔奴首创(白居易有诗:“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柔奴应是化用的此诗),但一个单薄的弱女子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话,苏轼仍旧十分动容。他灵感大发,当即挥笔,写下《定风波》一阕: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柔奴像

苏轼的才情,在当时的词坛那是众多周知的。此阕一出,柔奴这个“点酥娘”的外号火了起来,而柔奴与王巩的这段爱恋也流传开来,成了坚贞美好的爱情的象征。

纵观王巩一生,其仕途虽然磕磕碰碰,但他不仅在北宋史上留下了自己动人的友情、爱情故事,也留下了珍贵的著作与墨迹。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著述外,王巩在书法、绘画上也有造诣。其传世书法作品《与安国书帖》、《冷淘帖》得苏轼之法,颇有高韵,然而笔致苍茫厚重,似乎又与苏轼的丰腴自如有所不同,足见其用笔老到、功力精深。世人称他“文采风流,一时之宗”,实乃名不虚传也!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与安国书帖》局部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冷淘帖》局部

中华书脉·文采风流,一时之宗:王巩

下期预告: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 浅探《急就章》中的衣部”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