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电影《厨子·戏子·痞子》上映后,如同在死水微澜的国产电影市场投下一颗大石,浪花四溅,收获了不俗的票房。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北平,电影讲述了日本部队投放的“虎烈拉”病毒发生变异,瘟疫横行华北,也威胁到日军。当专家被日军急召携秘方前来灭疫灾时,却被一个痞子挟持到一家日式料理店。在这家日式料理店里,展开了以厨子、戏子和痞子为主的地下党人同日本军人以病毒解药为核心进行周旋的故事。

影片极尽华丽技法,充斥着眼花缭乱的电影技巧、有着浓墨重彩的影像风格,是由导演管虎与刘烨、张涵予、黄渤三位金马影帝在小小的封闭空间内,上演的一出狂欢式的抗日传奇。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该电影获得众多网友喜爱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电影对“间离理论”的应用和体现。电影在浓厚的离情效果中,提醒观众跳出影片本身,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记忆,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间离理论”出自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表演理论,其核心论点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方面是演员表演的陌生化,始终疏离于角色本身;另一方面是观众始终以一种保持距离和陌生的态度观看角色表演。

布莱希特提出的这一戏剧理论,是鉴于哲学上的思考。他曾经说“陌生化是作为一种理解,否定之否定”,通过离情效果的产生,使观众对因熟悉而司空见惯的事物采取陌生化的的处理方式,进而引发深刻的思考。

这篇文章,我将从“人物塑造与语言、故事结构、时空间离”三个角度分析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及其展现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第四部分,我会结合夸张癫狂的四个人物救国的故事,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以下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01、人物塑造与语言的"间离理论"勾画:以“戏子阴,厨子贱,痞子赖”定位营造角色差,以及随处可见的语言前后差,突出影片的离情效果

02、故事结构的“间离理论”表现:通过闪回镜头和情节倒带的方式,实现逆序结构,使观众产生惊异感的同时,获得理性的思考

03、时空的“间离理论”表达:在日本料理店这一独立空间,上演势力之间对抗的戏码;又在空间中切割画面,使观众不断地游走在记忆的故事与现实中,达到思考历史、记忆历史的目的

04、基于《厨子·戏子·痞子》夸张癫狂的四个人物抗日救国的故事,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01、人物塑造与语言的"间离理论"勾画:以“戏子阴,厨子贱,痞子赖”定位营造角色差,以及随处可见的语言前后差,突出影片的离情效果

《厨子·戏子·痞子》中“间离理论”在人物塑造和语言间离上的体现,使电影具有浓厚的离情色彩。

①从人物角色的塑造上看“间离理论”。

这部电影中主要塑造了四个人物形象:

  • 刘烨饰演的日本料理店的厨子:表面上是有着汉奸嘴脸的“娘娘腔”,但真实的身份是懂医学的语言学家。他的语言学知识和医学素养都对破译“虎烈拉”病毒的解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张涵予饰演的戏子:并非唯唯诺诺的白面书生,而是果断霸气的老生,而他的实际身份是机械专家。
  • 黄渤饰演的痞子:造型夸张怪诞,头上的一顶西部牛仔帽子极具冲突感和穿越感。而他的真实身份则是生物化学专家。他也是最终破解日军“虎烈拉”病毒解药的核心人物。
  • 梁静饰演的日本料理店老板娘:造型搞怪,行为举止怪异低能,而她真实身份则是擅长破解密码,且拥有惊人记忆力的情报专家。

从角色的行为举止上看,厨子与厨子傻老婆身穿日本服饰,行为举止点头哈腰。痞子放荡不羁,在戏台上的一段惊艳舞蹈即可见一斑。戏子满口仁义道德,实为见利忘义之徒。

“戏子阴,厨子贱,痞子赖”,这是导演管虎对人物角色的大致效果判定。通过方言与京戏唱腔的表达,在人物角色塑造上运用夸张到略带“程式化”的表演方式,整体塑造了与传统爱国青年相悖的角色形象。没有直接放大角色的崇高形象,而是采用汉奸、贪财无知者的表面形象以迷惑敌人的建构方式。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②语言间离上看“间离理论”。

电影中随处可见语言前后反差的台词,透露着“语言的间离”。比如“甭跟我提钱,爷活的是一口气,民族气!”在听到细菌原液的解药配方可从一千大洋到五千大洋甚至一万大洋的价值后,依旧说着“爷不是为了钱,爷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以致最后”既然要分,那就谁也别亏着!”

在我看来,由人物塑造的反差,语言的反差等多种影像表达方式达到了整体的离情效果,影片也正是在这样的反叛中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满足了视听的享受,又接受了由喜剧外壳下所包裹的抗战内核所带来的意外之喜。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02、故事结构的“间离理论”表现:通过闪回镜头和情节倒带的方式,实现逆序结构,使观众产生惊异感的同时,获得理性的思考

电影通过大量的闪回镜头和情节倒带的方式,实现逆序结构。

电影一开场并没有直接呈现主人公的真实身份,而是上演了一场舞台感十足的疯狂闹剧。阴阳怪气的厨子、脾气火爆化着浓妆的戏子、屌而浪荡的痞子,以及力大无穷的傻婆娘,他们风格化的舞台表现,消解了剧中的压迫感和死亡气息。

在准备伏击携带虎烈拉原菌液的日方人员时,出现了结构上的第一次倒带。通过这次倒带,展现出的真相,与电影刚开始的故事全然不同。出人意料的是,痞子是一名生化专家,厨子是一名意气风发的留学生,婆子是一位讲话利落头脑清楚理性的女人,戏子则是他们整个地下团体的头目。

这里交代了厨子、戏子、痞子的人物关系为抗日小分队,核心目标是抢夺细菌原液,从而整合了三人演戏以迷惑视听的表象,实为获取原液配方的线索。

电影第一处倒带闪回,交代了故事的人物关系结构、影片所处的背景以及故事在围绕什么展开。使观众对它产生好奇心和惊异感,引导观众对人物及其表现过程采取一种探讨的态度,从而把握剧情的真相。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接下来还有第二、第三次闪回倒带,分别出现在日方准备最终实行爆破,和柳田樱拖延爆破时间时。这两次倒带交代了成功拿到细菌原液解药配方并顺利撤退,以及得以撤退的原因——柳田樱为卧底身份的三人争取了撤退的时间。

通过结构的错位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不但没有打断电影叙事的连贯性,反而形成层层嵌套的链条关系,来整合线索、推动叙事。

在我看来,电影三次逆序结构安排的共同之处,在于给观众恍然大悟的惊喜感。它带给观众情感体验的同时,将故事中的战争背景在狂欢的喜剧中慢慢展露,串连起一条完整的故事脉络。让观众在短暂的故事环节中找到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的欲望。这也是“间离理论”的精髓。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03、时空的“间离理论”表达:在日本料理店这一独立空间,上演势力之间对抗的戏码;又在空间中切割画面,使观众不断地游走在记忆的故事与现实中,达到思考历史、记忆历史的目的

坐落在清冷萧条的三岔路口的日本料理店,是电影情节叙事的唯一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地理坐标,以其完全的封闭性划分出了不同势力的分割空间。

在这一封闭场景中,厨子、戏子、痞子、老板娘分饰两角,以异常夸张的表演,在“抢劫分赃”这一表象的掩饰下,与这一封闭空间的入侵者——日军生化专家、侦缉小分队、日本军队等各路势力之间上演了一场心理战术,进而引发了一场疯狂的“整蛊作战”。

这种封闭空间上的独立隔离和鲜明对立,折射了人物角色之间的势力对抗。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料理店楼上被木头格子刻意分割成一间间的榻榻米,营造了狭小的叙事空间,将不同人物角色在同一时间的行为表现突显出来。

在轻松诙谐的配乐声中,肩扛着小笠源五郎的“傻婆娘”和傻乎乎的侦缉队队员三炮,分别在被分割开的不同空间内穿梭,交叉穿行、错落有致的画面感十足。

同样,戏子和痞子在狭小雷同的格子空间内寻找疯癫的菅井真一,平行蒙太奇镜头形成对角,被拼贴在同一画面中,更增添了影像语言的戏谑与滑稽。

影片通过画面分割与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表现人物的联系,将多个叙事空间编排在同一个画面,推动情节的发展。运用声画对位法达到视觉和听觉上的移位和反讽,也减淡了观众的感情投入,给观众营造思考的空间,不断游走在记忆的故事和现实之间。

布莱希特认为戏剧应超脱人与人的感情,不能单纯地打动观众,而是让观众在戏剧中看到社会,思考人生。

在我看来,电影在空间与空间的碰撞、时间与空间的重叠与对接中,形成电影完整的叙事环境和情节过程。电影用不同空间的切换和对比来构建时间的链条,将空间展现得丰富多彩,也做到了间离效果在时空上的构造,让观众在欢呼和惊异之后,跳脱出电影本身,从而达到引领观众去思考历史,记忆历史的目的。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04、基于《厨子·戏子·痞子》夸张癫狂的四个人物抗日救国的故事,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在《厨子·戏子·痞子》电影中,无论是厨子的阴阳怪气、戏子的嚣张跋扈、痞子的暴力狡猾,还是老板娘的低能怪状,癫狂的人物形象背后是解救城外受病毒侵害的百姓众生的大爱和大义。

结合《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故事,谈一下它带给我的思考和启示:

①疯癫中的无所畏惧

电影里,疯癫既是厨子、戏子、痞子和老板娘伪装自己的保护衣,同时也是对战争年代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革命精神的柔化消解。

在当时的极端环境中,为了拯救成千上万被感染“虎烈拉”细菌的百姓的生命,怀揣着爱国情怀与民族情谊的四个人,唯有以自己的假疯癫来对抗日本侵略者的真疯狂,以自己疯癫的伪装化解肩上的巨大压力。在疯癫的表演和对抗中,共产主义战士无所畏惧的高大形象逐渐塑造起来。

依我看,无所畏惧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力量。有了无畏的精神,才能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豁然开朗。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无所畏惧的心,才有力量战胜困难,克服一切。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②幽默中的睿智

厨子、戏子、痞子和老板娘与日本侵略者的对抗,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和心理的博弈。电影中看似无厘头的桥段和表演,搞笑的同时,也是四个人与两名日本军官进行心理战的一部分。他们在敲打日本军官的心理防线的同时,日本军官也在仔细观察着四个疯癫之人的一举一动。

然而,影片的精彩之处便在于,任何黑色幽默与无厘头搞笑都是四个人套取“虎烈拉”病毒疫苗行动的一部分,在镜头的剪辑与画面的衔接过程中,幽默搞笑与睿智抗日实现了无缝衔接,让观众感受到紧张情绪中的酣畅淋漓。

在我看来,思维缜密的戏中戏表现了众人睿智的一面,这也恰恰是整个抗日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需要用智慧去对抗敌人。

不同于滑稽和诙谐,幽默的本质是睿智,是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高深的内涵融入凝练的人生态度之中。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③毁灭中的顽强意志

在《厨子·戏子·痞子》的剧情中,四人套取“虎烈拉”病毒疫苗配方的计划时时刻刻处于失败的边缘。

但即便他们在身份败露的情况下,被敌人的手枪和炮弹包围,身处危险与恐惧当中,仍然顽强地破解“虎烈拉”病毒疫苗配方。此时,厨子与老板娘之间的爱情,戏子与日军翻译官的默默情愫,都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放大了故事的悲情色彩,也赋予了四个人顽强的生命底色。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困难、挫折面前选择逃避,甚至干脆自暴自弃。殊不知,最精彩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而是在悲伤、挫折与困难面前,保持坚强的意志力,顽强对抗,百折不挠。只有经历挫折和磨砺,才能收获丰富的人生。

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解读“间离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

结语:

电影《厨子·戏子·痞子》通过四个人表达的爱国情怀是独特的,我通过他们“台前幕后”的表演,得到了双重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抗日历史的思考与记忆,这正是“离间理论”在电影应用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