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杨中华:投身两行挣“双薪”,致富路上有信心

3月23日凌晨1点多,大多数市民还在睡梦中,杨中华和妻子吴先丽就起床到小吃部做早点了。熬稀饭、煮茶叶蛋、洗菜切菜、做鸡蛋煎饼……一个小时后,店里就上了第一波客人。“每人一碗稀饭,一个茶叶蛋,一个鸡蛋煎饼,吃完我们就下湖。”这几个人是从市区来到骆马湖钓鱼的“钓客”。

“我们小吃部里的顾客分成几种人,来店里吃饭时间也不一样。”吴先丽告诉记者,凌晨2点到4点来吃饭的顾客,多数是来湖里钓鱼的“钓客”;4点到6点来吃饭的顾客,多数是附近跑运输的、做水产品生意的商贩;6点到8点来吃饭的顾客,基本上是附近居民。

杨中华今年44岁,是市湖滨新区皂河镇船闸居委会居民。杨中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穷,他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和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像当地大多数渔民一样,以船为家,打鱼为生。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杨中华:投身两行挣“双薪”,致富路上有信心

杨中华给顾客上饭

为了多挣点钱,从2005年开始,杨中华做起了“候鸟”:到了骆马湖封湖禁渔期就外出打工,到了骆马湖开禁捕捞期再回来打鱼。2007年,他在无锡打工期间,不慎从2楼摔下,跌伤了左腿,从此落下了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居委会一直关心他家,主动为他家办理了低保。

前几年,年过四旬的杨中华终于结婚了。原本指望家里日子从此能好过一点。可没想到,他母亲又患了癌症,治疗一年多后,在2017年还是去世了,留给杨中华夫妇上万元的债务。

皂河镇镇长潘志程知道情况后,主动和杨中华结成了帮扶对子。潘志程多次和他谈心,鼓励他面对困难不要气馁,并和他一起寻找脱贫致富之路。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船闸居委会位于环湖路边,来这里钓鱼的、跑运输的、湖区做水产品生意的人比较多,每天人流量都很大,但是这里没有一个早点小吃部,如果开一个小吃部卖早点应该不错。

在潘志程的关心帮助下,小吃部很快开起来了,杨中华夫妻俩每天凌晨就起来忙活,虽然是早点,但是夫妻俩注重卫生、加上价格实惠,时间不长小吃部就有了一部分稳定的客源。

为了增加收入,在骆马湖开捕期间,夫妻俩上午做早点,下午一起下湖捕鱼。就这样,辛苦了1年多,杨中华夫妻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一些积蓄。为此,他主动申请,退掉了低保。3月20日,杨中华被评为全市脱贫致富示范户。

杨中华对现在的家庭状况很满意:“小吃部一年收入一万多元,加上捕鱼收入,一年有两万多元,家里就夫妻俩,也没什么负担,我们很知足。”(来源:速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