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1:路過瑞金一路近鉅鹿路口,在慶順裡街面房瑞金一路83-85號又見一老店招“盧灣區第一油醬店"因整治店招而顯原店招(圖1、3,無田攝於2019-3-14)。此店的前身是萬振源醬園(圖451-4,1949年版《行路圖》截圖),公私合營後更名為盧灣區第一油醬店(圖451-2,1989年版上海商用地圖截圖)。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2:記得七年前,為尋覓尚存的老虎灶,走遍市區各個角落。在東臺路自忠路口意外發現古玩攤頭後藏著一家老虎灶(圖452-2,東臺路117號,無田攝於2012-4-1),從《行路圖》上查得它原名為公義園(1949年版《行路圖》下冊圖40)。這家老虎灶已蛻變成棋牌室兼營茶館,灶頭也改用電了,它是當時盧灣區唯一留存的老虎灶。這次乘車路過此路口,見此段東臺路街面房還在,就用手機抓拍了一張。屋還在,老虎灶早已消失(圖452-1,無田攝於2019-3-28)。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3:去會朋友,路過永嘉路近茂名南路口,進永嘉路25弄隨意看看,在6號後門竟發現這裡還有一根法租界時期遺存電線杆(三稜形鋼筋水泥柱),難得一見的租界遺物(圖453-1、2,無田攝於2019-4-10)。另外兩根在復興公園前後門左近,還有一根在建國中路瑞金二路口西南轉角處。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4:去五角場刅事路過這家理髮店,看店內理髮椅成色,就知這物件可有年頭了。小丁師傅剛來上海跟張師傅學理髮時,該店還開在淞滬路政通路口,原店名叫春光理髮店,後因建10號線地鐵站遷至現址。張師傅已走了,小丁接班主持理髮,因善剪平頭而聞名遠近,有“平頭大王”之美稱(政通路96號,無田攝於2019-4-11)。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5:小辰光住武寧新村,去郊外捉蟋蟀,在武寧路近中山北路口就要經過鐵道口,若恰逢火車即將通過,就會因安全圍欄關閉而被攔在道口南側(1980年代,道口處造了人行天橋)。如今,在近中環沿線尚存幾個鐵道路口,偶有火車因編組經過路口(控江路軍工路口,無田攝於2019-4-12)。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6:經網友喬士明兄提醒,今路過復興中路文化廣場1號門前,特留意法租界遺存電線杆,發現百米內竟有4根(編號為電車137、141、143和145),至今仍為電車架空線"站崗”(復興中路文化廣場1號門前,無田攝於2019-5-14)。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7:永嘉路文化廣場5號門前,還有法租界時期遺存消防栓,其式樣與公共租界(英美)的消防栓大致相仿(圖457-1,無田攝於2019-5-14)。之前,在思南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西門口)上也見到這款消防栓(圖457-2,網友小徐攝)。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8:坐100路經過歐陽路近四達路口,看到一條小弄堂,弄口沿街的竟是危房(無田抓拍於2019-5-29)。這種地方倒不拆遷?網友weichingchou說:“此地快早已有主,只不過政府要改容積率,開發商接受不了(簽約在先),所以拖到現在。規劃路只是原先的規劃,現在小區(明揚豪苑)都造好了,再開一條路穿過小區的可能性不大了。就像附近的臨平北路規劃拓寬寶安支路穿過寶安路直通山陰路四川北路一樣,現在由於山陰路風貌保護區存在的原因終止實施了。”網友“靜靜的港灣”建議道:“能否改變一下舊改的模式,將政府統一行為改為同允許私人(業主)主動修復改造相結合的模式。大多數舊(私)房失修是政策不允許而至危,一旦允許私人業主參與,舊改進程一定會快得多。”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59:立新船廠的退休職工每月都在塘橋公園聚會敘舊,實屬難能可貴。大家明白這樣的聚會過一次少一次,但他們享受當下,珍惜緣分,活出精彩!(無田攝於2019-6-13)

無田街拍日誌之四十六

460:房子都要拆了,共享單車也一起拆。拆,拆,拆。拆字當頭,舊的不去,新的不來(2019-9-13,無田攝於汕頭路)。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