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雲行為”應兼顧到少數人的“雲權利”

為更好加強對疫情管控,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對人民群眾健康負責,各地防疫卡點設置了掃“健康碼”環節,一人根據自身實際信息填寫申請一個“健康碼”,作為電子通行證,既方便又無接觸,比拿筆登記、當面盤問等更加科學和健康。可以說,掃“健康碼”作為“雲”技術、“雲”防控的重要介質,其價值和意義不容質噱。

掃“健康碼”之所以能夠普遍推廣建立的前提,是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夠成為“服務端”,即每個人都擁有了智能手機並對之熟練掌握。比如,下載APP、操作系統、填報信息、申請註冊等程序,必然能獨立熟練完成。若當場教學、在人群中講解,勢必與“健康碼”無接觸、“雲”交流的本意相悖。


時代“雲行為”應兼顧到少數人的“雲權利”


最近,有個關於掃“健康碼”的視頻引發網絡爭議。一大爺因自己用“老人機”掃不了“健康碼”,結果同守卡駐點防疫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事情的是非曲直有待官方深入調查,不能管中窺豹、一葉障目去決判誰對誰錯。然有個問題必須正視,掃“健康碼”的防控“雲行為”之外,還有少數跟不上智能時代、科技高光的人,究竟該怎麼樣既保障防控更加高效、便捷、科學,又確保防控品質服務“一個都不能掉隊”呢?

需要提到,當前復工復產、提振消費、刺激市場的呼聲不絕於耳,很多地方為了拉動消費、激發市場,紛紛提出了不接觸消費行為,如網絡訂單、外賣服務、線上交易等方式,這些都需要居民群眾掌握智能操作技術、擁有智能電子產品。假使,“一刀切”將居民日常消費全部套上“雲行為”,是不是又會發生因“老人機”買不到日常物資的事情呢?或者說,只能在外出購物、享受不到“無接觸”的紅利呢?

其實,“少數人”跟不上當今網絡信息時代、智能科技時代的現象,早不是一兩天暴露出來的。每逢“春運”,許多農民工不懂網上購票,只知連夜排隊,然囿於時效性和便捷性差距,本“一票難求”的時期更是難上加難。回過頭來看,大爺因“老人機”進不了小區,其中蘊含的道理是一致的,面對“少數人”,如何維護他們的“雲權利”、保障他們的生活生產不掉隊,是社會必須作出的回答,更是相關政府必須交出的答卷。

為廣大人民群眾造福,讓其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黨和政府執政的根本理念。“少數人”歸屬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範疇,其現代信息感受如何、對“雲行為”的體驗如何,都是執政為民、為民服務不可忽視的對象和不能規避的話題。一個有溫度、有情懷、有善道的社會,也理應不能拋棄、放棄、捨棄與時代步伐相對較緩的少數人。

當然,時代的腳步、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勢不可擋,並不是要求時代發展停下來“等等他們”,而是想說跑在前面的人“幫幫他們”。拿掃健康碼來說,可以安排志願者統一對不懂、不會、不能的“少數人”進行申請,此外線下信息掌握清晰本身就是“健康碼”。現實生活,類似時代“雲行為”還會有很多,如無人超市等等,如何確保“少數人”不掉隊、不處處碰壁,政府在社會治理和服務機制構建中勢必認真思考、精準施策,這或許是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大考驗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