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期间,“医闹”哪去了?


浅谈疫情期间,“医闹”哪去了?


前几天我在一个平台发过一句话,“看来疫情真的好转了,又开始谩骂医生,医闹了”。虽说是调侃,但也是无可厚非的反映现状。

疫情期间,有一张“鞠躬照”让人反省很深,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一位3岁的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阿姨鞠躬致敬。巧合的是,上世纪初,时任杭州广济医院(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的梅藤根先生查房时面对小患者的鞠躬致谢顺势回礼的一瞬也曾被摄影师抓拍下来。两张照片跨越百年的尊重,让我们真的去反思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契约精神是什么?

浅谈疫情期间,“医闹”哪去了?


在大学里,我们学过一门课,叫医学伦理学,这是除了我们专业知识外,必修的一门课,当时,我认为是最轻松的一门课,无非就是一些道德伦理,后来的工作中,遇过几次医闹后,被家属恐吓、录视频,甚至肢体的冲突后,我重新学习了这门课,原来,书本的知识,和现实差距甚远,医者更加不是简简单单的把自己技术提高,帮患者解决痛苦那么简单。问题出现在哪里?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身体上的疾病,往往比不上精神心灵上的疾病,百年前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中可能有了答案。

前两天看到一则抖音,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发问,为什么疫情期间没有医患矛盾?这得先考虑一个问题,疫情期间,符合规定的治疗检查,个人出了多少钱?那些疫区出来复工复产做核酸检测的,个人或者企业出了多少钱?答案是,免费。这是疫情,基本的救助是国家在买单,但是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无限的状态。

浅谈疫情期间,“医闹”哪去了?


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是收费呢?就算社保报销,一个普通居民社保统筹才多少?几十万。治疗一个重症的费用是多少?上百万。这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担的。也不可能像某些国家,做出群体免疫这样“残忍”的事,我们是泱泱大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在国难面前,我们绝大部分人,骨子里的血脉相连,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占主导地位。

但是,在阳光的地方总是有阴暗的一面,总会有极端的边缘化的一些人。医疗的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最适合我们国情的制度,是存在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包括以前失败的制度。制度和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状。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无比强烈地意识到个体命运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在这场“战疫”中,国家不惜代价救治每一位病患;医护人员无畏“逆行”,整个社会联防联控,14亿人自觉宅家。我突然懂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更深层次的意义,疫情后我们每个人都得去认真地反思,医者和患者的重新定义,年轻的一代需要追的“星”是什么?理想是什么?

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在五千年文明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