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錫娟,玩味聲音的語言藝術家

姚錫娟,玩味聲音的語言藝術家

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姚錫娟,玩味聲音的語言藝術家

在話劇《奧賽羅》中扮演苔絲特蒙娜

姚錫娟,玩味聲音的語言藝術家

在電臺播講《紅樓夢》的現場照

姚錫娟,玩味聲音的語言藝術家

朗誦《只因為我是一個青年團員》

姚錫娟,玩味聲音的語言藝術家

在學校作朗誦講座

  姚錫娟出現在記者面前時,精神奕奕,如同她的話劇、配音、朗誦一樣迷人。

  姚錫娟最早是話劇演員,但她真正被全國觀眾所熟知,是她為日本電視連續劇《排球女將》的小鹿純子、《血疑》中的幸子配音。上世紀80年代,她不僅讓純子“晴空霹靂”配上的那一聲“嘿”成為當時那代人心中最經典的回憶,更讓山口百惠在片中溫婉、低沉、憂鬱的說話方式成為當時年輕女性競相模仿的對象。

  幾十年來,姚錫娟不僅在大量譯製影視劇中塑造了眾多鮮明的藝術形象,還一直致力於朗誦藝術表演。1985年,姚錫娟也應有關方面力邀,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個臺播講古典長篇小說《紅樓夢》。

  1990年後,姚錫娟開始把自己的精力專注於朗誦藝術方面。繼1993年在廣州舉行“姚錫娟藝術語言欣賞會”之後,2004年她還推出十張系列CD《回眸一笑》,彙集其朗誦作品40多篇,令人擊掌叫好,她朗誦的《最後一課》《寶玉探晴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更成為經典之作。

  一直以來,姚錫娟都將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看得很神聖,不管是話劇表演還是配音、朗誦,她都是用心血來灌溉。姚錫娟習慣“慢功”出“細活”,對每一個作品,無論大小,都精益求精,在後來的朗誦生涯中她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她說:“朗誦是個體化的演出,我可以一遍一遍地朗誦直到自己做到最完美為止,這比較符合我的藝術觀。而在這過程中,自己也能不斷進步,體會到創作的幸福。”

人物自述及評論


  我的求學時期是在上海這個文化大都市度過的,文藝大家成林的上海,給了我最豐潤的文化乳汁。廣東,給了我一個成長的舞臺,我在話劇、廣播、配音、朗誦的領域中歷練。

  上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廣東電視臺還在全國首次引進了電視譯製片,為我搭建了一個配音的平臺。我譯配的《排球女將》《海蒂》《血疑》等電視片受到了全國觀眾的歡迎,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我也因此被選為古典長篇小說《紅樓夢》的播講者,我的朗誦演出也開始走出廣州,走向北京,走向全國。

  每一次艱苦的創作,都是一個汲取養分,克服不足的過程。越是有難度的作品越有挑戰性,在藝術面前來不得半點投機,你只有努力地,謙卑地學習,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才能獲取藝術真諦。


——姚錫娟



  姚錫娟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是一個在專業上對自己要求極端嚴苛的藝術家。她在話劇表演藝術、廣播影視演播配音藝術、朗誦藝術等領域,向著一座座高峰攀登,創造了許多驕人的精品和珍品。1995年,姚錫娟當選為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角色的轉換、絲毫沒有改變她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本色和行事標準。姚錫娟擔任省劇協主席的十年,全省戲劇工作局面一新,這十年裡,在她的主持下,廣東劇協承辦了具有全國影響的《尤金·奧尼爾戲劇研討會暨演出周》等重大戲劇藝術活動,也讓戲劇演藝大賽由單一的粵劇擴大到全省各戲曲劇種。這十年,廣東戲劇創作、戲劇評論碩果累累,也是演員摘取梅花獎最多的時期。當年劇協工作人員感慨地說,姚錫娟走到哪裡,都是一個藝術家;她以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擔任劇協主席,卻迎來了劇協工作成績斐然的十年。

  ——戲劇評論家,原廣東省劇協副秘書長黃心武

話劇舞臺:這並不是在演戲,這就是人生


  姚錫娟祖籍安徽歙縣,出生在上海。1959年,從小喜歡文藝的姚錫娟報考了上海電影專科學校表演系,那一年上海1000多名考生最終錄取了15名,姚錫娟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也因此踏上了藝術之路。

  1962年畢業公演,姚錫娟在莎士比亞喜劇《第十二夜》中飾演管家瑪利亞,將這個聰明、機智而潑辣的角色飾演得活靈活現、頗受好評。對她的表演,當時的電影演員衛禹平看後還特意在《上海戲劇》上撰文評價“收放自如,難能可貴”。

  畢業後,姚錫娟在廣州羊城話劇團、廣東話劇院工作,曾主演過《第十二夜》《家》《遊園驚夢》等數十部話劇。1987年、1989年她兩次獲得廣東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1991年又獲得中國話劇研究會頒發的金獅獎,1996年還獲得了廣東戲劇家協會頒發的首屆廣東戲劇家突出貢獻獎。

  回顧自己的藝術生涯之時,姚錫娟一再表示,自己在話劇表演藝術上的每一個階段,都與藝術界、話劇界的一批良師益友有著莫大的關聯。在羊城話劇團工作時,有幸在名導焦菊隱排練的話劇《一家人》中擔任女主角,她至今還保留著上世紀60年代的兩本日記,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她在排演焦菊隱導演《一家人》時的生活觀察日記和排練心得。更加難得的是,在她每一篇日記之後,都有焦菊隱先生的批註。她說,希望能把這兩本留有大師筆跡的本子送給北京人藝收藏。

  談及自己的話劇生涯時,最令她難忘的是話劇《南方來信》的演出。回想起自己當時的狀態,姚錫娟都忍不住笑起來,“那時年輕,渾身的力氣好像都用不完,表演上的想法特別多,恨不得一下子都在舞臺上呈現出來。”該劇當時在廣州共演出200多場,轟動一時。事後,她還收到的一封觀眾來信,竟然長達9頁紙,信中評價她“表演充滿了清新蓬勃之氣,就像一株未經修剪的小樹。”

  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廣州話劇界,《遊園驚夢》是不能不提的一部作品。當時,在廣州話劇團團長林乃忠的調配下,廣州誕生了一支精英隊伍——白先勇擔任編劇,上海青年話劇團導演胡偉民導演,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餘秋雨擔任文學顧問,崑曲大師俞振飛擔任崑曲顧問,此外,主創團隊裡還包括上海舞劇院院長李曉筠、上影製片廠作曲家金覆載,上海崑劇當家花旦華文漪,以及廣東話劇團的姚錫娟。當年的演出盛況,白先勇在《第六隻手指》裡這樣記載:“《遊》劇首演,轟動羊城。”現在回想起來,姚錫娟還對林乃忠、胡偉民、白先勇等人的幫助和指導感激不已。

  姚錫娟在話劇舞臺扮演的最後一個角色是《穿過黑夜的漫長旅途》中的“瑪麗”,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全世界女演員都心儀的角色。1994年,她和其他幾位同事一行7人奔赴美國表演,儘管面臨著來自俄國果戈理喜劇院演員們的挑戰,但她們更忠於原著精神的演出最終獲得了專家和觀眾們的肯定。

痴迷配音:她讓山口百惠在中國成名

  姚錫娟在廣東話劇院工作的同時,也進入了配音領域。如今,一提起姚錫娟的名字,人們首先就會想起當年《血疑》《排球女將》中風靡全中國的幸子和小鹿純子,總以為她是配音演員,反倒是忘了她的老本行。

  上世紀80年代初,廣東電視臺是為數不多的幾家能夠進口外國電視劇的單位之一,在引進了《血疑》《排球女將》等日本電視劇後,當務之急是尋找合適的配音演員。

  當時的姚錫娟已到不惑之年,但憑著少女一樣的嗓音和深厚的語言功底被選中為71集《排球女將》主角小鹿純子的配音演員。當知道這個消息時,姚錫娟唯一的感覺就是高興,那個高興啊,感覺憋了十幾年的藝術積累就要在一瞬間爆發了!這次與小鹿純子的“邂逅”,讓姚錫娟從小就渴望從事配音工作的夢想正式啟航。

  姚錫娟為小鹿純子設計的稍帶鼻音的笑聲淳樸而甜美,餘音繞樑令人回味,尤其是“晴空霹靂”配上的那一聲“嘿”更在一代人的心中激起無窮動力,這一切來之不易。

  在姚錫娟的印象中,當時的配音工作相當辛苦,“我將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配音中去了,每次配音回家都會感覺到右胳膊特別累。原來,我在配‘晴空霹靂’這個動作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揮動手臂。”說著,姚錫娟就笑了起來,好像又回到了當初的時光。

  但當廣東電視臺再次引進另一部日本連續劇《血疑》,姚錫娟卻遭遇了“瓶頸”。為了突破自己,她反覆比較小鹿純子和幸子的不同,研究原片中山口百惠的表演風格和聲音韻味。為了體現幸子這種內向的氣質,姚錫娟特意把音色壓暗,語調看似沒有起伏卻充滿細微變化,更保留了山口百惠的語言停頓習慣和笑的風采,以至於在《血疑》熱播時,很多觀眾幾乎沒有意識到幸子背後是曾經為那個活潑可愛的小鹿純子配音的演員在說話,而幸子在片中溫婉、低沉的說話方式,更是一度成為許多年輕人競相模仿的對象。

  走出瓶頸,在獲得藝術重生的同時,姚錫娟也獲得了專業上的認可。1985年,以鮮豔的色彩寫在了姚錫娟的生命史上,因為這一年委實不尋常——她分別被專家評議和觀眾投票,推舉為1984年度的最佳配音演員。1985年4月,她飛到杭州接受第三屆“金鷹獎”;同年10月,她又飛往北京接受第五屆“飛天獎”。

  如今,那一代年輕人已經長大,但姚錫娟相信,那些青春的記憶、時代的記憶都會留在心底。更重要的是,《血疑》也凝聚著一代廣東藝術家的心血,不論是給幸子配音的姚錫娟,還是給光夫配音的柏崇新,給大島茂配音的簡肇強,都是當時廣東話劇界的扛梁人物,當時《血疑》在內地風光無限,是他們給了這些“洋角色”以新的生命。

播講經典:一人分飾百個“紅樓”人物

  1985年,當姚錫娟去北京領獎的時候,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謝文芬和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劉佳斐找到了她,希望讓她播講《紅樓夢》。她當時是決絕的,“《紅樓夢》是文學鉅著,更何況我從沒播過長篇。”隨後,謝文芬說服她試了兩段音,結果錄音一聽,便敲定了姚錫娟。如她所言,自己在錄了兩講後也有點“嚼甘草”的味道,“覺得回味無窮。也許是與《紅樓夢》的情緣,也許是對‘高峰紫石’的嚮往,我終於抱著下‘地獄’般的決心,接下了這個任務。”

  為了做好功課,她在一個多月裡,每天安排完兩個孩子的學業就窩在沙發裡看資料、做筆記,“我當時準備了小本,遇到不懂的就記下來,沙發茶几上堆滿了各種參考書、詞典,生怕會錯一個意,唸錯一個字,後來一共提出了300多個問題請教紅學家。”姚錫娟回憶說。

  20多年來話劇、配音、朗誦藝術給予了她理解作品和塑造語言形象的能力,從小熱愛的中國戲曲藝術更常常激發她的靈感,“讀到寶玉,腦子裡一跳出來就是尹先生扮演的寶玉的樣子,風流倜儻,面如滿月;還有賈政,不就是戲曲裡的老生的形象麼?”現在回想起來,姚錫娟笑言,她以生、旦、淨、末、醜的語言程式找到《紅樓夢》中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各色人等的語言參照,“因此,我播講《紅樓夢》的時候,並不全是話劇方式,而是吸取了戲曲裡的行當來給人物分類。當然,在人物的對話上我又運用了貼近生活的配音手段,把兩者融在一起了。”

  姚錫娟版的《紅樓夢》於1986年5月在廣東臺首播,隨後中央臺、山西臺、安徽臺、湖北臺也陸續播出,全國20多個省市臺更選復播出,節目在中央臺、山西臺、廣東臺均評為一等獎。後來有媒體評價,“難以叫人相信,這麼多各種迥異的音色,竟然來自同一條聲帶。”1987年,姚錫娟又為中國唱片公司選錄了24講,冰心、曹禺等很多作家都題辭祝賀。2010年,姚錫娟推出了聲音版的《紅樓夢》共90講。這是她花了半年工夫,整理出1985年在5家廣播電臺由她播講的完整版本,堪稱經典之作。

  演播《紅樓夢》,讓姚錫娟獲得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優秀文藝節目獎。後來她又錄製了《紅樓夢精選》《屈原》《桃花扇》《項鍊》《白雪公主》和《楊開慧》等許多廣播劇。

  1990年後,姚錫娟起開始把自己的精力專注於朗誦藝術方面。繼1993年在廣州舉行“姚錫娟藝術語言欣賞會”之後,2004年她還推出十張系列CD《回眸一笑》,彙集其朗誦作品40多篇,令人擊掌叫好,她朗誦的《最後一課》《寶玉探晴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更成為經典之作。

  在她眼裡,不論她從事任何語言藝術,最看重的仍然是在工作中的樂趣和為觀眾帶來的快樂,正如她在解釋《回眸一笑》專輯名稱時曾說到的:“人生不是單行道。一路走來,箇中滋味唯有自知,回頭望去淡然一笑,此事彼事豁然開朗。”此外,她也強調,“人要有自己的夢想,並不斷去為之努力,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來的。”

代表作品話劇《穿過黑夜的漫長旅途》


  1994年,在中央戲劇學院、著名的奧尼爾研究專家廖可兌先生的引導下,姚錫娟與其他幾位演員,排演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戲劇家尤金·奧尼爾的自傳體話劇《穿過黑夜的漫長旅途》中的最後一幕。瑪麗是姚錫娟在話劇舞臺上扮演的最後一個角色。

  在這場戲裡,姚錫娟為了呈現角色,她曾去過戒毒所觀察,又向廖可兌教授瞭解當時美國的社會狀況,並從一個女人的心態去理解角色。姚錫娟說,“演出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外國朋友過來祝賀我,用手勢告訴我,‘我們被瑪麗感動了!’是的,我也被她感動了,但我覺得很遺憾,我剛剛讀懂瑪麗,瑪麗就要離我而去,我非常非常地留戀”。


電視劇《排球女將》《血疑》配音

  上個世紀80年代,這兩部連續劇讓“幸子”、“小鹿純子”這兩個形象深入人心。

  實際上,姚錫娟可以表演各個年齡層次的女性的聲音,唯妙唯肖。“小鹿純子”來時,姚錫娟已經40歲了,而後又要面對同樣是17歲的幸子。她通過對比分析二人的家庭環境和經歷,她賦予小鹿純子活潑、熱情、奔放的聲音特徵,而採用比小鹿聲音低、厚、柔和的音調錶現幸子開始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後來痛苦、憂鬱、內心充滿矛盾的性格,使幸子的配音與山口百惠含蓄、內在的表演風格相一致。

播講《紅樓夢》


  作家曹禺稱讚她“用聲音造型,塑造出千變萬化的人物”,詩人艾青更是形容其為“千古絕唱”。為了把這部傾注著眾多人心血的作品完整地保留下來,在廣東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紅樓夢》還得以制碟發行。

  演播了這部偉大的作品,姚錫娟的語言藝術境界又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其中《寶玉探晴雯》一段,還被姚錫娟整理出來一個“摺子戲”。起初是嘗試性的,她自己在晚會上試著演出,請高胡演奏家餘其偉和琵琶演奏家方錦龍聯合為其伴奏,稱為“高胡琵琶伴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