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最近天氣越來越好了,悶在家裡很久,媽媽們終於可以帶孩子出來逛逛了。這天,媽媽帶著寶寶出來公園玩耍,寶寶對一切都很感興趣,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後來趁媽媽一不注意的時候又玩起了水。

媽媽很生氣,訓斥寶寶“你看你,又玩得衣服溼淋淋的,等下著涼了怎麼辦?”,說著,用力拍掉孩子手上的水滴。孩子有些委屈,鬧著要媽媽抱,可是媽媽卻不理他,自顧自往前走,看到媽媽生氣了,寶寶趕緊追上去,討要媽媽的擁抱。

無論是在孩子撒潑耍賴的時候,還是在喊叫哭鬧的時刻,都常常需要媽媽的擁抱。為什麼孩子們對媽媽的擁抱這麼執著呢?

英國詩人蒲柏曾這樣說:“人就像藤蘿,他擁抱別人,就能從擁抱中得到了力量。”

看似簡單的擁抱,卻能給人帶去精神的慰藉和無窮的力量。那麼,孩子那麼喜歡媽媽的擁抱,喜歡媽媽的身體接觸,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孩子為什麼喜歡媽媽的身體接觸?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皮膚飢餓”。他們渴求母親的撫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哈洛耗盡半生心血,提出了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和“母愛剝奪”實驗,證明了這一觀點。

他的實驗中,選取了和人類基因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四的恆河猴為實驗對象,他先是把剛出生的小猴子從他們的母親身邊抱走,再由兩個“代理媽媽”來撫育這些小猴子。一個是胸前掛有奶瓶的代理媽媽;另一個代理媽媽是軟布製作的,身上沒有食物。

但小猴子除了餓得不行時會走到鐵絲媽媽面前,其它時間幾乎都選擇待在軟布媽媽旁邊,甚至在軟布媽媽的身上裝置傷害幼猴的機關,猴子仍然還是待在軟布媽媽的身邊,不願離去。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通過這些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動物對媽媽的依戀不僅只為了有食物,更在於有沒有溫暖、柔軟的身體接觸。孩子也是一樣,對於母親的撫觸是十分在意的。

媽媽與孩子的身體接觸為什麼重要?

美國語言學家梅瑞賓說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93%是通過非語言進行的,而只有7%是通過語言完成的。

人的皮膚如同腸胃,也有需求,如果經常得不到愛撫,對健康也存在很大的損害。皮膚是最大的器官,是大腦的外界感器。

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溫柔地撫摸,會使關愛從父母的手傳遞到孩子的身體,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寶寶大腦中產生甜蜜、安全的信息刺激,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從而心情愉悅,對寶寶的心理健康和智力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相反,如果孩子長期得不到愛撫,則會感到孤獨,不利於今後的成長,可能會變得孤僻,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存在障礙。

有文獻記載表明,

“袋鼠媽媽的呵護”就是為新生兒提供很好的撫觸,這個方式是將早產的雙胎嬰兒一起放在孵化器中,給予足夠的肌膚接觸,調節他們的體溫,讓孩子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撫觸對孩子的意義重要非凡,應該從孩子的嬰兒期就要開始了。具體好處體現在以下幾點:

1. 促進生長髮育,提高免疫力

根據研究結果,經過撫觸的新生兒,體重平均能夠增加10%左右。一天內對孩子數分鐘的撫觸,能夠增強孩子的免疫細胞,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提升孩子對抗外部刺激的抵抗力。

2.安定情緒

通過母親對孩子的撫觸,調節寶寶的情緒,讓寶寶的情緒達到平衡狀態。讓孩子感知到母親的愛與關懷,增強孩子的安全感,穩定孩子的情緒,促進母子間的關係。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3.促進睡眠

穩定寶寶緊張的情緒,改善他們的睡眠情況。撫觸時可刺激“褪黑激素”濃度升高,幫助寶寶有一個更好的睡眠。

4. 刺激聽覺與視覺

寶寶在感受撫觸的同時,能夠感知到家長的表情的聲音,可更好地促進寶寶聽覺和視覺等感覺器官的發育。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孩子會過度依戀撫觸嗎?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做 “安全堡壘”(secure base)。

"安全堡壘“這一名詞,是由現代依附理論之父John Bowlby借用軍事上的用語所創造出來的——只有隊伍堅信他們的基底是絕對安全牢固的,這隻隊伍才能奮勇前行。

爸爸媽媽(或其他孩子的養育者)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保護,成為他們的安全堡壘,讓孩子遇到困境時,也可以重回此處獲得安慰和支持。

來自媽媽的觸摸,就是在給孩子傳達“你是被愛的,你是安全的。”

但是,有媽媽會有擔憂,孩子時常接受這麼好的撫觸,會不會變得脆弱、過度依戀,而導致無法適應社會?

事實上,被溫柔觸摸的孩子,將擁有一個被皮膚記憶了的“安全堡壘”。帶著這樣的安全堡壘,隨著成長和發育,曾經被父母很好的握持過的他,將獲得一種自我握持內在空間的能力。

在他的記憶中,曾經被溫柔對待過,他也將自然地溫柔地去對待世界,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撫觸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個小孩的大腦在發育中需要很多外界刺激。促進兒童成長的最重要的刺激之一就是肢體接觸。

從東歐孤兒院的嬰兒觀察中,我們可以發現缺乏身體接觸,對孩子成長不利,他們經常要忍受著種種磨難與挫折。

研究者們通過當機構的嬰兒連續十週每天接受到長達二十分鐘的撫觸的調查研究發現,他們在發展測評趨向良好,得分上升。

所以,撫觸在孩子生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要怎麼樣給孩子進行撫觸?又要注意些什麼?

1、時間

撫觸的時間越早越好,每天差不多15分鐘左右,可以在給寶寶餵奶時摸摸他們的小手,或者在他們睡覺時,輕拍他們的背部。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2、準備

撫觸的環境也很重要,室溫不要低於22度,如果有陽光的照射就更好,在撫觸的同時播放一些舒緩身心的音樂,會讓撫觸的效果事半功倍。此外,爸媽的衛生和安全也很重要,在進行撫觸時要注意洗手、剪指甲 。

3、手法

撫觸的順序首先從額頭開始,之後分別是下巴、頭、胸、腹、手、腳、背、臀。開始時力度要輕柔,之後再慢慢增加壓力,讓寶寶逐漸適應。

4、注意

在孩子非常飽或者非常餓的時候,注意不要撫觸;孩子臍帶還沒脫落,撫觸一定要格外小心,儘量不要碰到它;在孩子開始長牙的時候,可以幫他按摩臉;

到了孩子可以自己在地上爬的時候,可以教他多爬,減少撫觸,在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可以適當給他做些腿上和腳丫的撫觸;寶寶長出牙齒時,面部撫觸和親吻可以幫助他肌肉放鬆。

孩子想抱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進行身體撫摸,有這麼多好處

5、情感

給孩子撫觸,媽媽開心或者不開心,寶寶也是可以感知到的。在給孩子進行撫觸,要儘量露出笑容,眼神溫柔地注視著寶寶,還可與寶寶進行交談,保持心情愉快。撫觸完,可以抱一抱寶寶,握著寶寶的手或者小腳丫觸碰媽媽的臉,並對寶寶說:“寶寶摸摸,我是媽媽。”

通過皮膚觸摸,可以表達親子間的親密感情,它能把自己的關愛與體貼,通過手部的動作傳遞給孩子。這種方法並不複雜,媽媽們可以試一試,一定能夠看到寶寶開心的神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