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到底配不配定位“世界一流”?

西湖大学,学校很小,名气很大。


西湖大学,到底配不配定位“世界一流”?

西湖大学建设中的云谷校区概念图

2019年,浙江省教育大会,提出“推动西湖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

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份公开文件中,说法改成了“支持西湖大学建设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我们太习惯于察言观色,从微妙的词汇表达乃至于用词顺序中寻找蛛丝马迹,揣测上意。或许什么时候,高考能出这样一道题目,把“高水平、重点、世界级、世界一流、全球领先”等词汇进行能量级排序。


中国高等教育,尤其好这口,早些年有改名风潮,后来是争取挤进各种“工程”和“定位”,似乎只要带上这些高帽子,大学就算办好了。当然,这些不完全是名的问题,背后有着强烈的资源价值,改一个字,都意味着黄金万两的得失差异。


西湖大学,到底配不配定位“世界一流”?

西湖大学的前身


西湖大学,配不配定位“世界一流”,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定位”。

定位,是营销管理大师特劳特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论,关键不在于“描述自己是什么“,而在于“在用户心中自己是什么”,核心在于管理用户的预期。


西湖大学,是定位“世界一流”好呢,还是定位“高水平”好么?坦白讲,这些说法,都毫无特色,让现代感十足的西湖大学,活脱脱成了只能靠百年校史吃饭,有名气而无实力的老学校。

当世人提到这些词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想不起来西湖大学,别说世界,就算在中国,也不可能,再给十年二十年,也不可能。这根本不是西湖大学牛不牛,科研成果靓不靓的问题,而是这些词已经被清华北大等给“定位”锁定了。霸王硬上弓去抢么,没有意义!


西湖大学,到底配不配定位“世界一流”?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这些西湖大学的发起人,各个都算得上科研和教育界的网红;杨振宁更是出任了校董会名誉主席。西湖大学刚刚建校才两年,社会名气就已经很大了,只是还没有足够时间,做出有影响力的科研与社会价值。

说来有点奇怪,生命科学是西湖大学起步的台柱子,施一公既是学校的一把手,也是这个生病学科的当家人,流行病学和免疫学也是学校的研究方向,疫情这几个月来,却极少听到西湖大学的声音,……


对西湖大学的未来,我们都抱有非常高的期望。教育可以慢,但不能傲慢,很长一段时间内,像“世界一流”或者“高水平”又大又虚的表达,都不适合“西湖大学”的气质。西湖大学的定位,就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直接去赢得年轻人的芳心,汇聚顶尖的少壮人才,在关键的细分领域实现锐不可挡的突破成就!

西湖大学,到底配不配定位“世界一流”?

你看好西湖大学的未来发展么?你觉得西湖大学,将来能超越浙大甚至清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名片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