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虎:關於胃癌,你必須要了解這6個關鍵點!


王三虎:關於胃癌,你必須要了解這6個關鍵點!

胃癌的病因病機

胃癌屬於中醫學“胃反”、“胃翻”範疇,病因病機繁複,真假難辨。從病因上看,多因飲食不節,或暴飲暴食,或飢飽無常,日久胃氣受傷,由輕到重,逐步演變而來。

尤其是嗜食辛辣刺激之物的同時又恣食冰鎮啤酒或冷飲,造成寒熱錯雜於胃,導致胃脘脹痛頻發。

當然胃也有治不得法,寒邪未去,熱邪又見,或熱邪未已,寒邪又增而形成寒熱錯雜於胃者。

再逢重大事件,精神壓力,或所願不遂,鬱怒難伸,氣機不暢,胃失和降,則形成寒熱膠結,夾瘀夾痰,難分難解,結聚成塊,盤踞胃脘而成為癌。

寒熱膠結,胃失和降就是胃癌的主要病機,甚至貫穿始終,難分難解。

縱觀胃癌的病程,多數是由寒熱膠結於胃,日久不解導致脾之陰陽兩虛,再到腎之陰陽兩虛。

同時,也有脾胃虛弱、痰濁內阻或溼滯脾胃、胃陰虧虛等少見證型,或持續存在,或與寒熱膠結相互兼夾,甚至燥溼相混,變化紛繁,肝腎虧耗,心肺受累,終致五臟俱損,消耗殆盡的發展過程。


胃癌首選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是治療胃癌的首選方劑,適應的證型就是寒熱膠結、胃失和降。

古代醫家對胃腸積聚的認識各有偏頗,強調熱,如《醫學統旨》講“酒面炙煿,黏滑難化之物,滯於中宮,損傷腸胃,漸成痞滿吞酸,甚至噎膈反胃”。

強調寒,如《衛生寶鑑》“凡人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常或生冷過度,不能克化,致成積聚結塊”。

各家爭鳴,自成體系。現代中醫大多根據寒熱虛實將胃癌分成氣陰兩虛、痰鬱氣滯、瘀毒內阻、脾腎陽虛等四大證型。

但上述古今分型,相對獨立,缺少內在聯繫,並不符合臨床實際。這與醫家自身侷限性有關。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醫療保健需求逐步提高,專業醫生的出現,才有可能對胃癌的整個病程有比較全面的理解。


胃癌常見

寒熱膠結.胃失和降型

我認為寒熱膠結、胃失和降是胃癌的最常見證型。

這既是在前人基礎上的糾偏和綜合,也是學術發展的必然。

寒熱膠結在臨床上往往不是對等存在的,有時以熱為主,有時以寒為主,特別要注意寒象掩蓋了熱象、熱象掩蓋了寒象的情況,這就是要辨病的關鍵,要有寒熱膠結致癌論一個總體認識,這樣才不至於見寒治寒,見熱治熱。

實際上,早在《靈樞•五變》中就已對寒熱之邪造成胃腸積聚有所論述,“胃腸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蓄積留止,大聚乃起”。

古人的這些認識,正是某種意義上印證了我的“寒熱膠結致癌論”,也可以說是我的“寒熱膠結致癌論”來之有據。

我通過臨床觀察,認為胃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寒熱膠結者十之七八,在近幾年的診治胃癌患者當中,至少有30多個人均以“寒熱膠結”為病機,以半夏瀉心湯加味為主,取得了帶瘤生存、臨床治癒的結果。

寒熱膠結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的,它往往是在寒熱錯雜、寒熱並見的基礎上,與有形之邪相合,日積月累而成積化毒致癌。

臨床上注意看的話,患者喜熱食、舌紅,或舌淡苔白而反覺胃中灼熱,症狀相反,或腹中雷鳴,大便不勻,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都是寒熱膠結辨證的著眼點。

以辛開苦降,寒熱並用,扶正祛邪,化痰散結為大法,半夏瀉心湯和烏貝散加瓦楞子就是基本方。

辨病用藥我一般加冬凌草30g,壁虎12g。

在這個基礎上一般的半夏瀉心湯的用量是姜半夏15g,黃連6g,黃芩12g,人參12g,乾薑12g,炙甘草12g,大棗30g,烏賊骨15g,浙貝母12g,瓦楞子30g。


脾胃虛弱.痰濁內阻型

則用六君子湯

大約有十分之一的胃癌患者,有脾胃虛弱,痰濁內阻的臨床表現,代表方劑,六君子湯。

類型多半為胃癌術後,表現為食慾不振,胃脘不適,似脹非脹,似痛非痛,莫可名狀。

口中無味,粘膩不渴,溫溫欲吐,大便無力,大便次數多,量少而粘,舌苔厚膩,脈滑或無力。當用健脾胃化痰溼為法。

六君子湯用姜半夏12g,陳皮12g,人參12g,白朮12g,茯苓12g,炙甘草9g。


溼阻中焦.氣機不暢型

以平胃散為宜

在臨床上還可以見到,溼阻中焦,氣機不暢型。

對於胃癌這個複雜多變的疾病,應該在辨病前提下辨證論治,做到常中有變,變中有常;不離於癌,不拘泥於癌;不離於胃,也不拘泥於胃。

如溼阻中焦,氣機不暢在臨床上也能偶然見到,具備了溼邪粘膩,難分難解的特點。

症狀以脘腹脹滿不減,減不足言,與情緒變化和氣候燥溼關係密切,主要是氣候潮溼的時候症狀加重,風清氣爽的時候症狀減輕,多伴有臍周隱痛,胃脘隱痛,食慾不振,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體胖大,舌苔白厚粘滯,脈沉滑。

當以燥溼化溼、理氣消脹為法,方用平胃散化溼和胃,調暢氣機。

我一般是蒼朮12g,厚朴12g,陳皮10g,甘草9g。嚴重的話加砂仁6g,雞內金12g。


麥門冬湯.百合滑石代赭湯

專治脾胃陰虛.溼邪不化型

胃癌的3%是屬於脾胃陰虛,溼邪不化型的。

我們用的是麥門冬湯,或者是百合滑石代赭湯,或者二方並用。

由於體質、嗜好、治療方法的不同,臨床上,脾胃陰虛、溼邪不化,常見症狀除過胃癌的消化道症狀外,主要表現在病情日久,口乾目澀,頭暈目眩,睡不踏實,氣力低微。

關鍵是舌苔花剝,或舌光如鏡,口乾不欲飲,或舌上裂紋縱橫,多年不消,腹脹腹瀉或者大便秘結,用藥是動輒得咎,頗難措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