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又到了十字路口了嗎?

最近一週,圍繞鋼材價格看漲看跌的分歧比較大。看漲有看漲的理由,看跌有看跌的理由。但至少,我之前說過的3月份不會有明顯的方向,原因就在於利多利空的因素都沒有完全釋放,上漲下跌都缺乏有力的條件,所以現貨市場體現出來的是繼續膠著的狀態。雖然期貨前期上漲和最近的寬度震盪帶動了現貨市場出現一些波動,但總體上,往高拉價困難,低價出貨還不錯,價格沒有太大的改觀。

那麼臨近月底了,市場會有什麼風險?應該強調幾點,給鋼鐵圈子的朋友們一些參考。


庫存糾結拐點沒意義,高庫存是上半年常態!


就是說,不用天天盯著庫存高點和拐點來看行情。上週南方、西南一些市場庫存確實出現了下降,這是需求恢復好轉的信號。但並不能說庫存拐點來了,行情該往上走了,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這裡面最核心的邏輯是市場恢復正常交易後,供需關係替代疫情邏輯,逐步發揮作用。疫情沒結束,市場不能有效恢復,所有的預期都是可以說是對的。但疫情過後,得面對現實,甚至是喊了一個多月的大基建,到底怎麼樣釋放,也該逐步清晰了。

鋼市又到了十字路口了嗎?

先不說現在有的鋼廠復產,通知要求代理商把質押在廠內的貨拉走,否則鋼廠將收取倉儲費。單說市場上巨量鋼材庫存需要數月消化。上週建材成交量最好的時候已經一天超過20萬噸,恢復到正常水平。如果完全復工後鋼材消費強度提高,就算每天增加80萬噸出貨量,這也需要接近2個月才能消化完這麼多增量庫存。馬上就4月份了,樂觀預期降到正常庫存水平也要5月底,這還不說鋼廠增產這一部分。現在螺紋、線材周度總產量增長不也超過30萬噸了嗎?所以說,上半年都會存在鋼材高庫存的壓力,這一點大家要清醒認識,不能根據庫存高點和拐點來判斷行情。在巨量庫存沒有消化完之前,鋼鐵的利潤都會維持震盪,不會有明顯的擴張。


不要對基建太抱有幻想!基建對鋼材消費有利好,但增長空間有限。


如果從整體經濟形勢來看,鋼材的消費主要還看國內消費,直接出口和間接出口肯定會受到嚴重影響,但現在影響還不能完全體現。國內不一樣了,大部分在建築業,房地產和基建。另一塊是製造業,包括家電、機械、汽車等等。可以說有喜有憂,好壞參半。最近的國內最高層開會,已經把分析經濟形勢放在了突出位置,國內重點工作已經從疫情轉經濟的迴歸正軌。對經濟的定調是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所以基建就擺在了突出位置,要把推進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作為穩投資、擴內需的重要內容。要推動各地1.1萬個在建重點項目加快施工進度,並加快發行和使用按規定提前下達的地方政府專項債。而發改委等23個部門此前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可見政策正逐漸轉向從需求端發力,用來拉動經濟增長重回合理區間。

鋼市又到了十字路口了嗎?

從“新基建”來看,2020年“新基建”規模約為1.47萬億,如果剔除高鐵和城軌僅約6000億。新型基礎設施佔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的比重從18年的15%,提高到2019年的33%,佔比在不斷抬升,但“新基建”在整體基建投資中佔比較低,難以支撐基建投資增速升至9%以上。而廣義“新基建”大概能拉動名義GDP增長0.6個百分點,依舊不及傳統基建穩增長的力度。所以,從鋼材需求的角度,仍然是老基建作用更大。新基建提升的消費增長空間有限。從建設週期看,二季度隨著復工的推進將出現持續上升的態勢,下半年將迎來較強的反彈,4月份全年啟動還有點難。


短期情緒上要冷靜


最近原油暴跌、國際股市、國內原油化工、有色金屬都出現暴跌。這種行情一般十幾年一遇,難免對市場情緒產生衝擊。所以短期行情,你不能光依靠基本面來判定。尤其是資本,錢是流動的,在股票、債市、商品期貨、期權上都是流動的,行情來了,往往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什麼這段時間,期貨的價格變動如此之大,現貨卻平平常常,這就是資本的力量,金錢的動力。市場情緒牽動交易行為,也要有邏輯,看勢,往哪方面演化,就往那一面走,最終還得看多空的天秤向哪邊轉化,傾斜。從鋼材的角度看,一方面受大環境干擾,一方面又走出了獨特性,但至少現階段看多唱多是需要謹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