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的古镇河下


水性的古镇河下

古镇河下自古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古镇河下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但又是英雄和大师名人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骁勇的将军豪杰——宋抗金英雄梁红玉、明抗倭状元沈坤,孕育了汉赋鼻祖枚乘、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朴学大师阎若璩、温病医学家吴鞠通、长篇弹词《笔生花》作者邱心如、道光皇帝御先生礼部尚书都御史汪廷珍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古镇河下是水乡,是因运河水而兴的千年古镇,这里桨声阵阵,橹声欸乃。东周春秋末年,位于太湖流域的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于前486年修筑邗城(今扬州附近)作为北上据点,并在城下开凿运河到此(末口),沟通江、淮,以运输军队和辎重。“尽管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水是生命,河就是古镇的全部,是古镇之命脉。古镇就是从2500多年前的邗沟里走出。邗沟、隋唐运河、京杭运河——千百年来,成了“北上京都车换马,南下江浙马调舟”的枢纽之地。是水,滋养着古镇河下的风物和古镇河下的人,孕育了古镇河下独特的文化属性,让古镇河下成为运河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镇河下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古镇河下的人也一如古镇河下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汉赋大家枚皋回古镇河下老家省亲来了,古镇第一个进士唐朝著名诗人赵嘏回家来了,明清两朝67名进士,123名举人,11名翰林及第报喜来了……想象吧,那桨声,一层又一层,翻堆越岭,冲击着多少人的心房;那桨声,一浪又一浪,绵延不绝,浸染了多少人沉睡的梦。
  明初,大学士邱浚的“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扬州千载繁花锦,移在西湖嘴上头。”让多少人对诗中所写之地向往不已。明清两朝漕运、盐业兴盛时期是河下的兴旺鼎盛期,南来北往的漕船云集、盐商汇集,四海商贾纷至沓来,使河下百货山列,“是处街市繁华,晚间灯火烛天,管弦盈耳”,一派“市不以夜息”的景象。据记载,明清时河下的街巷多达100多条,商业会馆9个,钱庄20多家,私人园林60余个,祠堂、寺庙、酒馆、茶楼、碑坊、亭阁130处之多,可谓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美不胜收。明代诗人姚广孝、邱琼山来了,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郑燮、刘鹗都来了。邱浚只是说的实情而已。其实,在他之前的岁月里,淮水的波光水影之中早就充溢了繁华。因繁华,唐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范仲淹、杨万里、张耒、文天祥,元代诗人萨都剌……他们都曾游历、客居过河下,还留下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呢。因为繁华,开国总理周恩来从十二岁离开家乡虽没有回来过,但他对古镇的印象五十二年后,在接见原淮安县的干部时,仍念念不忘:“小时候,我从勺湖坐小船,过北水关,到河下镇去玩,河下镇那时候可热闹呐!”

  古镇河下的水也藏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涵养了古镇河下风物和古镇河下人的种种英豪之气。明代弘治年间出生于河下古镇打铜巷的吴承恩,因小时候受到淮河水神无支祁等传说的熏染,以水的韧劲“可尽读天下书”(朱应登语),又从中年开始动笔,并于晚年辞官归故里,就着青灯黄卷,每日废寝忘食,以滴水穿石的功夫,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巨著《西游记》。邱心如出身淮安河下书香门第,由于家庭熏陶,自幼喜爱文学,尤喜通俗文学,仿《再生缘》、《天雨花》,是从童年开始的,出嫁前即创作了《笔生花》前七回。19岁时嫁于清河一张姓儒生为妻。出嫁后不久因生活所迫又寓淮安。“老父亡故,翁姑(旧指公婆)下世,丈夫死亡,独子夭殇,弱女出嫁,本身生病,生活无着……”各种灾难接踵而至,她积30年时间,以常人不可想象的毅力,锲而不舍,终于完成了被众多的评论家赞之的“文采之胜,则当首屈一指”的《笔生花》。
  说到古镇河下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它的秀慧与智巧。古镇河下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古镇河下人的聪颖——小大姐赌对“宰”乾隆也是一件。
  “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 这是河下的小姑娘出的下联,这一下联,让第四次下江南时乘兴登文楼微服私访的乾隆帝和大学士纪昀百思不得,只得愿赌服输,买单请客。

  这副对子,成了永远的悬念,至今下联留在文楼,上联阙如,留下代代传说,引来无限玄机。
  有水的古镇,是自然的特殊赋予。古镇河下之所以钟灵毓秀,全在这有灵性的水;古镇人之所以聪明仁爱,也全是水孕育的结果。
  水的境界是美的,被水性了的事物更美。河下正在向一座巧夺天工的水盆景,一座超大型园林古镇昂首阔步。
  水,生命之源,温润如玉,柔韧如缕。古镇河下因水的滋润而富有万般灵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